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劳动生产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只有提高劳动生产,才能突破传统经济发展障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本文对全省劳动生产现状特征进行了专题分析,并与相关省份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我省全员劳动生产的现状与变化特征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在稳定城镇就业和稳步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主要以传统要素投入为

  • 标签: 全员劳动生产率 传统经济发展 现状特征 企业技术装备 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创新力
  • 简介:按照公司《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精神,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职能,紧贴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公司“136”基本发展思路,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促进公司发展为目标,有重点、有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部分与公司发展及管理紧密相关的调研课题,分别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

  • 标签: 劳动生产率 集团公司 挖掘潜力 调研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职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了运输生产劳动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的必要性,分析铁路运输的劳动生产的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落实提高劳动生产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以供参考。

  • 标签: 提高 劳动生产率 铁路 运输企业
  • 简介: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创新与生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构建了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用全要素生产作为企业生产的测度指标,并从创新强度、创新范围、创新成果和学习效应四个角度来测度企业的创新活动。此外,本文还针对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行为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整体上几乎所有类型的企业的创新行为对其生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创新强度与学习效应的作用不明显。随后,本文剖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最后,本文对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创新政策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 标签: 创新 企业生产率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 简介:将绿色低碳生产解读为一种追求节能和碳减排的生产方式,引入全局DEA和'环境技术'概念框架,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构造非参数化的绿色低碳生产测算模型,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全国范围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在绿色低碳生产方面的'得'与'失'。研究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2001-2005年间中国绿色低碳生产出现小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步和资源配置无效率,2006—2012年间的大幅提升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显著进步。(2)从区域层面来看,三大地区绿色低碳生产在2001-2005年间负增长源于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技术退步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西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006-2012年间三大地区绿色低碳生产较大幅度增长源于技术的显著进步。但三大地区的规模效率在此期间均出现大幅下降,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

  • 标签: 绿色低碳 节能减排 生产率增长 源泉
  • 简介:本文在批判性分析'最低的层次是异化劳动生产的美、其次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生产的美、最高层次的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生产的美'这一所谓'劳动生产美'的'三个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劳动生产美'的'三个环节论':第一环节是,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的高度确认劳动是理解美的基础,提出'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二环节是,马克思严肃指出异化劳动不仅不能生产美,而且还会导致对美的否定,从而守护了'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三环节是,马克思深情期盼共产主义将恢复劳动的自由并使'劳动生产美'变成现实。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 生产 异化 共产主义
  • 简介:以CSSCI收录的1998-2014年我国生产研究领域的1492篇学术论文为基础,基于作者共被引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我国生产研究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进行阐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研究热点可划分为7各不同的视角,分别是:TFP的测算与经济增长、TFP与地区差异、环境因素与TFP、劳动生产研究、企业所有制结构与TFP、国际贸易与TFP、技术效率的研究。

  • 标签: 生产率 作者共被引分析 因子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全要素生产增长,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一个改进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金融资源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关系的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资源错置对全要素生产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资源错置并不一定完全导致全要素生产的减损,这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金融资源错置通过直接效应引致全要素生产减损0.8021%,并分别通过对人力资本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和对外贸易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的减损,减损度分别为-0.3240%、0.6335%、0.1220%。

  • 标签: 金融资源错置 全要素生产率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扭曲度 减损度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测算作为切入点,分析全要素生产各个组成成分与水土流失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增长与水土流失存在正相关;农业纯技术效率与水土流失存在负相关;我省规模效率与水土流失相关性不显著。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导的全要素生产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水土流失的上升,我省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应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水土流失率 DEA--Malmquist指数
  • 简介: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资本生产及全要素生产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的7.5%。

  • 标签: 行业结构 要素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
  • 简介:基于被解释变量GDP与解释变量资本、劳动力、资本生产劳动生产之乘积之间存在恒等关系,引入无残差对数方差分解法,构造了GDP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贡献分离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在1981—2013年全要素生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32.8%,但2011年以来出现了连续3年负贡献.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增长质量形势,应当大力推进物化资本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人力资源转型提质,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产能优化调整.

  • 标签: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贡献度 方差 协方差
  • 简介: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了湖南全省及14个市州的全要素生产,并分析了财政和科技政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全要素生产波动较大,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偏低的规模效率导致了偏低的技术效率;各市州全要素生产波动较大,湘西自治州生产最高;三个区域中,“3+5”城市群生产普遍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湘南地区普遍低于其他两个地区;财政收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财政收入占比变化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下降0.34%;科技投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有着明显的正面影响,科技投入占比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提高1.18%;财政和科技政策主要作用于技术效率,对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湖南 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政策 科技政策
  • 简介:中国政府规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沿用HsiehandKlenow(2009)的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市级财政数据,在对中国各地级市1998—2007年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以政府规模衡量的政府经济干预恶化了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政府规模对国有经济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比对非国有经济部门更大;在时间上,政府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在短期中断后会重现,并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 标签: 政府规模 资源配置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工业企业
  • 简介: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悖论”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

  • 标签: 生产率悖论 贸易状态 异质性企业 Olley-Pakes法 新新贸易理论
  • 简介:本文以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为落脚点,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对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与企业生产的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充当开拓者,而低生产企业倾向于充当跟随者,这种自选择作用在制成品出口中得以彰显,但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中并不显著;短期内跟随者的生产增速高于开拓者,但在长期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愈发显著,其生产增速明显优于跟随者。

  • 标签: 企业生产率 开拓者 跟随者 自选择
  • 简介: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尚不明显。

  • 标签: 地方政府竞争 生产性支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Min DS-Luenberger指数 空间溢出效应
  • 简介:文章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比较了增加值(VAR)、全要素生产(TFP)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以1995年-2011年34个国家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现有的单指标评价法,无论是VAR,还是TFP,均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现有的单指标评价法在实际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创新发展上,TFP效果更优;二是在绿色发展上,VAR表现更佳;三是在协调发展上,两者旗鼓相当;四是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上,两者效果均不太理想。

  • 标签: 全要素增长率 增加值率 经济增长质量 五大发展理念
  • 简介:忽视能源消耗和"坏"产出会扭曲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的估计,有碍于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将能源投入变量和SO2、CO2两种"坏"产出变量加入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采用全局参比的SBM方法和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1年间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及其无效率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在这一时期存在清晰的绿色转型轨迹,转折点为2006年;节能减排是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推手,但资本无效率恶化减缓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东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政府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专业化和服务业专业化等是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绿色转型 城市经济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文章运用新新贸易理论,采取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我国5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研究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的推演结果相吻合,即各银行的生产与其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解后的规模效率变化是影响银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对外直接投资 新新贸易理论
  • 简介: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测算中国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并以全要素生产为中介变量,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分工基于全要素生产影响劳动力工资的传导机制,为落实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国大部分服务行业而言,全要素生产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来提高自身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导致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正效应最大,对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稍弱,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最小。

  • 标签: 全球价值链 分工 服务业 生产率 工资 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