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孕产妇实施产后访视早期干预的对产后焦虑抑郁预防的影响。方法:对9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孕产妇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45常规护理)、观察组(n=45产后访视早期干预),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情绪分值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1)孕产妇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孕产妇 产后访视 早期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观察早期产后出血的必要性,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30日~2010年12月30日2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经按摩子宫,宫颈肌注催产素,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4例行阴道壁血肿缝合术。5例行宫颈裂伤缝合术,3例因胎盘因素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清宫术,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因急性出血立即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2例系住院待产,1例因为失血过多,备血后输血,挽救了胎儿和产妇的生命。结论严格执行产后2小时在产房观察失血量制度,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早期产后出血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访视早期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预防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92例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产后访视早期干预,对比2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产妇的抑郁、焦虑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均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产后访视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保障产妇身心健康,该干预措施应用意义显著,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访视 早期干预 焦虑 抑郁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讨论剖宫产手术后早期产后出血有关要素。方法:采用本院345例剖宫产产妇临床医学材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在其中68例出现产后出血,设置为剖宫产组,选择68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剖析危害剖宫产手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有关要素,总结产后出血高发群体类型。结果:DIc、流产史、高龄产妇等在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多次怀孕、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等小组之间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流产史、精神过于紧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均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早期出血可能危险因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妊娠高血压和多胞胎,临床应该依据危险原因采用适当的预防出血方法和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产后阴道血肿早期识别及护理要点。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为产后阴道血肿患者采取早期识别及护理要点,对照组是非阴道血肿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采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和记录产后阴道血肿早期识别及护理要点。结果:在对照组中无发现产后阴道血肿的病例,而在产后阴道血肿组中共有15例发生了阴道血肿。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以下产后阴道血肿早期识别及护理要点:及时检查和评估产妇的阴道区域出血情况,重点关注于阴道内失血量的观察,使用冷敷和压迫来控制阴道出血,提供足够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水平,以及密切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和排尿情况。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产后阴道血肿至关重要。通过正确使用冷敷、压迫、液体支持和其它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控制产后阴道血肿的发生和发展,并提高产妇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这些产后阴道血肿早期识别及护理要点的发现对于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产后 阴道血肿 早期识别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归纳我科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并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95例产妇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2.92%,3例行子宫切除,死亡0例,死亡率0%。结论 针对产前高危因素做好针对性护理,遵循积极有效地诊治是早期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早期产后出血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后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某个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中64例产妇接受了产后早期护理干预;另外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特殊护理干预。记录产妇在产后72小时内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产后早期护理干预的产妇中,仅有6例(9.4%)出现尿潴留;而在对照组中,有18例(28.1%)产妇发生尿潴留。通过对比分析,接受产后早期护理干预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显著意义。通过盆底肌肉锻炼、排尿指导和定期膀胱超声检查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广泛推广产后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 早期护理 尿潴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产后42天妇女2800例进行产后抑郁症问卷调查,对其中例患者使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住院产妇1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800)接受常规孕产期保健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早期心理患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60,生理因素、心理压力、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早期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2.45%,对照组发病率14.49%,两组比较x2=9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应受到重视。早期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产妇 产后抑郁症 原因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前抑郁筛查阴性产妇2 889例,在产后5~7 d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daptation Partnership Growth Affection Resolve,APGAR)评分及相关生活习惯的横断面调查。根据产后5~7 d EPDS评分是否<13分分为抑郁筛查阴性组2 354例和抑郁筛查阳性组535例,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本人性格、夫妻关系、家庭功能、孕期睡眠、孕期吸烟、孕期饮酒、产前EPDS评分、分娩方式、是否中转剖宫产、是否产钳助产及阴道分娩总产程、产妇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前置胎盘、双胎妊娠、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及合并症/并发症≥3个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本人性格外向(OR=0.483,95%CI:0.369~0.632)、夫妻关系和睦(OR=0.540,95%CI:0.442~0.691)和孕期睡眠好(OR=0.340,95%CI:0.245~0.471)是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保护因素,本人性格内向(OR=1.632,95%CI:1.275~2.088)、夫妻关系差(OR=3.495,95%CI:1.946~6.276)、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4.038,95%CI:2.667~6.114)和严重障碍(OR=20.234,95%CI:2.446~167.364)、孕期吸烟(OR=2.071,95%CI:1.315~3.263)、饮酒(OR=1.924,95%CI:1.142~3.243)、双胎妊娠(OR=2.680,95%CI:1.435~5.005)、前置胎盘(OR=2.567,95%CI:1.316~5.009)、合并症/并发症≥3个(OR=1.876,95%CI:1.316~2.674)、产钳助产(OR=3.043,95%CI:1.185~7.816)、中转剖宫产(OR=1.917,95%CI:1.232~2.982)、产后出血(OR=1.668,95%CI:1.069~2.604)及产后转重症监护病房(OR=2.601,95%CI:1.112~6.086)是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高危因素。结论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愉悦;对于病情危重或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产妇应加强宣教,帮助其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

  • 标签: 抑郁症,产后 影响因素分析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适应,心理学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以盆底恢复效果为评价指标,探讨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0例患者,采取Kegel盆底康复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阴道哑铃或锤体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措施对产后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进行综合治疗及个性化治疗,通过测定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及问卷调查等,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等,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肌力,是一项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干预措施,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 干预手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早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为早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发生率为78.82%,18例(21.18%)患者给予相应手术治疗,67例(78.82%)均行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产后出血病情急重,合理的妊娠期保健及第三产程处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早期诊断、病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早期 产后出血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并总结用药经验。方法将166例相关资料齐全的已产妇女分为两组,其中剖宫产组79例,阴道分娩组87例,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的药物流产效果。结果药物流产疗效的两组药物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流产的失败率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差异,但是流产不完全的两组,其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在药物流产效果上有着较大的区别,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流产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 流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治325例产妇,组织产后出血因素的研究小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325例产妇中,60例出现产后出血,出血率为18.46%,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前置胎盘,以及剖宫产等均为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在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剖宫产等均属于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要想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应该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产妇产后恢复效果。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乳汁郁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168例产后乳汁郁结的产妇,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4例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84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二组乳腺管通畅、乳房胀痛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二种护理方法均对乳房肿胀程度有明显改善,二组肿胀程度较护理前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经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均改善为轻度与中度,而对照组仍有20例患者为重度,二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乳汁郁结早期护理干预可促使乳腺管早通畅,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乳汁淤积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早期干预方式对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科的88例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乳房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乳房肿胀和疼痛情况明显轻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早期干预方式对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早期干预 产后乳汁郁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产后缺乳产妇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膳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药膳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两组干预周期为5天。结果治疗组心理状态良好率为95.6%,而对照组为86.7%,两组的心理状态良好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早期缺乳产妇能促进其心理状况的改善,从而改善母乳分泌量,促进总体疗效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早期泌乳 心理状态 产后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