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钴铬合金烤瓷嵌体、钴铬合金烤瓷全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磨牙大面缺损患者99例共99颗磨牙,根据临床修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99颗,患修复后1年复诊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阴茎阴囊皮肤大面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及随访情况。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成活良好,未发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阴茎外形满意,生理功能恢复良好。阴茎阴囊皮肤大面缺损可采用自体皮片移植或皮瓣转位修复,疗效和安全性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阴茎 阴囊 皮肤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全瓷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100例磨牙大面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一种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对照组采用使用传统烤瓷牙齿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手术效果指标和手术的精确度。结果:相比传统修复方法,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瓷嵌体修复技术手术治疗磨牙大面缺损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全瓷嵌体 牙修复 牙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下腹壁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5~62岁,病灶大小7 cm ×10 cm~25 cm × 29 cm。对于无张力或中等力度下创缘可对拢者,直接以腹壁整形术缝合切口;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绝对不足者,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相对不足者,可以斜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至下腹部,供区以腹壁整形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有无复发、淋巴结转移及皮瓣存活情况。结果22例中4例单独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10例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加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8例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术后随访1~12个月,22例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皮瓣存活良好,腹壁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腹壁整形技术具有供区损伤小,组织利用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皮肤缺损修复中灵活应用,可获良好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腹壁整形技术 腹壁重建 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足踝部较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削薄ALTP修复足踝部较大面软组织缺损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7~62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车祸毁损伤13例,重物砸压伤7例,肿瘤切除术后及慢性溃疡创面6例,摩托车钢圈绞伤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 cm×18.0 cm~24.0 cm×10.0 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关节及骨骼等重要结构外露或缺损。重要肌腱予重建,缺损骨质予植骨填充。切取皮瓣面积为9.0 cm×19.0 cm~25.0 cm×11.0 cm,所有ALTP均一期进行显微削薄,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术后予保温、制动及抗血管痉挛等对症处理。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成活情况、感觉恢复、患肢功能恢复及患者主观感受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 h内发生血管危象2例,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无明显臃肿,无需再次手术削薄,皮瓣TPD 0.5~2.0 cm,评定级别为S3~S3+,踝关节屈伸范围为40°~60°。结论削薄ALTP具有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成活率高、感觉恢复较好及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巨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上肢巨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术前Doppler探测确认并标记股前外侧穿支。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布样,根据"提捏实验"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瓣宽度,裁剪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5 cm×7 cm~8 cm×7 cm,最大33 cm×10 cm~32 cm×10 cm。携带"T"形血管蒂,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瓣血运。供区均直接闭合。结果术后14例患者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患者一侧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其中一叶于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探查,重新吻合皮下静脉,实施内减压术,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所有皮瓣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是修复上肢巨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 软组织缺损 组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者年龄18~51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4.0 cm×8.0 cm~32.0 cm×8.5 cm。DIEP皮瓣以外侧穿支供血,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延迟的时间6~10 d;断蒂时间18~21 d。结果1例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2周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1.4)年。供区切口愈合好,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功能均恢复较好,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 标签: 软组织 损伤 外科皮瓣 前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复;余14例行急诊一期负压吸引,一周后创面清洁行二期足背超薄静脉皮瓣附带足背神经游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顺利存活,3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3例皮瓣部分瘢痕愈合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滑,无臃肿。13例患手掌指关节屈曲达到90°~100°,3例为50°~65°。仅2例患侧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约受限10°~20°,其余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足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的修复方案之一,避免了传统皮瓣外观臃肿现象,能够满足手背所需的皮肤弹性。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大腿交腿皮瓣相结合修复足底大面软组织缺损、改善足底站立负重功能的临床技术和方法。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健侧大腿扩张的交腿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右足4例,左足3例,双足1例。瘢痕溃疡4例,贴骨性瘢痕4例,骨外露1例。病变区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16 cm~12 cm×29 cm,扩张皮瓣获取面积11 cm×18 cm~14 cm×30 cm,全部皮瓣均以带蒂方式交腿固定,1个月后断蒂。结果本组8例9个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扩张皮瓣修复。供瓣区均线性瘢痕一期愈合。均获6~24个月随访,足底皮瓣形态良好,均能负重行走,无破溃;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保护性感觉和触觉。结论采用健侧大腿扩张交腿皮瓣,不但能修复全足底皮肤缺损,且能提供足够厚度软组织,增加足底负重耐磨功能。在穿支皮瓣及游离皮瓣转移受限情况下,扩张交腿皮瓣是修复足底大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交腿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指动脉弓为蒂的指侧方V-Y皮瓣修复大面甲床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我科共收治手指大部分甲床缺损患者10例10指,所有患者拒绝行甲床重建手术,均采用指动脉弓为蒂的指侧方V-Y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0.9 cm×1.6 cm~1.3 cm×1.9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及手指血运、外形及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随访时间为1.5~5.0个月,平均3.5个月,皮瓣血运正常,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手指指腹饱满,瘢痕不明显,血运及感觉正常,手指活动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1例。结论指动脉弓为蒂的指侧方V-Y皮瓣具有血运稳定、切取方便、供区损伤小等优点,若患者无重建甲床意愿时,是修复大面甲床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指动脉弓 甲床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扩张器置入法在修复儿童大面瘢痕性秃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共收治大面瘢痕性秃发患儿5例,年龄3~14岁,其中男3例,女2例,秃发面积超过1/2头皮。其中枕部巨大皮内痣切除植皮术后瘢痕秃发1例,烧伤后瘢痕秃发4例。均采用连续扩张器置入法连续扩张头皮。一期:扩张器置入,扩张正常皮肤软组织;二期:取出扩张器,切除部分瘢痕后转移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下方接力置入扩张器,继续进行扩张;三期:扩张器取出,切除残余瘢痕秃发区,滑动推进或旋转扩张皮瓣修复遗留秃发区。观察术后效果。结果5例患儿中2例残余10 cm ×4 cm、6 cm ×2 cm秃发部位,其余3例秃发得到完全修复,其完全修复患儿中1例切口瘢痕较宽。随访3个月至3年,患儿均毛发生长茂盛,走行接近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连续扩张器置入修复儿童大面瘢痕性秃发术后效果好、疗程短、费用低、可行性高。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瘢痕 秃发 软组织扩张器
  • 简介:摘要自2012年10月-2018年6月,应用"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修复肢体大面复合软组织缺损10例。一期清创结合VSD敷料关闭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取刃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术后3个月,自体肌腱移位重建手及腕功能。术后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满意度很高。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上肢 皮肤移植术 腱转移术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下肢大面软组织缺损35例。创面涉及小腿部17例、足踝部12例、小腿及足踝部6例;缺损面积17.0 cm×12.0 cm~33.0 cm×18.0 cm。创面经彻底清创后,设计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供区创面一期直接闭合。19例合并有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则先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创面采用VSD治疗5~7 d,伤情稳定后行皮瓣修复。皮瓣血液循环重建采用远端皮瓣的降支血管蒂串联于近端皮瓣的降支远端或降支的粗大分支血管。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缝接于创面周缘、创面内的感觉神经。术后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感觉、继发溃疡及患肢功能。结果本组34例组合皮瓣完全成活,1例小腿和足部损伤严重,术后皮瓣坏死,最后截肢。皮瓣供区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8个月,平均17.6个月,皮瓣的颜色、质地均正常,感觉恢复S3~S4级,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组织缺损面积大,手术安全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一种修复下肢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下肢 修复 组合移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跟腱区皮肤较薄,外伤后常常造成跟腱外露。跟腱区宽度超过6 cm的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修复时大多牺牲1条主干血管和大隐静脉的属支。本例采用腓动脉双蒂穿支,分别从近、远两端旋转修复,旋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灵活方便,结合VSD和植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腓动脉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跟腱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12例外伤致四肢大面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1~48岁,6例为腕背部缺损、6例为足踝部缺损。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0 cm×4.5 cm~28.0 cm×11.0 cm,设计切取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5.0 cm×5.0 cm~29.0 cm×12.0 cm,修薄之前皮瓣厚度为4.0~6.5 cm,修薄之后皮瓣厚度为0.6~0.9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和供区外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10~42个月,患者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须Ⅱ期修薄,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1~17 mm,平均14.5 mm。患者腹壁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见腹壁疝或溃疡发生。结论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薄,适合修复四肢大面软组织缺损且效果较佳。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四肢 软组织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缝施工技术是大面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德大面混凝土楼板施工整体质量,正确运用无缝施工技术对提高大面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文章主要围绕大面混凝土楼板无缝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大面积混凝土楼板 无缝施工 技术分析
  • 作者: 谭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全瓷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使得贴面等预备量少、以粘接固位为主的微创修复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与全冠等传统修复相比,微创修复的适用范围更窄。缺损需存留足够量的牙釉质为修复提供粘接固位,同时为修复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因此,牙釉质存留量是决定缺损微创修复适用范围的关键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缺损患者在临床中运用金属螺纹桩核冠与纤维桩核冠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段为 2013年 1月 -2019年 1月,研究病例选自我院接收的缺损患者,病例总数量为 150例,基于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金属螺纹组与纤维组,金属螺纹组患者采用金属螺纹桩核冠治疗,纤维组患者运用纤维桩核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 结果:纤维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高于金属螺纹组, p<0.05。 结论:缺损患者在临床中采取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牙体缺损 金属螺纹桩核冠 纤维桩核冠 修复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牙髓治疗后两种缺损修复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2月-7月进行牙髓治疗的患者的52例,依照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铸造钴铬桩法进行缺损修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石英纤维桩法进行缺损修复,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运用不同修复方法进行牙髓治疗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体牙髓治疗 牙体缺损修复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