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介导细胞适应低氧状况的核转录因子低氧训练可以上调机体HIF-1mRNA,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增加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液携氧能力,并促进糖酵解的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 标签: HIF-1 低氧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HIF)-2是由HIF-2α和HIF-1β组成的异二聚合体,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HIF-2在诱导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刺激红系造血,与红系造血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HIF-2的结构、分布及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一综述。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2 红系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ncRNA HOX转录反向RNA(HOTAIR)对低氧条件下角质形成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LncRNA参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2018年1—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取传代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低氧组、sh-control组、sh-HOTAIR组。常氧组在常氧条件下培养,低氧组在低氧条件下培养,sh-control组转染sh-control后在低氧条件下培养,sh-HOTAIR组转染sh-HOTAIR后在低氧条件下培养。培养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检测LncRNA HOTAIR与HIF-1α的作用关系,用蛋白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常氧组、低氧组、sh-control组、sh-HOTAIR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0.94±0.30、20.39±1.15、18.09±0.80、3.04±1.15,其中低氧组高于常氧组(t=29.03, P<0.05),而sh-HOTAIR组低于低氧组(t=18.5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迹法显示低氧组、sh-control组HIF-1α蛋白表达高于常氧组、sh-HOTAIR组,分别为1.19±0.07、1.15±0.06、0.56±0.29、0.37±0.38。结论LncRNA HOTAIR参与低氧条件下角质形成细胞HIF-1α表达上调,LncRNA HOTAIR可能通过HIF-1α途径参与瘢痕疙瘩形成。

  • 标签: 瘢痕疙瘩 角蛋白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在低氧状态下介导一系列靶基因转录以适应低氧反应。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NV)是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重要病理过程。HIF-1可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转录促进RNV,进而导致ROP,因此,HIF-1在ROP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总结近年来HIF-1在氧诱导RNV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RO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更进一步认识与启发。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 早产儿视网膜病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可被低氧调节的异二聚体转录因子。近期研究发现,HIF-1在血管生成、能量调节、细胞凋亡、自噬等方面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探索HIF-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将会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 心血管疾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心肌缺血后适应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仅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不结扎,持续225 min;缺血再灌注组(B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3 h;缺血后适应组(C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开始瞬间实施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个循环的干预,再灌注3 h;缺血后适应+HIF-1α抑制剂组(D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腹腔注射HIF-1α抑制剂AG490(3 μg/g),再灌注瞬间实施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个循环的干预,再灌注3 h。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前、缺血45 min后、再灌注3 h后3个时间点,在大鼠股静脉处分别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含量。再灌注3 h后,取大鼠心脏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HIF-1α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 4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含量在结扎前(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45 min后,B组、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3 h后,B组、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B组、D组显著高于C组(P<0.05)。(2)B组[(45.81±5.96)%]、C组[(37.17±4.99)%]及D组[(45.00±3.29)%]与A组[(2.46±1.13)%]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与C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肌组织中,A组HIF-1α蛋白微量表达;B组HIF-1α蛋白表达高于A组(P<0.05);C组HIF-1α蛋白显著高于B组(P<0.05);D组HIF-1α蛋白几乎不表达。结论缺血后适应增加HIF-1α在心肌中的表达;HIF-1α表达增加可能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的过程。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保护 缺血后适应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心肌缺血后适应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仅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不结扎,持续225 min;缺血再灌注组(B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3 h;缺血后适应组(C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开始瞬间实施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个循环的干预,再灌注3 h;缺血后适应+HIF-1α抑制剂组(D组):阻断前降支45 min后,腹腔注射HIF-1α抑制剂AG490(3 μg/g),再灌注瞬间实施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个循环的干预,再灌注3 h。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前、缺血45 min后、再灌注3 h后3个时间点,在大鼠股静脉处分别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含量。再灌注3 h后,取大鼠心脏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HIF-1α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 4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含量在结扎前(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45 min后,B组、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3 h后,B组、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B组、D组显著高于C组(P<0.05)。(2)B组[(45.81±5.96)%]、C组[(37.17±4.99)%]及D组[(45.00±3.29)%]与A组[(2.46±1.13)%]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与C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肌组织中,A组HIF-1α蛋白微量表达;B组HIF-1α蛋白表达高于A组(P<0.05);C组HIF-1α蛋白显著高于B组(P<0.05);D组HIF-1α蛋白几乎不表达。结论缺血后适应增加HIF-1α在心肌中的表达;HIF-1α表达增加可能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的过程。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保护 缺血后适应 大鼠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作为一种炎症性肺部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可以导致机体低氧状态。低氧诱导因子-1α作为氧平衡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通过多种通路和途径介导ALI的发生发展,其作为ALI治疗潜在靶点的潜力也日益受到关注。低氧诱导因子-1α是认识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和探索急性肺损伤治疗途径中的重要因子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急性肺损伤 低氧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麻醉下心脏手术带来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严重威胁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其心脏疾病治愈率相比未合并糖尿病人群大幅下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显著提升。应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方式可达到减轻MIRI的目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y Inducible Factor-1,HIF-1)则为二者关键的分子。HIF-1是调控缺氧转录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它结合于低氧反应原件激活HIF-1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调节心脏血管的再生、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调节氧化应激等方式,减轻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然而心肌在糖尿病的作用下,HIF-1信号传导通路受抑制,使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消失。目前在动物实验中稳定HIF-1结构及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转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①实验1: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建立H1N1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H1N1病毒感染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4、Importin 7)表达,探讨HIF-1α核转位是否依赖Importin 4、Importin 7。②实验2:采用不同MOI(0、0.1、0.5、1.0、2.0、4.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0、3、6、12、18、24、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胞裂蛋白9基因变异剪接体1(SEPT9_i1)mRNA表达,探讨不同MOI和感染时间对SEPT9_i1表达的影响。③实验3: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 h抑制SEPT9_i1,建立沉默SEPT9_i1的A549细胞模型(siRNA-SEPT9_i1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siControl组)。3组细胞转染24 h后均给予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以探讨siRNA对SEPT9_i1的干扰效率。④实验4:将细胞分为siControl组和siRNA-SEPT9_i1组,两组细胞转染方法同实验3。转染24 h后,两组均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于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HIF-1α核内外分布情况;于6、12、24、36、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M基因表达,以明确SEPT9_i1对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的影响。⑤实验5: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SP600125组〔100 μmol/L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2 h〕、H1N1病毒感染组(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和H1N1病毒+ SP600125组(100 μmol/L的SP600125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探讨JNK信号通路对SEPT9_i1表达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①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Importin 4和Importin 7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portin 4蛋白(Importin 4/GAPDH):1.08±0.03比1.05±0.03,Importin 7蛋白(Importin 7/GAPDH):0.87±0.11比0.78±0.03,均P>0.05〕。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可能不依赖Importin 4和Importin 7。②实验2: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随H1N1病毒MOI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分别于MOI 2.0和感染18 h达峰值,与MOI为0或感染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MOI 2.0为1.39±0.05比1.00±0.00,18 h为1.47±0.04比1.00±0.00,均P<0.01)。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与病毒MOI及感染时间相关。③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8±0.11比1.00±0.00,P<0.01),而siContro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1.03±0.16比1.00±0.00,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可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④实验4:siRNA-SEPT9_i1组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较siControl组明显减少。siControl组感染H1N1病毒后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明显下调,48 h与si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3.47±0.66比8.17±0.38,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后可以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⑤实验5: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1N1病毒+ SP600125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H1N1病毒感染组(2-ΔΔCT:SEPT9_i1 mRNA为0.12±0.10比1.53±0.14,病毒M基因为2.13±0.10比4.66±0.14,均P<0.05);SP600125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可以调控SEPT9_i1的表达,而抑制JNK信号通路可以下调SEPT9_i1的表达及抑制病毒复制。结论H1N1病毒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SEPT9_i1的表达,从而提高HIF-1α转运效率以及促进病毒复制。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低氧诱导因子-1α 核转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血小板因子4(PF4)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膀胱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5例(疾病组),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2例(健康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对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与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3.25%、78.30%、84.96%)和特异度(88.52%、87.45%、91.02%)(均P<0.05)。75例膀胱癌患者中39例患者预后良好、36例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HIF-1α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灵敏度(70.12%、89.11%、86.52%)和特异度(78.96%、82.23%、91.07%)(均P<0.05)。结论血清鸢尾素、HIF-1α、PF4水平在膀胱癌患者中上调,高水平的血清鸢尾素、HIF-1α及PF4与膀胱癌术后的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膀胱肿瘤 鸢尾素 血小板因子4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溴结构域蛋白4(BRD4)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研究低氧调控下乳腺癌细胞HIF-1α、BRD4及自噬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低氧1%O2)刺激MCF-10A、MCF-7及MDA-MB-231细胞,24 h后检测低氧对细胞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而p62蛋白的高表达比率(42.4%, 53/125)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 3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率越高(P<0.05)。淋巴结转移、存在脉管瘤栓者常伴有HIF-1α、Beclin1高表达(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组的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比率较ER/PR阳性组增高(P<0.05)。HIF-1α高表达与HER2阳性有关(P<0.05)。HIF-1α、BRD4、Beclin1、LC3B两两之间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氧刺激24 h后乳腺癌细胞的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氧现象并诱导自噬。HIF-1α与BRD4表达存在正相关,提示BRD4参与了乳腺癌低氧微环境对自噬的调控。乳腺癌HIF-1α、BRD4及自噬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肺癌A549细胞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使用川芎嗪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缺氧环境下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时间、剂量有关;川芎嗪能够使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A549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等有关。

  • 标签: 川芎嗪 肺癌 缺氧 HIF-1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AL)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F-κB、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 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6小鼠48只,18月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生理盐水组(手术组)和SAL组,根据手术后测试时点不同分为术后1、3 d两个亚组,每亚组8只。手术组和SAL组行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手术模型,SAL组小鼠腹腔注射SAL;sham组在肝部分切除术相同手术部位做切开缝合术。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F-κB、HIF-1α、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手术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NF-κB、HIF-1α、Bax、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1);与手术组比较,SAL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NF-κB、HIF-1α、Bax、caspase-3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POCD的发病机制与海马NF-κB、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SAL通过抑制NF-κB、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肝部分切除术后小鼠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红景天苷 核因子-κB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凋亡,神经元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是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和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分子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机制尚不明确。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处于生理性低氧、低能量供给状态,此时细胞内低氧应答机制启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过对血管生成、糖代谢、自噬等多种机制的调节参与了子宫内膜蜕膜化,从而使着床顺利进行。本文就HIF-1α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代谢 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现今,肺动脉高压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疾病进程快,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动脉高压临床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肺动脉高压的肺部微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探索肺动脉高压发病新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肺动脉高压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低氧诱导因子家族与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了解其在肺动脉高压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以探索肺动脉高压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磁共振图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级诊断并将收集的样本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的表达进行检测、real-timePCR方法检测其mRNA水平上的定量表达、Westernblotting方法半定量分析HIF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用Excel软件分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与髓核细胞的凋亡的相关性。结果HIF在髓核细胞的细胞核内积聚,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腰椎盘突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HIF的表达逐步增加(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组59个样本中,HIF的表达结果显示有53个呈弱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定量real-timePCR检测中,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84±0.079)和(0.241±0.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在患病轻度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值分别为0.021、0.025、和0.01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ting方法半定量HIF表达呈现与定量real-timePCR检测分析相一致的结果。髓核细胞的凋亡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组中(51.0±7.5)%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达(75.2±8.4)%,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的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可能参与并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现正相关。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 低氧诱导因子 凋亡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对调节骨与关节软骨发育、形成、再生及维持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探讨低氧诱导因子与骨关节炎的关联,可为有效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关节炎 低氧诱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