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的文件规定,在门诊接诊过程中,需要做到“一人一诊一室”。 但是,如果按目前医院创面修复专科门诊的常规布局,当医师查看创面后,照 “诊疗要分离”的规定,患者需到另外一个空间换药。让患者裸露着创面来回于各个诊室,或采用原敷料再次覆盖创面后,患者至其他诊室换药,均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规定和无菌原则。为让创面修复科的门诊诊室布局既遵守“一人一诊一室”的原则,又符合慢性创面诊疗流程的特点,本文提出创面修复门诊“大空间、小隔断”布局的建议。

  • 标签: 医院设计和建设 门诊医疗设施 门诊医疗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0例,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18.9)岁]。首诊患者92例,复诊患者273例。对其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5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微生物阳性198例,阳性率为54.2%,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07株(5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70株(33.3%);革兰阴性菌检出95株(45.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20株(95%),铜绿假单胞菌17株(8.1%)次之;真菌检出8株(3.8%)。(2)首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26例(28.2%),复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172例(63.0%);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诊患者检出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55.2%),革兰阴性菌11株(37.9%),真菌2株(6.9%);复诊患者检出1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50.3%),革兰阴性菌84株(46.4%),真菌6株(3.3%);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患者分离得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首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创面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复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首诊患者,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复诊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更高。及时进行门诊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同时有效进行门诊感染的控制和监管是创面修复门诊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感染控制 创伤和损伤 病原微生物
  • 简介:摘要统计显示,6 109例慢性创面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76.74%(4 688例);50岁以上各年龄段慢性创面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为78.25%~100.00%;在慢性创面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中,占比排前4的疾病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都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因素。慢性创面患者按医嘱赴医院治疗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因各种原因"舍近求远"赴医院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在疫情防控期间,这种"舍近求远"的就医方式有可能增加就医途中的暴露风险。为此,我们联合上海36家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创面门诊,统一实施以鼓励慢性创面患者就近就医为目标的5项措施。本项行动秉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慢性创面患者就医交通路程,以降低疫情期间患者的暴露风险,力挺疫情防控攻坚战。

  • 标签: 伤口愈合 慢性创面 基础疾病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在不同形态窦道型慢性创面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窦道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男、女各23例,年龄18~81(48±21)岁。入院时,行CT造影及三维重建了解创面窦道形态并分类,记录“CT造影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下称参考长度);分别采用硬性内镜和软性内镜检查并测量创面窦道长度。将含明显弯曲、无明显弯曲窦道的创面分别归入曲线组、直线组,计算各组创面中软性内镜或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与参考长度的偏差率”(下称长度偏差率),比较各组创面中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及二者与参考长度偏差率(0)之间的差异。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CT造影及三维重建显示,本组患者创面窦道形态分为管状(36/46)、片状(4/46)、棒槌状(4/46)、不规则状(2/46)4种,其中,管状进一步分为I型(23/36)、L型(4/36)和Y型(9/36)。含I型管状、片状和棒槌状窦道的创面归为直线组(31/46),含Y型管状、L型管状和不规则状窦道的创面归为曲线组(15/46)。在直线组中,硬性内镜、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均为0。在曲线组中,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为0(0,0.58%),明显低于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41.18%(31.68%,48.41%),Z=-3.408,P<0.01;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40±19)%明显高于参考长度偏差率(t=8.343,P<0.01),软性内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与参考长度偏差率相近(Z=-1.342,P>0.05)。结论相较于硬性内镜,软性内镜在窦道型慢性创面的临床检查中能更大范围地观察该类创面的内部特征,尤其是对于弯曲型窦道型慢性创面的探查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方法的推广将有利于窦道型慢性创面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内窥镜 生物形态 治疗,临床研究性 窦道型慢性创面 软性内镜 硬性内镜 CT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