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溃疡性结肠炎重度活动期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口服、1次/每晚以改善睡眠。用药次日,患者出现头晕、行走时头部下垂、身体歪斜等共济失调症状。患者既往有帕金森综合征病史,服用多巴丝肼疗效明显。怀疑为多巴丝肼引起的运动障碍,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3 d,患者症状未改善。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共济失调,怀疑与右佐匹克隆有关。停用右佐匹克隆4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前患者恢复应用多巴丝肼,上述共济失调症状未再出现。

  • 标签: 催眠药和镇静药 共济失调 运动障碍,药物性 右佐匹克隆
  • 简介:摘 要: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发展对科学研究、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其危害后果难以预测、风险评估不足,若该技术被滥用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2020年10月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为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行政法规制依据,但对于滥用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情节严重的行为,上述行政法手段有显得不足,鉴于此,2020年12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该行为入罪。总体而言,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该该行为所设置的罪刑条款具有值得称道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司法适用问题亟待分析和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克隆性造血是有特定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一种特殊的造血模式,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基础。深入了解其病因、机制以及特征,有利于认识其在不同人群或疾病中的价值。文章就克隆性造血的最新进展及其相关克隆性疾病进行综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血液肿瘤 全血细胞减少 克隆性造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于克隆技术,一直蒙有神秘的面纱,对于克隆技术的运用也一直存在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克隆技术 发展 作用 问题 前景
  • 简介:摘要单克隆抗体是儿童严重哮喘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性作用于哮喘炎症级联反应中的特定细胞因子或途径,阻断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药物用量,并且改善肺功能。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可用于儿童的单克隆抗体包括Omalizumab、Mepolizumab、Benralizumab、Reslizumab和Dupilumab,虽然单克隆抗体用于儿童哮喘疗效明显,但其长期影响及安全性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Omalizumab Mepolizumab Benralizumab Reslizumab Dupilumab 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唑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5.31±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5±1.39)分(P<0.05)。结论 相对于盐酸曲唑酮,采用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可以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

  • 标签: 佐匹克隆 盐酸曲唑酮 睡眠障碍 PSQI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NMOSD急性期多首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其替代治疗。缓解期免疫治疗则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和新型免疫药物。其中,单克隆抗体治疗是近年来新兴并快速发展的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就单克隆抗体在NMOSD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单克隆抗体 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组,按入院先后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25例,共计患者50例。对比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片,实验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睡眠质量。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比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评分对比中,实验组较对比组更优(P

  • 标签: 老年痴呆 睡眠障碍 右佐匹克隆 阿普唑仑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常使用干扰素、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存在无法彻底清除病毒、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以及产生耐药性等问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尤其是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病毒中和能力,在相关动物模型上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展现出了治疗或辅助治疗CHB的潜力。本文就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或临床前研发阶段的治疗性抗HBV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行综述,旨在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 HIV-1)慢性感染者体内筛选针对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特异性分选的方法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筛选抗原特异性单个B细胞,通过逆转录和巢式PCR获得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基因。利用免疫遗传学数据库(immunogenetics database, IMGT)分析抗体基因家系及突变率。抗体表达纯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鉴定其结合活性和识别表位,通过假病毒中和实验检测抗体中和能力。结果从1例慢性HIV-1感染者样本中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HV1-69*09、IGHV1-08*01、IGHV1-46*01、IGHV4-34*01、IGHV4-61*01和IGHV3-43*02家系,突变率为10.76%~21.05%。轻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KV3-20*01、IGKV1-39*01、IGKV1-NL1*01、IGKV3-15*01和IGKV1-9*01家系,突变率为6.03%~18.64%。7个抗体均可以结合gp140,其中抗体508-B1、508-C1、508-C5、508-D4和508-E5主要识别gp41区;508-D6和508-F1结合gp120区。508-D4和508-F1分别可以中和Global Panel假病毒盘中的CNE8(Tier 2)和X2278(Tier 2),IC50值分别为38.1 μg/ml和41.7 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其中5个为识别gp41区的单克隆抗体,2个为gp120结合抗体。2个抗体具备有限的中和能力。该组抗体可为HIV-1检测试剂和抗体药物研发以及艾滋病疫苗免疫原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 标签: HIV-1 中和活性 表位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佐匹克隆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21年3月中的76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估及运动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佐匹克隆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与经颅超声- 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失眠患者(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38例,实施右佐匹克隆与经颅超声- 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失眠状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经颅超声- 神经肌肉刺激 失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pET30a-EgG1Y162-2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EgG1Y162-2重组蛋白,为研制细粒棘球蚴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细粒棘球蚴cDNA为模板,利用PCR法合成EgG1Y162-2目的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EgG1Y162-2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大量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纯化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构建pET30a-EgG1Y162-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菌体上清液和洗脱液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5 × 103处出现EgG1Y162-2蛋白目的条带,且200 mmol/L咪唑洗脱的蛋白抗原成分较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EgG1Y162-2重组蛋白能被抗His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蚴pET30a-EgG1Y162-2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了EgG1Y162-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抗细粒棘球蚴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细粒棘球蚴 EgG1Y162-2蛋白 表达 纯化
  • 简介:摘要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最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相关疾病之一,难治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常合并哮喘,手术和药物治疗都很难控制病情。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是人源性IgE单克隆抗体,国外已有应用IgE单克隆抗体治疗鼻息肉,特别是哮喘合并鼻息肉的报道。本研究对3例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患者采用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治疗,随访16周,观察报道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沉默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和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中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通过PCR扩增人STING-5-1a(-124~+267,相对于转录起始位点,TSS: 0)和STING-5-2a(-124~+168)区域,亚克隆至pGL3-Basic质粒;将人STING沉默子区域STING-5-1b(+169~+267)正向反向亚克隆至pGL3-Control质粒(pGL3-C-5-1b-positive/negative),并把STING-5-1b分为两段互补片段,亚克隆至pGL3-Control载体上,命名为pGL3-C-STING-5-1b-α(+169~+209)/pGL3-C-STING-5-1b-β(+210~+267),双荧光素酶报告活性分析检测上述重组质粒在HEK293T和HeLa中的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人STING沉默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预测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敲低转录因子,免疫印迹试验检测STING的表达水平。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反应进一步验证转录因子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结果核酸测序证实,上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截短STING-5-1b(+169~+267)片段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上升。同时,与pGL3-Control质粒相比,pGL3-C-5-1b-positive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下降(P<0.05),其中,STING-5-1b-β(+210~+267)序列起主要抑制作用。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转录因子PR结构域锌指蛋白4(PRDM4)、Thanatos相关蛋白1(THAP1)、TEA域转录因子1(TEAD1)、核受体亚家族4 A组成员1(NR4A1)、类Krueppel因子4(KLF4)和叉头转录蛋白O3(FOXO3)可能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210~+267)结合。对上述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并转染至HEK293T和HeLa,发现THAP1-Mut和TEAD1-Mut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上升,提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THAP1和TEAD1的结合位点。将转录因子THAP1和TEAD1敲低后,STING的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在细胞内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STING沉默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活性比较,推测人STING的核心沉默子区位于+210~+267区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点突变实验初步确定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使用免疫印迹试验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 标签: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沉默子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累及胃肠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通过阻止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部位募集发挥治疗作用,具有肠道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本文就VDZ治疗IBD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效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论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安全性 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