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脑疝后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探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的临床有效的量化指标,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把握准确的手术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提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论文釆用回顾性分析,对12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17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后均施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比较,术前梗死面积通过磁共振或CT扫描评估,并测量中线移位值(mm)和梗死体积(cm3),记录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发病至手术时间(小时)。术后3个月后进行mRs评价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疝前死亡率(16.67%,2/12)明显比脑疝后组(64.71%,11/17)低,同时脑疝前组术后3月mRs评分明显低于脑疝后组,即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好于脑疝后组。说明脑疝前手术降低死亡率,提高神经功能水平。脑疝前组与脑疝后组相关指标的结果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有显著差异,P<0.05,即三项可以作为早期手术指标。性别、年龄、梗死体积、发病至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死患者,脑疝前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相对于脑疝后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可作为手术选择时机的量化指标。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性疾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易破溃后形成肛瘘,脓肿严重的容易引起败血症中毒症状,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早期切开,以减轻局部张力,阻断其扩散和向四周蔓延。不正确的切口及处理,对患者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时常造成二次手术,因此我们探讨肛门周围脓肿手术治疗正确切口选择方法及术中和术后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问题。方法依据脓肿部位不同对23例确诊为肛周脓肿病例采用弧形切口、纵型(放射状)切口、梭型切口、对口引流、其它切开引流挂线等不同的切口手术方式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病例中一次性治愈22例,占比95.7%,复发及2次手术1例,占比4.3%,总有效率100℅。结论肛周脓肿手术切口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切口选择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切口选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28-0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时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恢复良好144例,占58.06%;生活自理45例,占18.15%;生活自理困难24例,占9.68%;植物生存11例,占4.45%;死亡24例,占9.6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争取手术时间,早期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对23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扫描。手术采用经口内径路8例,经颈侧径路14例,经颈腮腺径路1例,其中2例患者切除部分下颌骨。结果良性肿瘤19例(82.6%),恶性肿瘤4例(17.3%),肿瘤主要为腮腺和神经来源。23例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3年,恶性肿瘤中死亡2例,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无瘤生存至今,现大部分病例仍在随访中。结论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及肿物的性质选择手术的径路,达到既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完整切除肿物,又能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咽旁间隙 肿瘤 手术
  • 简介: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cNemar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 标签: 分类变量 正态总体 秩和检验 配对设计 Wilcoxon 连续型
  • 简介:消化道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重要组成步骤,其中胰腺与消化道的吻合又最为关键,它与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密切相关。胰腺与消化道吻合的主要方式为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临床上胰肠吻合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经典的套入式胰肠吻合、导管对黏膜胰肠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但是没有哪一种术式明显优于其他,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胰腺瘘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神经外科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为实际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麻醉药物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案,进而分析不同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然后再随机且均匀地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中医内科治疗组采取辨证治疗方案,而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160例患者经过治疗,统计得出中医内科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1%,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8.8%,而且对比两组数据发现,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的效果更好,可以比较迅速地缓解患者症状,而且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更重要的是治疗费用较低,深受患者以及家属的欢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内科 偏头痛 辨证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65-01
  • 作者: 田永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第6期
  • 机构:田永松德江县民族中医院贵州铜仁565200【摘要】目的总结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方式的选择,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80例,其中40例为小肠瘘患者归为实验组,另40例为结直肠瘘患者归为对照组,对小肠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对结直肠瘘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法治愈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00%,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未愈的患者3例,经手术治疗,2例完全治愈。结论对于胃肠手术后小肠瘘患者,要再其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小肠部分切除或者肠吻合术,治疗效果好,对于结直肠瘘患者,首先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高,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下再进行确定性手术,也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简介:回顾46例多囊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定期随访观察7例,彩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1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11例,肝囊肿广泛开窗引流、肝脏部分切除7例。彩超引导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2例(9.52%),平均住院时间4.78d,平均费用6534.08元,术后复发率34.32%;腹腔镜术后并发症3例(27.27%),平均住院时间6.81d,平均费用7951.24元,术后复发率21.04%;开腹术后并发症4例(57.14%),平均住院时间13.72d,平均费用17463.58元,术后复发率10.35%。多囊肝病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段较多,但无统一标准,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患者的经济状况等进行不同的选择

  • 标签: 多囊肝病 外科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