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有个园林工人对我说,昔日的西湖“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寺庙多、别墅多、坟墓多,一少就是树木少。寺庙多意味着僧多。

  • 标签: 寺庙 坟墓 西湖 意味 园林 诗僧
  • 简介:《思维的方法》一书的作者、美国人奥斯本1941年在出版该书时,第一次在世界上阐述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也就是这本书的问世,使一门新的学科“创造学”随之诞生。

  • 标签: 思维方式 创造精神 想象力 奥斯本
  • 简介:曾经惊冠中华,轰动海内外,独创“玻璃画”,“水泥画”两项中国一绝的赵文竹先生,1996年春天,从他的第十二个驿站——沙河清真寺又“漂”走了,君在何方?1998年的一个夏日,耐不住城里的喧嚣和烦人的酷署,驱车进山,想寻个清凉僻静的地方,洗洗久已混沌的心、脑、肺、情。进了桃峪口,转过几座山,忽然眼前一亮,山下、溪边、核桃树林里,

  • 标签: 玻璃画家 文竹 “家” 桃树林 水泥 中国水墨画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的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的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的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正>具有民间学术组织性质的东西方伦理交融中心于1993年5月7日至9日,以“东方和西方——伦理与发展”为题,在北京燕山大酒店举行首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由该中心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博士翁诚光(美籍华人)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廖申白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主要是中美两国的有关专家学者

  • 标签: 伦理文化 东西方 美学 中美文化 元伦理 伦理学研究
  • 简介:惠州西湖风景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区,景区建设对城市美化、城市特色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城市家具设计的美学原则,对惠州西湖风景区的建设和惠州的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西湖风景区 风景名胜区 美学原则 家具设计 城市型 惠州
  • 简介:西方学者很容易注意到,中国古代文明有一种明显的特征。按照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说法,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连续性的文明,它是以一种联系性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把自己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形态的看法概括为五点,大意是。

  • 标签: 文明演进形态 终极神性 中国 文明起源 破裂性形态
  • 简介:11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伊朗驻华使馆、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院长和部分教师,围绕“伊斯兰哲学与东西方思想”、“伊斯兰哲学与中国思想的会通”、“伊斯兰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中国伊斯兰哲学”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 标签: 伊斯兰哲学 学术研讨会 思想传统 东西方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东西均》一书是方以智中晚年的代表哲学著作之一,在明末清初"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影响下,方以智以理想型儒家为旨归,提出了"三教归儒"的思想宗旨。他将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看作是理想中的"大成均",并通过对孔子"重学"思想的系统阐述、对"名教"的现实意义的哲学辩护,对"不虚生浪死"的死亡哲学思想的论述、鲜明而又系统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新儒学思想。《东西均》一书融合佛、道与部分西方科学思想,体现了方以智"坐集千古之智而折衷其间"的学术理想。而其"折衷"的价值原则即是他心目中理想型的儒家。

  • 标签: 方以智 《东西均》 三教合一 三教归儒 理想型儒家
  • 简介:10月17日在台湾大学召开,由台湾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东西哲学会通研究”。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李贤中教授致辞。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黄翔、白彤东、孙向晨、张汝伦报告的题目分别是:“论白彤东儒家政治比较哲学中的两个问题”、“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生生——中国文化传统下的生存论结构”、“论哲学就是哲学史”。

  • 标签: 哲学系 学术研讨会 会通 台湾大学 中国文化传统 政治哲学
  • 简介: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F.A.Gutzlaff,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 标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实腊 《东西洋考》 传教工作 刊物介绍
  • 简介:东西文化和思想的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的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和万物的存在及其何以如此的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的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和利用一切自然),以人的"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和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的自然主义和伦理上的自然主义。

  • 标签: 胡适 自然主义 科学 技术 伦理
  • 简介:3月11日在中国台北举行,由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议题包括近代东西方思想交流、中日思想交流、现象学与中国哲学、诠释学与儒学,以及汤用彤玄学思想等。

  • 标签: 思想交流 学术研讨会 近代 东传 西学 中国台北
  • 简介:现代转型问题无可否认的成为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难题。论文尝试着从哲学文化的整合趋向中寻找方法论的支持:首先是东西方平等“对话”关系的出现,其核心是”自我中心论“的扬弃;其次是比较方法论的自觉贯彻运用;再次是以辩证思维贯穿其中的理论重构。

  • 标签: 美学 现代转型 方法论 整合 比较研究 东方
  • 简介: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开启了本民族思想意识的文化源头。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全书》所记载的希伯来民族的创世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恶的胁迫是希腊神话和《旧约》中的主旋律,也是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善的引导是华夏创世神话的主旋律,也是东方文化重人道、轻神道的思想传统。重人道或重神道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传统的本源性差异,也是东西方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所创造的辉煌的思想根源。东西方只有在文化融合中共同面向生态文明,不断取长补短,克服各种弊端,才能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 标签: 善的引导 恶的胁迫 人道 神道 生态文明
  • 简介:中国古书中讲“道”的地方很多,如《易经》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 标签: “道” 西方传统文化 《道德经》 《圣经》 三生万物 冲气以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