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在四川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贵宾室内,珍藏着一幅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杨钟健(1897—1979)教授的亲笔题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龙去;不在此山中,去到自贡市。这是1975年杨钟健在观察了自贡大山铺出土的恐龙化石后,盛赞恐龙之乡的题诗。众所周知,杨钟健不仅是世界知名的地质古生物

  • 标签: 自然历史博物馆 杨钟键 恐龙化石 恐龙之乡 古脊椎动物 贵宾室
  • 简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各类文物中,石质文物占有极大的比重。由于石刻能够长期保存,并且石料资源丰富,特别是石刻所表现出的晶莹、厚重及润泽,都是其它材料所不易达到……

  • 标签: 明代 露天石狮 化学保护 文物保护
  • 简介:化学防护和化学加固是目前保护土、石、砖等材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常用方法。所用化学材料主要是有机硅等憎水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材料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导致了更严重的破坏。其中,憎水性保护层的起壳剥落是最常见的破坏现象,特别当环境干湿循环频繁,文物本体或地下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憎水性化学保护层很容易从文物本体上起壳剥落,造成文物的加速腐蚀破坏。为了减小此类破坏的危害程度,本工作探讨了化学保护剂在混合使用和多层配合使用条件下的防护和加固效果。结果发现,以憎水性较弱的化学材料做基底渗透,以憎水性较强的化学材料做表面保护,由此构成的多层保护措施可以降低化学保护层起壳剥落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多层保护形成的憎水梯度分散了吸湿膨胀形成的界面拉应力,也缓解了盐结晶析出产生的膨胀应力。

  • 标签: 不可移动文物 防护 加固 界面应力 多层
  • 简介:出土铁器文物在脱盐清洗后,运用化学稳定转化处理的方法将表面不稳定的铁锈转化成稳定、致密的锈层,然后进行钝化封闭,提高耐蚀性,最后进行防锈封护和表面消光处理。通过各种腐蚀性能测试,证明耐腐蚀性能有显著提高,综合处理的结果达到了文物铁器的保护要求。

  • 标签: 铁器文物 磷化 钝化 防腐保护 XRD SEM
  • 简介:<正>编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重要的乐器,目前出土的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巳超过四十组,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2400年前的编钟规模最宏大,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古今乐曲,声律准确,音色优美,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古代文明。编钟作为演奏乐器,其声学特性至关重要.编钟的声学特性主要决定于编钟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和制作的材料,编钟作为双音乐器,钟声的音高和音色还与敲钟的位置和敲钟的工具和手法紧密相关①本文在对曾

  • 标签: 我国古代 正鼓音 曾侯乙墓 曾侯乙编钟 古代文明 湖北省
  • 简介:摘要: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测试方便、安全无损、信息丰富、定量准确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该技术用于书画印泥分析和鉴定的可行性,采用14种不同颜色、不同时期的印泥和5种纸、绢等用于盖印的载体进行测试、建模和验证。实验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印泥的准确识别,还可用于年代判断和颜色辨别。适当的差谱处理,可在有效排除纸、绢等载体信号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印泥光谱精度。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鉴定 书画 印泥
  • 简介: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湖田窑 褐色点彩 化学组成 制作工艺
  • 简介: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主办、广东省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第八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及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成果展在广州广东省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科研院校,包括香港、澳门等近百名文物保护与修复专家科技考古专家、考古学家、学者和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 文物保护 修复专家 学术会议
  • 简介:为了解宝鸡益门二号墓出土的红色粉末的化学组成及作用,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其配备的能谱仪(EDS),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红色粉末为纯朱砂.它对墓藏中的尸体和棺木有防虫防腐的作用.

  • 标签: 益门墓葬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仪
  • 简介:为了研究多种釉色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正确鉴别两窑瓷器,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定了一组清凉寺窑汝官瓷片和一组钧台窑钧官瓷片的主量化学组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汝官瓷胎、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成分接近但有所不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产地和配方则明显不同;从主量化学组成上可以较好地区分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产地、起源关系、真伪鉴别和提高仿古瓷器的质量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汝官瓷 钧官瓷 PIXE 主量化学组成 多元统计分析
  • 简介: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文化昌盛.为推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于2005年8月1至4日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有来自12个省市区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59篇,其中,民族古文字与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3篇,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有23篇,敦煌学及其它方面的论文有13篇.本文对这次学术会议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丝绸之路 敦煌 民族 文字 文化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给更多的文物保护人员提供交流平台,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5月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

  • 标签: 文物保护事业 学术研讨会 应用化学 考古 会议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