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在未来医生将使用“电子鼻”有效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这项电子技术是基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嗅觉系统而成功研制的,该研究是在近日欧联盟信息社会技术项目会议上公布的。

  • 标签: 电子鼻 疾病 患者 诊断 医生 嗅闻
  • 简介: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始创于1985年,是全军及山东省最早独立的、以非创伤性骨科疾病为诊治和研究发展方向的科室。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与几代骨病人的共同奋斗,在国内、省内及军内已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与专长,拥有了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为山东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 标签: 骨科疾病 辽宁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骨病 第二军医大学 技术特色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右髋疼痛2年,关节活动受限半年”入院。2006年2月因翻墙时着地,右臀部碰到硬物后,致皮肤裂伤约3CM,当时予以清创缝合,半月后出现右髋部疼痛,站立及行走时为重,当时行局部理疗,但症状不见好转,拍骨盆平片发现患有石骨症,但未见股骨头异常病变,后在多家医院间断就诊,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感觉明显加重,出现活动明显受限,

  • 标签: 石骨症 全髋置换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裂伤 清创缝合 髋部疼痛
  • 简介:目的采用STAR踝关节假体进行大骨节病的终末治疗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2年间对3例5踝大骨节病进行踝置换术,按McGure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最长1.5年,最短6个月,该3例患者术后按McGuire评分,3踝优,2踝良,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随访1.5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大骨节病的终末有效手段.

  • 标签: 踝关节 大骨节病 假体 置换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开展DR脊柱摄影以来的156例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的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结果全部照片中,有1例头颈部与其他部位比例失调,3例全片密度差别太大,2例因拼接点上下影像变形失真而使拼接线明显,不影响诊断,4例拼接点选择错误影像失真,4例因呼吸运动导致拼接错位。结论影响DR脊柱拼接成像片的原因很多,但合格的照片质量要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片,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脊柱摄影照片 质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动静脉插管
  • 简介:口腔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析陈浩,吕霞,蒋文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自凝塑料的单体,在口腔矫正手术中广泛使用。它有极强的挥发性和较强的毒性 ̄[1]。实际操作中采取涂布液体石腊等方法加以防护。病人虽直接...

  • 标签: 甲基丙烯酸 口腔科医生 空气中 甲酯 回收率 甲基丙烯酸甲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半脱位或脱位程度,分为半脱位型(15例)、半脱位容积宽大型(39例)和完全脱位型(3例),采用加深髋臼,或自体植骨于髋臼缘10~3点钟位,以加深髋臼重建臼顶部和后柱后壁的5项要点,正确安置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是使57例71髋接受人工髋假体置换成功的基础.结果对57例7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5年4个月随访,植入骨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44例54髋,良(80~89)10例13髋,可(70~79)3例4髋,无差(<70)者,优良率为94.7%.术后有9例并发症,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按分型,加深髋臼或/和自体植骨重建髋臼的顶部和后柱,是使人工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臼成形 全髋置换 自体骨移植 髋臼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关节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性融合34髋,纤维融合62髋。病程(5.8~27.6)年,56例患者中贫血21例,其中轻度贫血14例。伴随骨质疏松34例。除去3例失败患者,纳入53例(92髋)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的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的变化,并观察强直性髋关节炎进行置换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均运用我院关节电子随访病例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4~7.2)年,平均3.7年。随访的53例(92髋)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6.2±12.1)°,Harris评分平均(23.2±10.2)分;术后1年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83.4±17.6)°,Harris评分平均(78.6±6.9)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Harris评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失败病例中1例松动,1例脱位,1例感染,松动和感染病例进行了翻修术,脱位病例进行了复位,目前随访均良好。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时全面的评估和精湛的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髋关节炎 骨盆后倾 髋臼成形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髓腔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髓腔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min,1g/100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g/50mL,术后6h,1g/100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髓腔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髓腔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 标签: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全髋关节置换术 止血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核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核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
  • 简介:目的观察对比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资料。平均年龄74.5岁,小切口组45例,标准切口组42例。记录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助行器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术前诊断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标准切口组。其余各项指标小切口组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经后外侧小切口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比后外侧标准切口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骨折 老年
  • 简介:建立带颅骨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在旋转过程中,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间盘的影响。采集1位无颈椎病病史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应用Mimics17.0、GeomagicStudio13.0、Hypermesh13.0软件生成颈椎间盘及椎体CAD模型,并划分网格。然后导入AnsysWorkbench15.0分析软件中,得到带颅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所建模型上添加载荷及约束,模拟人体头颅旋转角度牵引。同一大小牵引力作用下,在前倾情况下,颈椎间盘Z方向的轴向变形随牵引角度增大而逐渐变小,但在后伸和左右屈曲情况下,各个颈椎间盘的Z轴方向轴向变形会随随牵引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同时上颈椎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远比下颈椎[1]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要大。例C2~3在牵引角度为20°时,前伸变形幅度由27.7%减小到6.2%,后伸和左右屈曲的变形幅度分别增大到77.3%、58.3%、54.8%。颈椎间盘在旋转过程中其Z轴方向的轴向变形和最大应变呈现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本研究所建立的带颅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来进行颈椎旋转牵引的仿真分析。

  • 标签: 颈椎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旋转牵引 逆向工程
  • 简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复杂,创伤严重,康复时间长,髋关节损伤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医疗费用高、功能恢复不良等,使患者处于渐进加重的慢性抑郁和焦虑状态,几乎100%的存在较重的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创伤的愈合。解除患者便秘,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骨科护士、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便秘患者 术后排便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症状 创伤严重
  • 简介:1概述骨科医师在面对大面积的髋臼或股骨近端骨缺损时,打压骨移植(IBG)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髋臼端IBG包括用打压颗粒骨填充空洞缺损,继之插入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假体。股骨端IBG主要是用颗粒骨逆行填充股骨缺损并造就一个类似的髓腔,这样骨水泥股骨柄就可以顺利打入。这一技术对于一些年轻病人显的更有吸收力,因为这样做能潜在恢复一定的骨储备。在髋关节返修(RTHA)中,最常见的骨缺损的原因是无菌松动、颗粒介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移位、

  • 标签: 全髋关节 骨移植 返修术 生物学表现 临床应用 假体周围骨溶解
  • 简介:对人血IL-1βELISA法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法对样品直接接触法和浸提液法这两种不同接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内毒素O113,直接接触法测得的内毒素当量高于样品浸提液中的测得量;对于非内毒素热原脂磷壁酸(LTA),直接接触法测得值与浸提液测得值量相当。结果表明,人血IL-1βELISA试验可用于体外检测医疗器械中的内毒素和非内毒素热原,且直接接触法优于浸提液法。

  • 标签: 热原检测 体外 IL-1Β 医疗器械 直接接触法
  • 简介:目的研宄锆铌合金股骨头在中青年髋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2014年1月我采用锆铌合金股骨头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22例(22髋采用Ham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根据X线片对股骨假体周围Grnen分E及髋臼假体周围各Delee分E的骨质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25~63个月,平均(38.3±5.3)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11~67分,平均(41.5±9.5)分。末次随访:83~99分;平均(93.8±5.7)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36,P<0.01)。术前WOMAC评分:58~91分,平均(75.3士6.8)分。末次随访:1~12分;平均(9.5士5.7)分。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63,P<0.0l)。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大腿疼痛、假体脱位、假体破碎、异响、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将锆铌合金股骨头应用在中青年髋置换术,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减少假体松动及周围骨吸收,但对于脱位风险较高及术中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谨慎应用。

  • 标签: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行单侧TKA治疗的93例患者,男31例,女62例,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病程7~16年,平均9.4年,骨关节炎69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相同术式操作。结果全部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出血量(71±17)mL,术后引流量(504±106)mL,隐性失血量(698±91)mL,总失血量(1307±11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54.8%。78例术后输红细胞混悬液改善贫血(509±134)mL,输血率为83.9%。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TKA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评估出血量时充分考虑到隐性失血的存在,以便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保证围手术期安全,利用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的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外展偏心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