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Q: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如何?A: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及第3针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是保证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关键。首针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 首针及时接种 全程免疫 免疫程序
  • 简介:摘要选取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在长期抗病毒药物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乙肝病毒耐药;乙肝患者复发;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乙肝病毒转阴率低等寻找出应对策略。

  • 标签: 乙肝病毒 药物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男,17min,因'早产'于2013年12月22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我院)。患儿系G6P2,因'胎膜早破3+d'于孕33+2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850g,1、5和10minApgar评分均10分

  • 标签: 乙肝核心 乙肝疫苗时机 抗体阳性
  • 简介:一位乙肝患者的母亲梦Q女士在读高中的时候曾患过乙型肝炎,虽然后来治愈了,但是“乙肝”这个词从此成了她心中难解的疙瘩,因为她听到的有关乙肝种种可怕的传说实在太多了。婚检的时候走后门混过了这一关,她怕男友知道她患过乙肝会和她分手,就一直瞒着他。

  • 标签: 乙肝患者 母亲 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乙肝的传染途径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乙肝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家庭传播、性传播及外出就餐等是乙肝的主要传统途径。结论:在针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乙肝 传染途径 护理要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乙肝是我国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肝纤维化早期治疗,可使肝纤维化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药物的选择,可使肝纤维化得到逆转。

  • 标签: 慢性乙肝 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从业人员体检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本地区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体检时的12000例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检的从业人员中发现,<30岁的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12.1%,30-50岁的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10.8%,﹥50岁的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10.0%,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男性HBsAg阳性率为12.2%,女性HBsAg阳性率为10.9%,男性的HBsAg阳性率较女性高。结论应加强卫生的监督工作,加强乙型肝炎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420例,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蛋白以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不同情况下的HBV-DNA及前S1蛋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249例患者中,有193例患者(77.5%)的前S1蛋白阳性,而HBV-DNA阴性的171例患者中,仅有25例患者(14.6%)的前S1蛋白阳性,两者的诊断一致性为55.3%(232/420)。结论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在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感染 前S1蛋白 检测 HBV-DNA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机体多器官损害。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多,垂直传播是其中一种主要传播方式,也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率高的重要因素。垂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等,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阻断垂直传播的方式有免疫阻断、药物阻断或二者相结合阻断方式。

  • 标签: 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 阻断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测定诊断试验的准确性,为政府确定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主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文献,采用QUADAS开展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拟合ROC曲线。结果:共纳入28篇研究文献,共5243例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参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2,0.9822)、(0、94,0.77,0.9715)、(0.90,0.94,0.9652);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6,0.9890)、(0.91,0.99,0.9918)。结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准确性均较高,其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相对较优,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肝血透患者的特殊性,导致其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乙肝血透患者容易产生的的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于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合并 乙肝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会-医学-心理治疗模式对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影响。方法69例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6例随访期间死亡)接受社会-医学-心理治疗(即进行内科普通药物治疗的同时将社会支持、心理治疗融入其中,应用循证医学指导,预防疾病恶化)并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变化情况、MELD-Na评分、MNA-SF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钠浓度、血白蛋白、腹水情况和肝性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命质量有所提高,但MELD-Na评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MNA-SF评分情况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医学-心理治疗模式可有助于延缓临床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有助于部分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终末期肝病终末期肝病治疗模型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中医中药应用于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我中心342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遵循患者意愿的原则分为试验组(232例)和观察组(11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方“参芍葛草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服用常规药物健肝灵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肝功能以及血清指标结果,包括HbsAg(表面抗原),HbeAg(e抗原)以及HBV-DNA。结果肝功能恢复正常比率,试验组96.1%,观察组85.5%;HbsAg,HbeAg以及HBV-DNA转阴率,试验组为20.3%、52.2%、50.1%,观察组为13.6%、49.1%、40.9%。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参芍葛草汤”应用于乙肝的临床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中药 乙肝 参芍葛草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80例乙肝患者的凝血常规检测。方法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共收治280例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将其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抽血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患者的PT、TT以及FIB等指标情况不具有显著性,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和重度患者的TT、PT均明显较高,而FIB则明显较低,P均<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PTT均明显较高,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可以有效地反应出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乙肝患者 凝血常规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传染病人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乙肝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劣于实验组,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低传染危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

  • 标签: 护理干预 乙肝 传染 生活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两种不同的办法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比较两种方法阻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80例乙肝母亲所分娩的婴儿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阻断,待婴儿1岁左右时做乙肝两对半检测,查看婴儿有无感染乙肝。结果尽管第一组做了很多阻断步骤,最终结果没有差异。结论进行乙肝母婴阻断不需要接种多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 标签: 乙肝 母婴阻断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