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有不同的中医理及候特征。儿童多动-冲动型多表现为痰火扰心;注意缺陷型多表现为心脾两虚;混合型多表现为脾虚痰蒙,心肝火旺;智力障碍者多见肾虚脑亏。认识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理特征,对中医药规范治疗该病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医病理 证候 儿童
  • 简介:中医因学说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养生保健的基础理论之一。古代医学家们主要采取了取象比类的思想方法,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架构,从人与自然和人体自身的各种关系中考察导致疾病的原因。中医学关于病因的认识具有宏观的、

  • 标签: 病因学说 中医学 取象比类 阴阳五行 辨证求因
  • 简介:《环球中医药》杂志开辟《中医案析评》栏目。中医医籍医案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宝库,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也对中医师分析病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栏目,广大读者将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案或疑难病案整理刊发,交流辨证体会、临床心得,提高学术水平,共同成长。

  • 标签: 中医病案 栏目 征稿 中医住院病历 中医学术 中医医籍
  • 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3岁以下小儿,多数病情较轻,但重者可出现易惊、肢体抖动、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病情进展迅速,有生命危险。该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描述。1958年首次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英国伯明翰正式提出手足口病的命名。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因 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仲景所说的肺胀,指咳嗽上气病中,内外合邪,邪实气闭,肺气胀满的一种实性病。临床以咳嗽、喘息,或烦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的讨论肺胀病中医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仲景所论肺胀,是内饮与外邪相合、寒邪与热邪错杂为患的实性咳喘。如果与西医病名相对应的话,当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对此应效法仲景表里两解,寒温并用的原则,加减应用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性迁延期或缓解期,则应重视虚实夹杂或以正虚为主的病机,采用攻补兼施或以扶正为主的治法。

  • 标签: 肺胀病 中医 证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命过程实际就是化学变化的过程。生命的化学过程,如同任何化学过程一样,基本质都是反应物之间的电性相互作用。生命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分子是一个整体,其中每个电子的运动都可遍及分子的各个原子。中医候在微观领域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是电子运动变化的外在表现,微观领域功能正常,人体处在有序健康状态,功能失调,无育状态就增加,中医治病就是使机体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变化的过程。

  • 标签: 中医证候 微观领域 电子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中医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与效果评价。方法根据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中医房通过全科动员与培训,改变工作模式,在夯实基础护理服务的同时加强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把服务做细、做实,为患者提供整体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明显增强,中医护理倍受欢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增进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优质服务中医护理 满意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老年汗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汗患者80例,按照老年汗中医诊疗方案治疗6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47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老年汗中医诊疗方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汗证 诊疗方案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发热是由癌组织压迫阻塞引起感染和癌瘤坏死组织引起的自身中毒而导致,发热不易控制,观察中药对肿瘤发热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伤寒论》及温病理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结果中药的辨证施治往往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的退热与抗炎。结论中药治疗肿瘤发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肿瘤 发热 中医药治疗
  • 简介: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医候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特点,方能阐明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所在。而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与中医学在原理上具有统一性,故可以把代谢组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作为研究中医候本质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 标签: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系统生物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型分布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参加国家“慢性重型肝炎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项目(2008ZX10502)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病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气虚发黄,瘀热发黄,阳虚发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气虚发黄型,瘀热发黄,阳虚发黄。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候湿热发黄而且预后最差。

  • 标签: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医证候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型的研究探讨其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192例,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及血压、舌苔、脉象等,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⑴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型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⑵随着年龄增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三种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阴阳两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⑶162例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超重、肥胖共86例,占52.44%;4型超重、肥胖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型体重指数均值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型分布与年龄、性别有关;与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 简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清时期的医病关系已日趋紧张,病家对医者普遍不信任。为了免招怨怼,多数医家在行医过程中不得不尽量迎合病家的心意。这一时期发生的医病纠纷,多数在民间即已得到解决,进入官府形成医讼的案件并不多见。至于医病纠纷之所以沉寂的原因,除与该时期医病关系的特征联系密切外,还与时人的运命观念、缺乏必要的社会载体等传统质素休戚相关。对明清时期医病纠纷的梳理,不仅对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医病关系大有裨益,也为理解民国医讼案提供了诸多的历史参照。

  • 标签: 明清时期 医病纠纷 特征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