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排列调查方法,在某大山区地震勘探施工前,提前进行波场调查,进行详细的波场分析,为观测系统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并为后期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山区 十字排列 波场调查
  • 简介:[摘要] “排查法”通过分析盗油案件的特点,利用现有设备,总结出的一套查找盗油引管和阀门的方法。此方法从设备的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诊断策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排查法”。经过现场实际运用,可以快速找到盗油引管和阀门,及时消除管道隐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标签: [] 盗油阀 检测仪 十字排查法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大型的钢结构施工阶段,都是应用了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和安装的方式,并且在制作T形的时候,采用钢板直接做成了T型钢,难以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柱组立的过程中主、副部分定位和精度都是难得一有效控制的,施工难度大,难以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在某个公司采用工厂化制作和标准化生产的时候,在进行制作型的钢柱过程中,经过H型钢对称热收缩变形原理的合理应用,先制作H型钢,之后切割成两个T型钢,分别采用了分段间隔的切割方式,对其T型钢制作焊接变形问题进行合理的减小。型的钢柱主、副部分组立的过程中,采用加劲板、工艺隔板的方式,尽可能的对装配的精度进行提升,降低焊接应力。在安装过程中,还应该采用吊装方法将其钢柱的吊装就位,进而避免超长型的钢柱吊装挠度,对柱的吊装变形情况进行降低。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型的厚板钢柱制作和安装措施,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十字型 钢柱制作 吊装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韧带损伤患者MRI上韧带撕裂位置对矢状面上骨挫伤最大面积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至6月收治的前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韧带撕裂在其远端到近端全长上的位置分为五型:Ⅰ型,>90%;Ⅱ型,75%~90%;Ⅲ型,25%~75%;Ⅳ型,10%~25%;Ⅴ型,<10%。比较五型患者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股骨外侧髁切迹凹陷深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选取ePDWSPIRCLEAR序列矢状面图像,分别截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使用Image J 1.52t软件测量挫伤面积最大层面的最大骨挫伤面积。结果63例急性前韧带损伤中,Ⅰ型撕裂3例(4.8%)、Ⅱ型撕裂14例(22.2%)、Ⅲ型撕裂40例(63.5%)、Ⅳ型撕裂2例(3.2%)、Ⅴ型撕裂4例(6.3%)。其中Ⅰ型和Ⅳ型未发现股骨外侧髁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Ⅱ型为0(0,64.12)mm2、Ⅲ型为182.34(86.58,334.38)mm2、Ⅴ型为38.64(0,193.3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665,P=0.000);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最大面积Ⅱ型为76.78(28.25,205.57)mm2、Ⅲ型为120.93(51.78,239.37)mm2、Ⅴ型为190.51(80.86,238.7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8)。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2/3)、35.7%(5/14)、37.5%(15/40)、100% (2/2)、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3,P=0.353);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1/3)、35.7%(5/14)、77.5%(31/40)、50%(1/2)、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1,P=0.022)。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外侧胫骨平台最大骨挫伤面积为48.0(0,105.97)mm2,小于未损伤组的185.67(54.36,257.4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8,P=0.003);外侧半月板损伤组股骨外侧髁最大骨挫伤面积为162.19(63.03,301.33)mm2,大于未损伤组的0(0,103.3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54,P=0.001)。结论前韧带断裂最常发生在中段,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大,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大;发生在最远端的断裂导致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的面积最大,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低。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为了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采用了“”教学法,这是一种经过多年训练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掌握学习方法,奠定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标签: 十字教学法 解惑环节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对钢管混凝土型相贯节点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管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轴向拉力荷载作用下钢管型相贯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沿着相贯线是分布是不均匀的,轴向拉力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型相贯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是沿着一定规律变化的。

  • 标签: 钢管混凝土相贯节点 有限元分析 应力集中系数
  • 简介:摘要:军东征是由罗马天主教皇发动,一场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天主教上层为了收复失地,进行了多次东征行动,史称军东征。军东征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关系,本文也正是基于此,浅谈军东征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旨在促进对于军东征历史事件的研究,从而对军东征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 标签: 十字军,东征,文明交流
  • 简介:摘要:大型展览馆的项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各个城市,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新名片,同时其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测量作为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手段的不断提高,测量控制手段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展览馆登录厅柱的施工测量控制来阐述施工测量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 标签: 展览馆 十字柱 测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形势变革的新阶段。而红会作为一种非营利的公益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也成为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对于红会这种非盈利性机构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协调,从而提升新一代红会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红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红会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肩负起为社会做贡献的职责。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红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希望能够不断促进红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红十字会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形皮瓣成形趾蹼修复小儿先天性并趾多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2019年1至9月的11例先天性并趾多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均为第4、5趾并趾合并第5趾多趾畸形,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个月~9岁,平均5.6岁;左侧6例,右侧5例。该11例患儿均采用趾背形皮瓣重建趾蹼。术后随访趾蹼外观、深度、坡度。结果所有病例趾蹼、趾根、足趾侧方均未植皮,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随访5~14个月,趾蹼深度、宽度、坡度形态与健侧相近,其中2例趾背出现轻度瘢痕增生。结论形皮瓣设计简单、血供可靠、对趾背皮肤利用率高、术中无需植皮且能重建正常形态的趾蹼,用于治疗先天性并趾多趾畸形疗效确切。

  • 标签: 并指(趾) 先天畸形 外科皮瓣 趾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接受养老照护的老年人应用红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照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接受养老照护的220位老年人予以纳取,样本收集时间为2020.03月~2021.05月,随机分组,即为对照组(110位接受普通养老照护)、观察组(110位在接受红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照护),就被照护的老年人焦虑(SAS)、抑郁(SDS)程度、幸福感指数(WHO-5Well-Being Index)加以归纳、整合、对比。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居更低水平,WHO-5Well-Being Index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 红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参与老年人养老照护,可改善老年人情绪心理,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指数。

  • 标签: [] 红十字会 养老照护 志愿者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术(anterior clos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ACW-HTO)治疗伴有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PTS异常增大(大于17°)的陈旧性(受伤时间大于6个月)ACL损伤患者54例,男46例,女8例;年龄(30.8±3.9)岁(范围20~42岁)。采用ACL重建术联合ACW-HTO治疗(ACW-HTO+ACL重建术组)18例,采用单纯ACL重建术治疗(ACL重建术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胫骨前移距离、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客观评级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受伤时间及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W-HTO+ACL重建术组胫骨前移距离为(0.9±0.4) mm,小于ACL重建术组的(7.3±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9,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18例,KT-1000侧侧差值为(1.5±0.6) mm;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31例、高度阳性5例,KT-1000侧侧差值为(4.4±1.2) mm;两组轴移试验分度总体分布不同(χ2=16.07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8,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为(93.3±4.3)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80.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6,P<0.001);ACL-HTO+ACL重建术组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为(7.3±0.9)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6.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P=0.043);ACW-HTO+ACL重建术组IKDC客观评级结果为A级17例、B级1例,ACL重建术组为A级29例、B级5例、C级2例,两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P<0.001)。结论采用ACW-HTO联合ACL重建术治疗伴有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优于单纯ACL重建术。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胫骨 截骨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癌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5例新鲜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信使RNA(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肝细胞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上述蛋白的相关性,采用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法来评估JMJD3和NF-κ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JMJD3和NF-κB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t=-15.130、-15.0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JMJD3阳性率[87.25%(89/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57.84%(59/102),χ2=22.1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NF-κB阳性率[83.33%(85/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9.41%(30/102),χ2=55.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和NF-κB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NF-κB与结节数目明显相关(χ2=5.1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χ2=40.5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χ2=48.8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JMJD3与NF-κB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JMJD3和NF-κB在肝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形缝合技术对预防产后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0例剖宫产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心形缝合技术)与对照组(使用常规缝合)。对比分析两组的缝合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腹部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两组缝合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心形缝合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瘢痕形成状态,缩短患者痊愈时间,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心形缝合技术 剖宫产 预防 产后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切口缝合方法,提高病人舒适程度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方法:用3-0微乔线皮内缝合切口,于引流管处缝合预留线,在拔除引流管的同时可以收紧切口。结果:皮内缝合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结论:皮内缝合可以免除二次拆线,减少伤口愈合不良情况。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支杆的末端在同一圆心圆弧上的原理设计腹腔镜缝合引导器,并在离体人肾进行缝合实验,探讨该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和实用效果。方法⑴制作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该器械的三支杆按顺序排列装于固定轴上。功能结构上包括限制方向装置和出针定位装置。限制方向装置包括第二、三支杆的"U"形末端、弧形圆筒。出针定位装置为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三支杆的末端在以固定轴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弧上。当同样弧度的长圆针进入弧形圆筒(第一个限制方向装置),受圆筒限制走行至第二支杆的"U"形末端(第二个限制方向装置),受这两个装置导引至第一支杆的"Y"形末端(出针定位装置)。内置扭力弹簧夹持肾脏以固定导引器。将该器械设计画成3D图,以钛合金为材料利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打磨后组装成成品。⑵实验部分。4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肾脏,将肾脏剖开,沿长轴设计缝合的8针进针和出针点。肾脏用常规方法缝合,设为常规组。然后采用腹腔镜缝合引导器辅助缝合,设为引导器组。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1.0 cm为缝合有效,如距离>1.0 cm重新调整缝合,观察重新缝合率及偏离距离。实际出针点与预设出针点距离<0.5 cm为出针吻合,观察出针吻合率。观察2组单针缝合时间。结果实验中,常规组有15针偏离>0.5 cm,10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31.3%(10/32),出针吻合率53.1%(17/32),偏离距离0.6~1.15(0.41±0.48)cm;引导器组有5针偏离>0.5 cm,2针偏离>1.0 cm,重新缝合率6.3%(2/32),出针吻合率84.4%(27/32),偏离距离0.6~1.10(0.14±0.34)cm。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单针缝合时间3~12(6.00±3.32)s,引导器组单针缝合时间5~11(5.94±1.4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缝合引导器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该器械能够确保手术针的走行方向,减少调整手术针的次数,出针位点准确,对于缝合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本次是体外操作,仍需对引导器进行腹腔镜下操作以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缝合技术 肾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缝合引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