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叶大量日语词汇流入汉语,促进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成。本文在近代知识环流的视角下,对日语借词的发生契机、传播普及过程及语词形式、语义特点等做了鸟瞰式的描述;对日语借词研究的基本方法、任务作了探讨。文中指出:日语借词与来自其他语言的外来词不同,是近代汉字文化圈新词的一部分,是东方接受西方的产物;对日语借词的考察大大推动汉语词汇乃至汉语本体的研究,同时也是亚洲近代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 标签: 近代新词 日语借词 语言接触 词汇交流
  • 简介:<正>一音韵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古老的音韵学是古老的语言学——过去称为"小学",章太炎称为"语言文字学",我们称为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年轻的音韵学则是现代语言学即科学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上面这句话省去了"汉语"二字,实际指的是汉语音韵学。但是汉语音韵学所关涉的语言却不限于汉语,譬如藏语、越南语、朝鲜语、日本语,在音韵学的领域里,都和汉语有密切的关系。下文还会常常省去"汉语"二字,不再注明。

  • 标签: 传统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 语音系统 语言学方法 口语 切韵
  • 简介:本文从历史语义学角度对两汉以来与汉语语义演变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语义演变 汉语史 历史语义学
  • 简介:本文试图澄清文本被给予时间意识的基本方式.在柏格森和胡塞尔时间哲学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描绘时间意识的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根据柏格森的观点,对象在时间中的原初给予并非一些同质的、数学的“点”在一个同质中介中的单纯并列,而是一些不同质的感知的整体,柏格森将这种整体称为“延续”.进一步讲,根据胡塞尔的观点,不同符号乃是在时间意识中被联结的:他把这种原初的时间意识描绘为一个由前瞻和后顾所组成的场域,而解释行为则主要是一种前瞻.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着重描述这种作为前瞻的解释行为的诸种特质,包括以一种消极综合的方式作为其引导的过去经验,它在不同文本层面上的具体面貌,以及其“期待”落空的诸种可能.

  • 标签: 现象学 时间意识 解释 胡塞尔 柏格森 符号学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朝鲜语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朝鲜语的研究从语法、词汇、语义、语体修辞学、朝鲜语史、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领域、普通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过程做了综述,并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中国的朝鲜语今后发展的重点。即要注重朝鲜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要深入研究朝鲜语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要致力建立旨在国际化的语言对比的文献资料库等。

  • 标签: 中国的朝鲜语 研究历史 研究及前瞻
  • 简介:我国辞书学的发展前瞻──兼谈对《辞书研究》未来工作的建议曹聪孙《辞书研究》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曾指出:“辞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也还在孕育之中。”这话已经说过去了17年。在这17年当中,我国的辞书出版事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各种辞书百花吐艳、异彩纷...

  • 标签: 辞书研究 辞书学 发展前瞻 辞典编纂 辞典学 辞书编纂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定义、范围、意义,阐释了葛浩文的“乡土语言”翻译思想;从手段和意识两个方面,讨论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还借助自建的莫言10本小说葛浩文翻译语料库,汇报了一些初步的考察发现。

  • 标签: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思路 方法
  • 简介:享誉世界的德国汉学,如果从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习的1907年算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德国汉学在现、当代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的德国汉学,跟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并没有什么两样,明显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暴行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他国,造成了德国在汉学史上的巨大损失。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

  • 标签: 前瞻德语区 历史回顾 史国际
  • 简介:顾名思义,“连贯”和“衔接”均与超越句子有关,但因两者超越甸子层次的方式不同,所以它们是篇章理论中不容混淆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范畴。连贯源于篇章的语义内容,而衔接则涉及篇章的结构形式。从辩证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大致表现为内容与形式问的相互作用。

  • 标签: 衔接性 衔接手段 内容与形式 语义内容 述位 层次的
  • 简介:调查新闻,是指通过专门、系统的调查活动,揭示某些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的内部情况和外部联系,以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报道内容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 标签: 调查性 新闻 资源 材料 点性 调查活动
  • 简介:语法是人在语言运用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它具有很强的"规定性".然而,语法范畴的"规定性"在语言的现实面前却受到了强大的挑战,语法范畴的相对、模糊和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造成语法范畴相对、模糊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客观世界的复杂,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非对应.语言的渐变和心理因素等.

  • 标签: 语法范畴 相对性 模糊性 矛盾性 心理因素 英语
  • 简介:<正>任意和可论证(又称可解释)是一对互相矛盾的概念。任意就是不可论证,可论证就是非任意。在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如果既有一定程度的任意又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那么这就是相对的任意或相对的可论证,这种条件下的任意和可论证的比重成反比。还可以有这样的情形:在同一事物的这二方面突出地表现出任意,而在它的另一方面又突出地表现出可论证。语言符号的任意和可论证性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且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我们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 标签: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可论证性 索绪尔 内部形式 非任意性 历史联系
  • 简介:以《左传》语料为例,考察先秦汉语的动句与静句。重点讨论动句和静句不同的表达特点,动句和静句各自的语用特征,动句与静句之间的变换关系等问题。认为从语法理论上确立汉语句子的“动静观”,有助于对古汉语句子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深入认识。

  • 标签: 先秦汉语 语法理论 汉语句子 语用特征 古汉语 语料
  • 简介:<正>01本文所指的开放与封闭,是就语言的整个结构体系来说的,是就两种不同的语言相互接触后,语言体系所呈现出的特点而言的。02两种语言接触之后,彼此之间就会互相发生影响。那么,一种语言如何对待另一种语言对自己的影响呢?是全部吸收呢,还是一概排斥?我以为,任何语言在这个问题上都会呈现出两个特点:即有吸收,又有排斥。03两种语言接触之后,一种语言借用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吸收另一种语言的特点或具体规律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语言体系的一个特点,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之为语言体系的开放。与此同时,一种语言对

  • 标签: 语言体系 闭性 汉语 自足性 英语词 吸收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Langacker在建立认知语言学基础时,主张将修辞语言(FigurativeLanguage)看作常态的语言,并提出“应把修辞语言与直陈语言(LiteralLanguage)放置在同一个连续统中研究”的理念。本文结合汉语修辞学界关注的语言现象,对以Langacker为主的语法学者有关修辞语言的观点进行梳理、评述,揭示修辞语言的本质,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修辞性语言 直陈性语言 连续统
  • 简介:“难道”的多义与“难道”句的歧义龚嘉镇自元代卢以纬的《语助》以来,先后产生了不少古代汉语语法词典(主要是虚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亦主要是虚词),则是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词典。后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但该书《前言》表示:“...

  • 标签: 加强反问语气 多义性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气副词 反问句 多义句式
  • 简介:如何建立理想的两性关系,重塑女性形象和价值,是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核心话题。本文以美国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为对象,阐述其建构的三类性别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性别模式所蕴含的女性主义的思想及其哲学基础,探讨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积极意义和局限之处,以及它对社会变革和文学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 性别建构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
  • 简介:句法-语义的接口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将句法结构和题元角色所组成的语义结构糅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句法-叙事结构,对句法-叙事结构的研究可以涵盖句法和语义两个抽象单元。及物-叙事结构属于句法-叙事结构范畴。及物-叙事结构的结构能产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由分布普遍、类推和转换体现出来。及物一叙事结构的语义自然是指结构本身所传达的语义符合人们的思维惯势和经验结构,其中包括及物一叙事结构的叙事象似和叙事典型。及物-叙事结构的结构能产和语义自然有它们的认知理据;结构能产和语义自然高的及物一叙事结构符合人们对结构句法部分和叙事部分以及叙事部分各组成成分之间匹配度的心理要求,是人们比较熟悉和使用比较频繁的语言形式,具有在认知上激活其它表达式的能量和潜在力。

  • 标签: 及物-叙事结构 结构能产性 语义自然性 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