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59岁男性患者因食管癌骨转移给予唑来酸4mg静脉滴注、1次/月。用药11次后患者出现牙龈脓肿,停用唑来酸,行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冲洗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其后改用帕米钠80mg静脉滴注、1次/月,共用药8次。末次给药后1个月患者于拔牙后出现局部创口溢脓、疼痛,间断发热,可见暴露骨面和瘘管形成。停用帕米钠,行右上颌骨感染病灶清除术及骨隆突修整术,并给予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4个月后创面愈合。考虑为双酸盐药物相关上颌骨坏死。

  • 标签: 二膦酸盐类 骨坏死 上颌骨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常被用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随着酸盐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及长期应用导致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但目前尚无正式指南指导临床医生。本文将综述近年酸盐药物在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循证参考。

  • 标签: 二膦酸盐 临床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双磷酸类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各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双酸盐药物在 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74 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研究时间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 , 随机分组,对照组(37 例)服用钙尔奇 ,观察组( 37 例)给予双酸盐药物 。对比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以及疾病疼痛程度、骨密度的影响 。结果: 组间对比,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 11 例 ,观察组为 4 例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指标值更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双酸盐药物抗 骨质疏松效果较高,能够提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要推广 。

  • 标签: 骨质疏松 双膦酸盐类药物 安全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应用双酸盐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0例。对照组使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为双酸盐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6%)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期间,予以双酸盐药物的应用价值高,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类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应用双酸盐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 2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 50例。对照组使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为双酸盐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96%)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 p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类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折急性期患者中给予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桡骨骨折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照组的55例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的55例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骨折一年后桡骨远端骨密度变化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79.99%);骨折一年后,测量患侧桡骨远端骨密度变化情况发现,对照组为-3.5%,观察组为+1.6%,差异显著性。结论将双酸盐药物应用到骨折急性期的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预防骨折丢失。

  • 标签: 双膦酸盐类药物 桡骨骨折 急性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骨质疏松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使用双酸盐药物给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症,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转子、骨密度以及腰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皆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度为69.7%,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度为39.0%;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度显然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骨密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大转子、腰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分为效果显著、有效、无效。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1%,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以上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的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但双酸盐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安全性相对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双膦酸盐类 抗骨质疏松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质疏松及肿瘤转移等,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ofthejaw,ONJ)是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对酸盐关注较多的是ONJ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而就其使用前后血液,体液因子的改变,免疫学变化,及与ONJ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应用酸盐后所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变化综述如下。

  • 标签: 二膦酸盐 颌骨坏死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双酸盐药物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其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分析2014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双酸盐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有效率为37.5%(15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2.5%(5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的改善发现,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在特定区域,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双酸盐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骨密度情况,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的学习和推广。

  • 标签: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安全评估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认为骨折术后应用双酸盐药物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但关于合理应用双酸盐药物的最佳起始时间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合理应用双酸盐的起始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3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使用双酸盐药物的不同起始时间分为A组(术后2周内,146例)、B组(术后2周至1个月内,115例)和C组(术后1~3个月内,112例)。通过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对比分析平均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总体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部(L1-L4)骨密度变化;跟踪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的比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01,P=0.009)。术后6个月时,A组和B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0,P=0.001),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虽较术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8),C组患者腰部骨密度均低于A组和B组(P=0.001,P=0.005)。三组患者再发骨折、内固定松动或移位、内固定感染、断钉、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双酸盐药物不影响骨折的愈合,而术后早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减少术后骨质流失。

  • 标签: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双膦酸盐 骨折愈合
  • 简介:酸盐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抑制牙的移动,阻碍骨的愈合并导致颌骨坏死,现就酸盐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副作用以及在正畸治疗中需要注意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药物 二膦酸盐 口腔正畸
  • 简介:背景:双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目的:探讨双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酸盐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骨转移 乳腺癌 齿槽外科
  • 简介:介绍了聚丙烯酸盐高吸水树脂常用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的表征,综述了水溶液法和反相悬浮法聚合工艺和助剂的改进,并介绍了高吸水树脂性能改进的措施。

  • 标签: 聚丙烯酸钠盐 吸水树脂 合成工艺 聚合
  • 作者: 杨一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4-11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卫生中心 999078 双膦酸盐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阿仑膦酸酯、伊班膦酸酯、利塞膦酸酯和唑来膦酸等已获 FDA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双膦酸盐阻止破骨细胞活化,使骨骼重吸收的过程减慢,改善骨密度及降低骨折率。 结构上双膦酸盐与正常新陈代谢产物焦磷酸盐 (Pyrophosphate)类似,因此药物具有对骨骼较高的亲和力,可存留在骨骼中多年。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刺激,食道糜烂,胃溃疡,穿孔和狭窄等)。 股骨非典型骨折及颌骨坏死是罕见的不良反应,而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会增加非典型骨折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双酸盐对转移性癌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很好的证实。尽管口服双酸盐后的患者在种植术后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较低,但是仍然有关于种植后发生颌骨坏死的报道。本人就这一话题进行简单回顾。

  • 标签: 双膦酸盐 种植修复 颌骨坏死
  • 简介:摘要硝酸盐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同时降低前负荷,轻微降低后负荷以及扩张心膜外大冠状动脉。其他如对血小板、前列腺素和心肌细胞的作用还不能确定与减少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缺血性疾病 硝酸盐类
  • 简介:摘要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由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引起的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表现为骨质脆弱、身材矮小、长骨畸形、骨痛、巩膜蓝染、关节松弛、听力障碍等。目前,双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治疗OI的首选药物。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结果表明,BPs能显著提高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密度,并改善椎体形态,但对其最佳给药途径、最佳治疗时机、最适剂量与最佳药物选择、最适治疗时长、药物与OI类型的最适匹配以及围手术期BPs的使用等问题尚存争议,长远期副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查阅近20年运用BPs治疗OI的相关文献,对其疗效、争议及副作用进行总结与综述。

  • 标签: 成骨不全 双膦酸盐 疗效 争议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