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王东辉和张文伯是当下两位颇具代表性的青年电影人,前者从海外归来后跨界变身独立电影制片人,后者则是本土跨界成长起来的电影营销专家。他们的从业过程与近十年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个生态变化几乎同步。他们的经历、感悟和思考,他们的专注和自我学习态度,他们以及其他青年电影人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一些看似微观但却重要的节点上留下的印记,可能都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下中国电影各种现象和变化无法忽略的一个角度,是我们想象中国电影未来不可或缺的一个支点。改变和推动世界的力量有很多种,青年人的从业理想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实干精神的青年群体的存在,中国电影的发展才具备了指数化增长的条件。

  • 标签: 第三个人 从业经历 中国电影 电影市场 类型片 数据分析
  • 简介:《鬼乡》(2016,韩国)以残酷战争中的无辜受难者作为艺术呈现的对象,关注极端生存情境中的命运遭际,虽难以摆脱个体苦难背后深邃的历史语境表述,但电影并非简单地对历史史诗的摹写与还原,而是试图以历史材料为基础进行想象化重塑,谋求与当下接受对象达成心理共振。从女性身体、殖民身份、文化身世三个维度出发,解析影片《鬼乡》如何通过创伤记忆的回顾、疗救与反思的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了民族主体话语重构的目的。

  • 标签: 创伤记忆 民族主体 女性身体 殖民身份 文化身世
  • 简介:近年来深受关注的南非艾滋病电影向世人提供了认识非洲的影像空间,面对西方强势的疾病主流影像和话语体系,南非艾滋病电影尝试突破西方话语的宰制,表现出抗同化性征服的鲜明立场,从种性的优劣问题走出来,尝试着以恰当的策略向外界自主诉说和自我建构非洲的疾病印象,让电影表述非洲独特的民族性格及精神韧性,生成了南非主动言说自我的本土立场。借助艾滋病"创伤话语"的表述,南非电影"自塑"了非洲形象,并突破了西方"他塑"话语的绑架,在主动表述中日趋突出非洲本土文化的立场。

  • 标签: 南非艾滋病电影 创伤话语 非洲表述 文化学阐释
  • 简介:作为东欧电影的重要板块,政治反思电影的核心话语是“创伤书写”。新世纪以来,捷克影坛在商业消费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下,再度复兴了政治反思题材电影创作并赋予其多元化的时代内涵,建构出话语丰富、观念交替、异彩纷呈的“创伤书写”景观。2000—2016年,捷克政治反思题材电影按大致时间线索表现为消解创伤、建构创伤、超越创伤的主题演进态势,并以家庭喜剧、黑色悲剧、青春正剧三种类型呈现出来。

  • 标签: 21世纪捷克电影 政治反思电影 创伤书写 纷呈景观
  • 简介:目前,创伤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焦点,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对象,把创伤作为主题和结构,已成为作家在叙事中的偏爱。电影的叙事方式基于文学作品创作的构建之上,它集图音声貌景等综合感官因素于一体,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冲击与震撼,呈现出更优于文本创作的多维时空立体叙事体现。

  • 标签: 女导演 音声 文本创作 作品创作 唐山大地震 影视评论
  • 简介:李玉导演,范冰冰、冯绍峰主演的电影《二次曝光》,采用离奇曲折的电影叙事方式,分段式的影片结构,在类型上糅合了奇案、心理、爱情、幻觉、悬疑等多重元素,在文艺片与商业片的转型中游刃有余,被张艺谋评价为导演李玉的"野心之作"。

  • 标签: 叙事方式 精神分析 电影 曝光 幻觉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