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机制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0例,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18.9)岁]。首诊患者92例,复诊患者273例。对其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5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微生物阳性198例,阳性率为54.2%,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07株(5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70株(33.3%);革兰阴性菌检出95株(45.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20株(95%),铜绿假单胞菌17株(8.1%)次之;真菌检出8株(3.8%)。(2)首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26例(28.2%),复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172例(63.0%);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诊患者检出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55.2%),革兰阴性菌11株(37.9%),真菌2株(6.9%);复诊患者检出1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50.3%),革兰阴性菌84株(46.4%),真菌6株(3.3%);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患者分离得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首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创面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复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首诊患者,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复诊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更高。及时进行门诊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同时有效进行门诊感染的控制和监管是创面修复门诊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感染控制 创伤和损伤 病原微生物
  • 作者: 黄跃生 付小兵 陆树良 胡大海 吕国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创面修复科,创面修复研究所 518020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 200025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西安 710032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14041
  • 简介:摘要2019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知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以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管理工作。为了解除建立创面修复科会影响烧伤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担忧,笔者从创面修复科建科需求,烧伤科与创面修复科各自的发展空间,以及如何使烧伤科与创面修复科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烧伤 创面 创面修复科 烧伤科 协调发展
  • 作者: 牛轶雯 陆树良 黄跃生 吕国忠 韩春茂 李宗瑜 付小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 200025,深圳市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创面修复研究所 518020,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无锡 2141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杭州 310009,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 150040,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创面修复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结合前期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征求全国百余名创面修复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创面修复科质量控制手册(2021年试行版)》,包括总则、门诊质控、病房质控、手术质控、感染预防和控制、医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心督查人员行为准则等7个章节。笔者对手册内容进行介绍,目的是规范临床创面诊疗程序和操作常规,保障学科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伤口愈合 修复外科手术 质量控制 学科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合作单位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使用银离子敷料或磺胺嘧啶银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根据创面使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银离子敷料组)和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组)。采用Bates-Jensen伤口评价工具(BWAT)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评分,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创面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第7、14天的BWA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1天试验组的BW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的创面变化率(BW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试验组BWAT%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感染情况:两组患者第1、7天在BWAT中选出反映创面感染情况的6个条目进行的评分(BWAT-I评分)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第14天和第21天两组的BWA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7、14、21天的创面感染变化率(BWAT-I%)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4.50(22.75,57.25)和46.50(37.75,64.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1,P<0.05)。结论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糖尿病合并慢性创面局部使用银离子敷料,可以有效减轻、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修复进程。

  • 标签: 糖尿病足 银离子敷料 磺胺嘧啶银 慢性难愈性创面
  • 简介:摘要统计显示,6 109例慢性创面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76.74%(4 688例);50岁以上各年龄段慢性创面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为78.25%~100.00%;在慢性创面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中,占比排前4的疾病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都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因素。慢性创面患者按医嘱赴医院治疗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因各种原因"舍近求远"赴医院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在疫情防控期间,这种"舍近求远"的就医方式有可能增加就医途中的暴露风险。为此,我们联合上海36家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创面门诊,统一实施以鼓励慢性创面患者就近就医为目标的5项措施。本项行动秉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慢性创面患者就医交通路程,以降低疫情期间患者的暴露风险,力挺疫情防控攻坚战。

  • 标签: 伤口愈合 慢性创面 基础疾病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在不同形态窦道型慢性创面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窦道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男、女各23例,年龄18~81(48±21)岁。入院时,行CT造影及三维重建了解创面窦道形态并分类,记录“CT造影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下称参考长度);分别采用硬性内镜和软性内镜检查并测量创面窦道长度。将含明显弯曲、无明显弯曲窦道的创面分别归入曲线组、直线组,计算各组创面中软性内镜或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与参考长度的偏差率”(下称长度偏差率),比较各组创面中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及二者与参考长度偏差率(0)之间的差异。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CT造影及三维重建显示,本组患者创面窦道形态分为管状(36/46)、片状(4/46)、棒槌状(4/46)、不规则状(2/46)4种,其中,管状进一步分为I型(23/36)、L型(4/36)和Y型(9/36)。含I型管状、片状和棒槌状窦道的创面归为直线组(31/46),含Y型管状、L型管状和不规则状窦道的创面归为曲线组(15/46)。在直线组中,硬性内镜、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均为0。在曲线组中,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为0(0,0.58%),明显低于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41.18%(31.68%,48.41%),Z=-3.408,P<0.01;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40±19)%明显高于参考长度偏差率(t=8.343,P<0.01),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与参考长度偏差率相近(Z=-1.342,P>0.05)。结论相较于硬性内镜,软性内镜在窦道型慢性创面的临床检查中能更大范围地观察该类创面的内部特征,尤其是对于弯曲型窦道型慢性创面的探查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方法的推广将有利于窦道型慢性创面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内窥镜 生物形态 治疗,临床研究性 窦道型慢性创面 软性内镜 硬性内镜 CT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