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离培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特征,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对观察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26例(26眼)患者资料,同时取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实验室真菌培养,应用IVCM分别观察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形态。结果:离与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均呈排列均匀的点状结构,形状类圆形,直径约2~5 μm,边界清晰;假菌丝呈高反光线状结构。活体状态下孢子反光明显增强,18眼呈分散排列点状强反光结构,11眼呈团雾状中强反光结构;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2眼菌丝形体细长,5眼呈芽孢结构,可见分支,1眼呈高对比度的不规则细长短棒状,1眼可同时观察到不规则细长短棒状和芽孢结构。白色念珠菌假菌丝结构较细长,长度约20~150 μm,直径约2~10 μm,与母细胞连接处收缩呈缢痕;近平滑念珠菌假菌丝短粗,长度约30~100 μm,直径2~5 μm,部分可见高亮的分支芽孢结构。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在IVCM下呈现典型的孢子和假菌丝结构,离和活体状态下孢子形态较为一致,而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IVCM可用于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念珠菌 孢子 假菌丝 角膜炎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镜、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显微镜检查 胆管疾病 临床方案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4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LE检查和细胞刷检的12例性质不明胆管狭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结果、pCLE检查图像、细胞刷检病理结果,以术后组织病理及12个月以上的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分别计算pCLE和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体准确率。结果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9例恶性肿瘤,3例良性狭窄。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3/9,特异度为3/3,阳性预测值为3/3,阴性预测值为3/9,总体准确率为50.0%(6/12)。pCLE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2/3,阳性预测值为9/10,阴性预测值为2/2,总体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pCLE可用于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胆管疾病 诊断 胆管狭窄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结论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 标签: 蠕形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睫毛 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疥疮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特征,探讨其在儿童疥疮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疥疮患儿77例,分成无治疗史组61例,有治疗史组1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刮片镜检和RCM检查。结果77例疥疮患儿中33例(42.86%)刮片镜检阳性,其中无治疗史组28例,有治疗史组5例。56例(72.73%)在RCM下可见隧道以及疥螨虫体或虫卵、粪便,其中无治疗史组49例(80.33%),有治疗史组7例。RCM检查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刮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无治疗史组RCM阳性率明显高于刮片镜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结论RCM在儿童疥疮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疥疮 显微镜检查,共焦 儿童 疥螨 诊断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精准诊疗是对不同亚型和病程阶段的患者,采取特异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更好的预后,对IB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共聚焦激光内镜(CLE)是一种内镜中进行小视野成像的技术,可以达到实时的黏膜成像和体内组织学检查的效果,在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肠道炎症程度评估、疾病复发预测和异型增生监测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就上述要点总结CLE在IBD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共聚焦激光内镜 精准诊疗 异型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 标签: 角膜神经 干眼 共聚焦显微镜 图像拼接方法
  • 简介:摘要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可以配合各种内镜技术对消化系统器官进行探查,获得细胞层面实时组织微观结构,进行“活体病理诊断”的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大量文献表明,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判断病变良恶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对该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检查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 简介:摘要激光共聚焦内镜(CLE)技术是最近新兴的显微成像技术之一,可以在腔内结合普通内镜,通过激光激发产生人体局部组织实时、原位的超显微图像。CLE技术早期被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内镜诊断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探针口径不断缩小,被应用于泌尿外科尿路上皮肿瘤的内镜诊断领域。CLE需要联合荧光染色剂成像,早期采用膀胱荧光素作为荧光剂,随着技术逐渐发展,己基氨基乙酰丙酸盐被用于延长作用时间,使观察更加方便。CLE可以有效辨别乳头状肿瘤、扁平肿瘤、红斑以及正常黏膜与肿瘤病变之间的边界。CLE通过特殊染色和激光成像,可以提供待检组织实时、高分辨率、一定穿透深度的微米级组织图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有取代传统病理H&E染色成为尿路上皮肿瘤确诊依据的潜力。但是,CLE不建议与荧光膀胱镜联用,且具有成像范围较小、依赖稳定表面接触等缺点,需要更加先进的成像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与采样稳定技术支持。

  • 标签: 激光共聚焦内镜 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上皮癌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患者的角膜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3至10月连续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门诊诊断为LSCD的患者23例(35只眼)作为LSCD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1.74±15.62)岁。另选取与LSC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25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人,女性19人,年龄为(41.38±12.72)岁。使用IVCM中的“volume”模式对角膜中央、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连续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观察不同分期LSCD患者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区域细胞学变化情况及上述各部位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BCD)及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趋势;上述参数若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ANOVA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在LSCD诊断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LSCD患者IVCM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病灶区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角膜上皮细胞巢状分布,并可见胞质颗粒高反光的杯状细胞浸润;角膜基底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减低。定量分析LSCD患者的BCD和CET发现,角膜中央BCD为(6 261±1 593)个/mm2,较对照组(8 976±1 096)个/mm2减少30.2%,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0%、28.7%、29.3%、30.2%(均P<0.007)。LSCD患者角膜中央CET为(34.1±6.9)μm,较对照组(47.3±8.1)μm减少27.9%,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处CET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7%、20.6%、26.9%、23.1%(均P<0.007)。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BCD及CET均逐渐减低。此外,角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非受累区BCD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6,-5.366,-5.469,-5.224; P <0.001),且鼻侧及颞侧角膜缘的非受累区CET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5,-4.065;P<0.001)。ROC曲线提示角膜中央及角膜缘BCD的诊断效能(0.931和0.916)优于角膜中央CET和角膜缘CET(0.853和0.817)。结论LSCD患者角膜在IVCM下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央、角膜缘BCD和CET较低。BCD下降对LS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47-455)

  • 标签: 角膜 干细胞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上皮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棘皮病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探讨皮肤镜和RCM对黑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黑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镜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镜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黑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板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板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板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板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板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板腺囊肿组34眼睑板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板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 239.11(5 506.96,24 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 094.19(1 432.28,2 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板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板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物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板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物积聚、边界清晰。

  • 标签: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开口 睑板腺形态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CCM)是一种活体角膜成像技术,可直接实时量化角膜神经纤维,具有无创、客观和敏感性高的特点。CCM不仅可用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在一些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角膜神经纤维变化可间接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无创性生物成像标志物。文章就CCM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更优的手段。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 神经纤维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准确判断乳房外Paget病手术边界的方法,对2例经病理确诊的外阴原位乳房外Paget病,术前使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确定肿瘤边界,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的扩大切除术。术后切缘行4点病理监测未见肿瘤残留,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佩吉特病,乳腺外 显微镜检查,共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 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CLE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是一种无创精准、简单、快速的可视化活体角膜分析技术,可直接对角膜神经纤维进行实时采集及定量分析。研究显示,CCM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等多种类型病变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本文现围绕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严重程度评估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角膜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聚焦激光后照法(RM-SLO)眼底成像对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初步分析其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体积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3~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的DME患者40例6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RM-SLO眼底成像检查;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7只眼。采用超广角激光眼底成像系统Mirante SLO行RM-SLO眼底成像检查,包括右侧、左侧后照法(RMDR、RMDL)眼底成像。RMDR、RMDL眼底成像中一项及以上能识别DME则定义为RM-SLO能识别DME。采用OCT设备自带软件测量CMT、距中心凹6 mm处黄斑体积。根据DME在OCT、FFA图像上的特征分别分为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型、黄斑囊样水肿(CME)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型和局灶性渗漏型、弥漫性渗漏型、弥漫性囊性渗漏型。观察RMDR、RMDL眼底成像在不同分型DME中的检出情况以及检出DME的一致性。能否被RM-SLO识别DME者之间CMT、黄斑体积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RM-SLO检出情况与DME类型、CMT、黄斑体积的相关性以及BCVA与DME类型、CMT、黄斑体积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65只眼中,RMDR、RMDL眼底成像检出DME分别为46(70.77%,46/65)、48(73.85%,48/65)只眼;RMDR、RMDL眼底成像对DME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P<0.001)。RMDR、RMDL眼底成像对DRT型、CME型、SRD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2.11%(8/19)、57.89%(11/19),77.78 %(28/36)、77.78%(28/36)和100.00 %(10/10)、90.00%(9/10);对局灶性渗漏型、弥漫性渗漏型、弥漫性囊性渗漏型的检出率分别为68.75%(11/16)、62.50%(10/16),68.00 %(17/25)、76.00%(19/25)和100.00%(6/6)、100.00%(6/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M-SLO能否识别DME与CMT、OCT分型呈显著相关(r=0.310、0.365,P=0.120、0.003);与FFA分型、黄斑体积无相关性(r=0.113、0.117,P=0.449、0.352)。BCVA与CMT及黄斑体积呈显著相关(r=0.307、0.269,P=0.013、0.030);与OCT、FFA分型均无相关性(r=0.051、0.175,P=0.684、0.240)。结论RM-SLO眼底成像中RMDR、RMDL诊断DME的一致性较好;对DRT型及CMT较小的DME不易识别。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显微镜检查,共焦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反射强。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恢复,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反射进一步增强,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2,与术前的(14.60±2.57)mm/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5.75)、2.50(1.00,5.75)、79.00(64.25,94.00)个/mm2,与术前的347.00(345.00,395.75)个/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1.01;P=0.259,0.351)。结论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 标签: 圆锥角膜 显微镜检查,共焦 胶原 交联试剂 角膜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女阴硬化性苔藓的图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4例临床初步拟诊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患者进行RCM检查,记录各项指标扫描结果,然后于同一部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RCM图像特征,计算这些图像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一致率,分析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确诊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28例患者的RCM图像特征为:皮损部位棘层扫描厚度较周围正常皮肤变薄(表皮萎缩)21例(75%);基底层高反光减弱(黑素颗粒减少)21例(75%);真表皮交界处基底细胞环缺失,界限模糊,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及散在高反光类圆形大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16例(57.14%);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胶原均质化)28例(100%);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89.29%、92.86%、85.71%及100%,其中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最高,达到96.53%和62.35%。同时存在表皮萎缩和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两种指标时的特异度最高为92.82%。结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RCM图像特征明确,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显微镜检查,共焦 外阴硬化性苔藓 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