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蒙药方剂配伍规律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君臣佐使原则和“味”“消化味”“功效”三条配伍基本规律,以提高疗效,调整药物偏性,减少或抑制毒性,协同作用为目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材有序、有理、有效的组合使用。

  • 标签: 蒙药 方剂 配伍
  • 简介:摘要:目前地方医学院校中医教研组承担着中医学专业大专和专升本学生的教学,还承担着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的提升和医院西学中的培训工作。学员参差不齐,教师工作负担较重,教学质量不高。《伤寒论》是中医学最早的、系统辨证论治的专著,其理论体系继承了《医经》与《经方》的学术成就,在理论上有很高的学说价值和临床实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伤寒论》的教学往往只是蜻蜓点水,选学部分条文,致使学员不能系统掌握起要理,理论基础难以提升,因此临床上对病症便漫无定见。这就要求在教学上进一步加大对《伤寒论》理论体系的教学,培养中医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实用性人才。

  • 标签: 《伤寒论》 教学 自学方法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传统中医而言,方剂配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不同药材配伍所成的方剂可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取得相应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是,因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独特行,方剂配伍也有着区别于其他医学理论的规律,因此方剂配伍规律也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难点。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标签: 方剂 配伍规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学界对于我国传统中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大量学者逐渐认识到了中医在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方面的作用。芍药甘草汤是我国中医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良方,其主治阴血不足、津液受损和筋脉失濡所致的各类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为进一步加强芍药甘草汤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研究与总结,分析了芍药甘草汤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传统中医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汤剂 应用
  • 简介:摘要《伤寒论》集汗法应用之大成,以麻黄汤法和桂枝汤法为主体。汗法是外感病初期的必用之法,论及其应用禁忌多,故言不能用者,是汗不得法,若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发汗的时间与程度应合适,并注意辅汗、再汗、慎发汗的情况。对汗法应用法度进行探讨,并附三则验案进行分析。

  • 标签: 汗(中医) 八法 汗法 法度 体会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伤寒论》载方112首,使用桂枝达40多方次,是全书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仲景运用桂枝灵活加减,既治疗外感表证,又治疗内伤杂病。本文对《伤寒论》中桂枝的配伍运用进行初步探究,发现其经配伍后,具有调和营卫、祛邪解肌、强心通阳、化气行水、温中补虚、平冲降逆、温经通脉等功效。

  • 标签: 伤寒论 桂枝 配伍运用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药物的具体疗效进行评估判断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好药量的精准管控工作,在经方用量等方面需要在张仲景的用药用药量与现代规定的药物常用量之间进行相应的权衡,而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焦点问题,为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伤寒论》经方用量问题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药典剂量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伤寒论》 经方用量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国内尚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从巴基斯坦旅行归来的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血培养提示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为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5类抗菌药物耐药,予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旅行带来的输入性细菌耐药问题需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沙门菌,伤寒 发热 腹泻 广泛耐药 输入性
  • 简介:摘要:《伤寒论》出自张仲景,为其所著汉医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学中六经辩证体系,记录辨脉、审证、论治、立方及用药规律,其中祛湿法贡献较大,采取不同方式治湿,达到辨证论治效果,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借鉴价值较高。目前关于《伤寒论》中祛湿法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伤寒论 祛湿法 表寒内饮证 水热互结证 阳虚水泛证 湿热发黄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药敏结果,探讨厦门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19年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6例经粪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分离培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及药敏鉴定,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结果56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2018年32例,2019年24例,年龄23 d~4岁8个月,男32例(57.14%),女24例(42.86%),<2岁患儿76.79%(43/56),其中<1岁占2岁以下患儿的62.79%(27/43)。易感季节多为夏秋季节(5~10月),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89.29%)、腹泻(98.21%)、脓血便(48.21%),少数可出现呕吐(21.43%)、抽搐(17.86%)表现。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均有98.04%的敏感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分别有76.47%和72.00%的敏感率,对妥布霉素100%耐药,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分别有90.00%和86.00%的耐药率。结论在夏秋季节,2岁以下儿童易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可伴有脓血便,鼠伤寒沙门菌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菌 儿童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伤寒论》为中医体系中理法方药兼备之作,又为奠基之石,书中具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内容,并涉猎阳经多针刺、阴经宜灸、针药并用以及治未病、防病传等针刺治疗学思想。本文即针对其中针刺疗法的选穴方法、具体应用与效果展开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临床施治思路有所启迪。

  • 标签: 针刺疗法 伤寒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药敏结果,探讨厦门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19年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6例经粪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分离培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及药敏鉴定,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结果56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2018年32例,2019年24例,年龄23 d~4岁8个月,男32例(57.14%),女24例(42.86%),<2岁患儿76.79%(43/56),其中<1岁占2岁以下患儿的62.79%(27/43)。易感季节多为夏秋季节(5~10月),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89.29%)、腹泻(98.21%)、脓血便(48.21%),少数可出现呕吐(21.43%)、抽搐(17.86%)表现。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均有98.04%的敏感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分别有76.47%和72.00%的敏感率,对妥布霉素100%耐药,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分别有90.00%和86.00%的耐药率。结论在夏秋季节,2岁以下儿童易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可伴有脓血便,鼠伤寒沙门菌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菌 儿童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我国国内的猪肉市场极为庞大,占据国内肉类市场一半以上。而在长时间的需求刺激下,猪类的养殖方法发展较为成熟,并形成了一定体系。但由于猪类的生活习性,养殖环境的卫生情况难以做到时刻保持标准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猪类养殖过程中所面临的疾病问题颇多。特别是类似于猪瘟、猪丹毒、仔猪黄痢病等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难以做到百分百根除,并且极其容易大面积传染。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猪类传染病中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提出了相关治疗方法。

  • 标签: 猪副伤寒病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系统聚类思想,探索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实现方式。方法选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收录的581首方剂,规范药物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导入SPSS 24.0,利用系统聚类功能生成谱系图,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分类情况。结果通过反复聚类可把581首方剂分为86类,最多的一组有29个方剂,最少的一组有2个方剂,平均每组约6.75个方剂,总体上呈现出越晚截取的组其内部方剂的相似性越低。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进一步加深对方剂配伍规律的认识,但在分析方剂相互间的配伍规律时会减少理论线索,且未专门考虑方剂中药物的药量及性味归经问题。

  • 标签: 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 方剂 分类 类方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中药方剂超声雾化并配合护理措施,治疗慢性咽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6例慢性咽炎患者,均分为A组(观察,48例)及B组(对照,48例),对A组采用中药方剂雾化治疗,并采用有效护理措施配合治疗,对B组采用普通药物治疗方案,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共计44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91.67%,而B组共34例患者,占比70.83%。A组疗效更佳且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咽炎患者采用中药方剂超声雾化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在实际治疗中展现了良好效果,应用后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咽炎 中药方剂 超声雾化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耳眩晕,一种中医病名,是由于耳窍功能失调而引发的眩晕症状,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有发生。医学界一直在积极寻求治疗它的方法,早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眩晕病治疗的记载,尤其是在论述少阳证论的文章中,更是多次提及到有关于耳眩晕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以我国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作为根基,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价值分析,找出耳眩晕和少阳证论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少阳证论治耳眩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

  • 标签: 少阳证论 耳眩晕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剂+常规西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其中25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2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西药应用与常规西药+活血化瘀方剂应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2%,显著低于乙组的93.02%(P

  • 标签: 冠心病 活血化瘀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中药方剂临床安全性监测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质量控制指标的构建路径,以期保障重要方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进我国医学健康事业的进步。方法:选择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方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中药方剂管理方式的差异,将200例患者平均分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中药方剂安全管理模式,研究组科学构建质量控制指标后,进行用药安全管理,观察两组中药方剂安全性管理质量评分和质量控制指标评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中药方剂安全性管理质量评分和质量控制指标评分更高,P

  • 标签: []中药方剂 质量控制指标 安全性监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其以潜伏期长、爆发迅猛为特点,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中不可逆性损伤、死亡的主要的危险性因素,其病因往往复杂多样、多因素参差交合而成。现今采用西药降压往往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措施。然在西药降压效果明显的同时,常常伴有诸多的药物副作用,使患者受到困扰。中药治疗高血压往往在侧重于降压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好发的年龄不同给予预防与治疗。痰湿型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中药治疗痰湿型高血压颇有疗效,虽其降压机制尚未统一明确,但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中药治疗痰湿型高血压的可行性与相关不足,着眼于现代医学角度为中药治疗提供思路和诊断依据。

  • 标签: 痰湿型高血压 中医 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