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五台山显通寺佛国藏珍楼内,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四块。匾幅都很大,其中三块为横幅,尺寸相同,横190厘米,竖64厘米;一块为竖幅,横95厘米,竖188厘米。均为黑底金宇,光彩耀目;未有镶边,古朴而典雅。字体丰满圆润,端庄而又洒脱,称得上是几件艺术珍品。这四块诗匾,依写作时间为序,其一是《显通寺作》,落款“庚午仲春御笔”,即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台时所作。其二是《显通寺再依皇祖元韵》,落款“辛丑季春御笔”,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台时所作。

  • 标签: 显通寺 佛国藏珍楼 朝台 写作时间 康熙皇帝 清凉山志
  • 简介:有一种信仰叫五体投地,有一种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研究辽代佛教,对了解整个中国的佛教史,对掌握高丽、日本等东亚佛教的整体发展极为重要,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对以辽道宗期为中心概述了辽佛教鼎盛的面貌,并和同时期西夏、高丽、日本作了比较.指出其共同点是澄观华严思想是佛教思想的中心,且在华北密教得到重视.以往的研究中强调澄观的影响,虽然宗密的禅教一致、顿悟顿修的思想被共同论证了,但是他的的哲学却没有被表现出来,所以禅思想的发展容貌成为今后的一大课题.

  • 标签: 辽代佛教 佛教研究 宗密 华严 澄观 密教
  • 简介:禅源寺之名,似有“禅宗之源”意思。其实禅宗初建在少林寺,发展支派很多,而真正传世的也仅只临济宗和曹洞宗。而该两支派,到宋末元初也濒临衰落。当此之际,却在我浙天目山和径山得到中兴。这是依靠了高峰原妙禅师和其高足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禅师在天目山建立狮子正宗禅寺(即开山老殿)和大觉正等禅寺(即老庵)之故。

  • 标签: 禅师 禅宗 曹洞宗 临济宗 少林寺 中兴
  • 简介:初入道门,日日晨钟暮鼓,日子长了,却发现每月总有几天庙内安安静静,不用举行早晚功课,也不烧香,不知道为什么?问一些年纪稍长的道兄,答日:“戊不真”。深究原因?答日:“规矩”。为什么“戊不真”?从何时开始的?带着这些疑问,我检索了一些道书。

  • 标签: 道教 “避戊” 科仪戒律 《道门定制》 宋代
  • 简介:乾隆朝北京有着南堂、东堂、北堂和西堂4所天主堂。居住在南堂、东堂的是葡萄牙系统的传教士,北堂是法国系统的传教士,西堂则是罗马教廷传信部系统的传教士。他们分别以有历法、绘画、外语、机械等专长而供职朝廷,其中有的颇得乾隆皇帝的欢心。

  • 标签: 乾隆朝 传教士 朝廷 罗马 居住 乾隆皇帝
  • 简介:鄞州东钱湖畔福泉山大慈禅寺,是著名的六古刹。根据史料记载,大慈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即公元939年,至今已有1064年历史。根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大慈山,在鄞县东六十

  • 标签: 大慈寺 五代时期 佛教 福泉山 文化内涵
  • 简介:五台山是内地唯一兼有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圣地.清代蒙古族长年入塞台,开辟了一处重要的内地蒙汉交流场域.山西忻代之人得以就近学蒙语、习蒙俗、结蒙情,提前接通了北上蒙地耕垦经商的民族通道.

  • 标签: 五台山 黄教 蒙古族 朝拜
  • 简介:清代乾隆时期在绥远城任副都统的画家兼画论家布颜图的绘画及其绘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少数民族书画理论。布颜图告诉我们,面对所画之物,要画的有生气,不要类同死物。要养气,养浩然正气,以传达自然物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态,只有这样整幅作品才"活"了。"情景者境界也"是布颜图绘画美学的重要观点。他分析了"笔墨""情""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布颜图的绘画思想主要是从师古法与师造化、意与境、笔墨与情景、情景与境界、隐与显等方面体现出来。

  • 标签: 绥远都统 蒙古族 布颜图 绘画思想
  • 简介:暑假与二三好友,侍母参拜普陀山,继而转道宁波,朝天童禅寺。此寺为千年古寺,幽清闲俊,道风蔚然,兼其古来多有圣贤止住,高僧辈出,尤其是干余年来之传奇圣迹,不思议事,层出不穷,佳话颇多,大有大书特书之必要。

  • 标签: 东南地区 天童寺 佛教 禅堂
  • 简介:岭南地区地处中国南陲,自汉代便是中国与西域交通要塞。在六,佛教高僧随着商旅使节,纷至沓来而来到岭南。中国高僧亦有造经岭南而到西域。岭南地区因而成为高增重要停居地。岭南地区僧侣与官吏、信众,有良好关系,促使佛教在岭南地区传播得以兴盛。其一,官吏支持僧人传教。其二,信众每每请留高僧,留其传法。其三,佛教寺院所举办活动,如教学、法会,拉近信众与僧侣之间关系。在岭南地区传播有律部、成实、涅、观世音信仰以及禅法,所择经典亦不少,其中以陈时真谛,成就是大。可以得见,一是岭南地区培育出本地高僧。二是高僧在岭南地区广译,为佛教在中国传播有甚大功劳。三是唐代六祖慧能思想,极有可能受到六时期岭南地区佛学思想所影响,尤其禅法及真谛所译《金刚经》、《大乘起信论》。

  • 标签: 岭南地区 六朝时期 续高僧传 佛教传播 《大乘起信论》 慧能
  • 简介:慧忠上士是越南陈时期著名的禅学大师、诗人,于佛禅之理颇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其禅学思想,有二个特点;即心即佛说和以欲制欲论。慧忠全盘接受了马祖道一的思想,主张“佛是觉,心是知。”“知不离觉,觉不离知”强调此心即是佛,“欲求心,休外觅,本体如然自空寂。”突出了心的独立性、排他性。慧忠反对形式上的持戒与苦行的,认为修行和对事物的认识,讲究自然和随心所欲,不求一定之规。修道不必与坐禅、持戒和忍辱、念佛相联系,只求发现成佛之性,达到开悟的境界。慧忠上士的禅宗哲学思想在越南民族思想史上有着耀眼的光芒和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他对“本体”观念的完整阐述,对禅宗思想在越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标签: 越南禅宗 慧忠 即心即佛 以欲制欲
  • 简介:竹林寺是我国古代众多寺院中最早用来命名的一类,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文章首先对竹林寺命名来源进行考辨;次则就竹林寺在“三高僧传”中记载情况差异分析,得出“三高僧传”编撰者对于竹林寺记载最大变化是:由传记性的真实竹林寺变为掺杂具有传说故事性色彩的竹林寺。这种变化模式典型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特色;最后探讨了其产生三个原因。

  • 标签: 竹林寺 梁传 唐传 宋传
  • 简介:图记载了古代春节的各种习俗,比如扫尘、祭祖、傩祭、立桃人、挂桃符、挂年画、贴门神、贴春联、爆竹等等,堪称古人春节习俗的形象再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民俗、绘画提供了实证。一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团圆、迎春和接福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绘画反映生活,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进入画家的视野是一种必然。古时就有一类专门描绘春节的绘画,被称为“岁图”。“岁”即“一岁之始”。《汉书·五行志》云:“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即农历的正月初一。

  • 标签: 习俗 扫尘 生活 民俗 绘画 桃符
  • 简介:在早年流传至加拿大的平阳府某道观壁画中,绘有一位道尊造型的主要人物,该人物曾一度被海外学者识为老子。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及道教元图像和相关文献,认为该道尊不可能是老子,而应该是宋圣祖赵玄朗,同时指出平阳府壁画中的六御主神构制是宋代真宗遗留下来的六御元谱系的宝贵资料。

  • 标签: 道教 壁画 朝元图 老子
  • 简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都南京拥有大大小小四十多座寺庙,无数寺庙建于此,又陆续毁于天灾战火,在这之中,仍有屹立千年的六古寺,经受住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裹挟。

  • 标签: 古寺 六朝 南京 寺庙
  • 简介:五台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分别供有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吼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等五方文殊像.黛螺顶文殊殿中,仿照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像合塑于一殿.人们把登上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称作"大台",把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称作"小台".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文化 乾隆皇帝 五方文殊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