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全身麻醉(全麻)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160例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和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胃癌各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食管癌+全麻(CS组,40例),食管癌+地全麻(DS组,40例),胃癌+全麻(CW组,40例),胃癌+地全麻(DW组,40例)。4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记录不同组别患者诱导前(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最低肺泡浓度(MAC)需要的时间、手术开始时肺泡浓度、苏醒期患者具体肺泡浓度(XMAC)降至0.5 MAC的时间以及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程度(RS)评分,比较不同组别间躁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CS组和CW组比较,DS组与DW组的MAP、心率、SpO2在T1~T4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5.6±1.3)、(5.8±2.1)、(3.5±1.5)、(3.8±1.0)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38,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苏醒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6.4±2.2)、(7.0±1.5)、(4.2±2.2)、(4.1±1.5)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13,P<0.05)。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地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早期拔出气管导管,提高苏醒质量。

  • 标签: 麻醉 地氟烷 七氟烷 躁动 苏醒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醚与异醚吸入维持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病患,比较对照组(异醚)及观察组(醚)麻醉安全性及麻醉效果差异。结果 气腹5分钟后及患者苏醒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远低于对照组的16.6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醚维持麻醉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于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手术的患儿 78例(在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诱导)、观察组(诱导),各 39例;对比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对全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诱导的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实施氯胺酮患儿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 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40.03%,差异显著( P<0.05)。结论:用于小儿手术诱导麻醉麻醉维持的效果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患儿的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氯胺酮
  • 简介:摘要评价麻醉对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TBI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或。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丙泊酚麻醉麻醉对TBI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入院瞳孔反应、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CT指标、入院诊断类别、入院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混杂因素后,麻醉与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丙泊酚麻醉相比,麻醉对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无差异。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运用功效。方法:小儿临床麻醉医治的病儿 104名为研讨对象,随机均分为观测组和对比组,每组 52名。观测组病儿实施麻醉医治,对比组病儿实施异麻醉医治。结果 : 观测组病儿拔管时长、苏醒时长以及不良作用发作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在小儿临床麻醉进程中可以减少不良作用的发作率、缩短病儿苏醒时长和拔管时长,具有明显的功效,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临床 麻醉 运用功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和探讨 Narcotrend 指数用于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接受气管内插管全麻的眼科眶内手术患者( 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 Narcotrend 指数监测,统计患者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 3 min 、手术切皮后、开放眼眶、停吸、拔管前、拔管后 5 min 患者的 NTI 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的变化。 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插管后 3 minNTI 明显降低,手术切皮后、停吸以及拔管前 NTI 值明显升高。 结论 : Narcotrend 指数用于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显著,它能指导医生调控麻醉深度,从而更好的协助手术,提升手术效果。

  • 标签: [ ] Narcotrend 指数 七氟烷吸入 麻醉深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通气下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1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7例(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57例(喉罩通气下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临床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1%比2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分别采用喉罩通气下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结果证实,采用喉罩通气下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其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烷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小儿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应用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间段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压心率积(RP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6.62±2.13)min]短于对照组[(11.28±3.04)min],且拔管时间[(9.40±2.71)min]短于对照组[(14.65±3.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缩短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七氟烷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6~7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和地组,每组20例。入室后静脉输注胶体液扩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组和地组分别吸入1.3 MAC或地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和达设定浓度20 min(T3)时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和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MAP和HR。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3时MAP降低,HR减慢,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组iCEB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组MAP降低,HR减慢,地组MAP降低(P<0.05);与组比较,地组T3时Tp-e期间延长,iCEB减小,Tp-e/QT比值降低(P<0.05)。结论地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无明显影响,导致心脏电稳定性降低。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心脏电生理学 妇科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TO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76.2±5.4)岁;研究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73.8±4.9)岁。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研究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起效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比较两组肌张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起效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5.64±0.49)min比(14.82±2.85)min、(10.73±2.12)min比(18.56±2.04)min,均P<0.05]。研究组麻醉后6 h、12 h MMSE评分(26.84±0.51)分、(25.72±0.69)分,对照组(26.79±0.63)分、(25.45±0.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9.08±0.53)分比(26.87±0.42)分,P<0.05];研究组T1 25%(38.51±2.74)min、T1 75%(23.69±4.71)min、T1 90%(56.19±4.96) min、TOF 70%(62.87±6.02) 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3.85±2.43)min、(61.74±4.52)min、(72.82±5.73)min、(73.64±8.71)min(均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当中,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均能够起到有效麻醉效果,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更为理想,具有见效快、清醒快、认知影响小、缩短肌松药消退时间等良好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七氟烷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MMSE评分 TOF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麻醉剂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两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进行评分。合格者次日在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两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诱导。术中观察组维持持续吸入,对照组维持丙泊酚持续泵注。两组患者通过数值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调整剂量, 术后 患者拔管 时 达到拔管要求,拔管后送 ICU监护观察。术后采集静脉血进行蛋白测定。本研究采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来反映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与以往采用单一指标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有一定的改进和可信度的提高。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老年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对麻醉诱发新生大鼠皮层异常脑电波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10只,7日龄,体重12~16 g。正确颅骨外植入电极板后,连续监测脑电图,吸入6%3 min麻醉诱导。第1阶段:吸入2.1%维持30 min;第2阶段:腹腔注射咪达唑仑3 μg/g;第3阶段:吸入2.1%维持60 min时腹腔注射马西尼10 μg/g。每个阶段持续30 min。记录每个阶段惊厥波总时间和最后3 min棘波频率。结果3个阶段惊厥波、棘波出现率和惊厥波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和3阶段比较,第2阶段棘波频率降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降低麻醉诱发新生大鼠皮层棘波频率,但对惊厥波无抑制作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麻醉药,吸入 婴儿,新生 脑电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6 h对新生期大鼠脑电监测的癫痫波及远期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健康新生4~6 d SD大鼠141只(雄性66只,雌性7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大组(每组雄性22只,雌性25只)。对照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组:仅接受2.1%麻醉6 h; NKCC1阻断剂组:2.1%麻醉前30 min接受腹腔注射1.82 mg/kg布美他尼。其中对照组在组与NKCC1阻断剂组动物接受药物干预的同一时间接受同等剂量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皮下注射,以排除溶媒引起的影响。麻醉完成后进行苏醒,观察30 min后继续笼内正常母乳喂养。其中一部分新生大鼠养至9~11 d接受皮层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其余大鼠养至60 d、70 d时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和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实验。结果EEG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雄性大鼠EEG中癫痫波出现的次数增多[(0.429±0.787)次,( 1.571±0.787)次;t=2.753,P<0.01],单个癫痫波平均时长增多[(1.575±2.349)s,( 6.392±3.374)s;t=3.880,P<0.01],总时长明显升高[(1.800±3.617)s,(10.957±6.028)s;t=3.9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组相比较,NKCC1阻断剂组雄性大鼠EEG中癫痫波出现的次数减少,单个癫痫波平均时长减少,总时长明显缩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86±0.756)次,( 0.925±1.733)s,( 1.043±2.759)s;t=3.097,4.404,4.254,均P<0.01]。三组雌性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雄大鼠间比较:组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相比较,雌性大鼠组的平均时长减少[(6.392±3.374)s,(2.515±2.992)s;t=3.044,P<0.01],总时长缩短[(10.957±6.028)s,(3.270±5.883)s;t=2.6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学结果中,雄性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较,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PPI实验中惊吓反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组相比较,NKCC1阻断剂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PPI实验中惊吓反应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大鼠:各组变化趋势与雄性大鼠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之间比较:与雄性大鼠组相比较,雌性大鼠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较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6 h可以明显增加雄性新生大鼠EEG中癫痫波的产生,引发成年后雄性大鼠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与NKCC1相关;雄性大鼠脑神经发育更容易受到麻醉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七氟烷 新生期麻醉 布美他尼 性别 脑电波 行为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体重400~500 g,18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3):对照组(C组)、组(SEV组)、+sh-NC组(SEV+sh-NC组)和+sh-Cx43组(SEV+sh-Cx43组)。采用吸入3%6 h的方法建立麻醉模型。SEV+sh-NC组和SEV+sh-Cx43组分别于麻醉前1 d侧脑室转染sh-NC 5 nmol和sh-Cx43 5 nmol。于麻醉前30 min、麻醉结束后1、2、3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于各时点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及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6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麻醉结束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x4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上调,IL-1β、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与SEV组比较,SEV+sh-Cx43组麻醉结束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Cx4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下调,IL-1β、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海马病理学损伤减轻,SEV+sh-N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43可能通过诱导神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连接蛋白43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丘脑芳香化酶在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波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组(S组)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福美司坦+组(F组)。监测新生大鼠皮层脑电图(EEG),30 min后F组皮下注射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皮下给药后30 min时S组和F组吸入6%麻醉诱导3 min,随后调整为2.1%麻醉维持57 min。记录麻醉期间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单次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EEG记录结束后剖腹,左心室穿刺取血行血气分析及ELISA法检测皮质酮水平;取脑组织,冰块上迅速分离下丘脑,采用PCR法检测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 mRNA和Na+-K+共同转运体2(KCC2) mRNA的表达。结果C组未见癫痫波。与C组比较,S组和F组皮层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增加,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上调,NKCC1/KCC2 mRNA比值升高(P<0.05);与S组比较,F组皮层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血清皮质酮浓度降低,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下调,NKCC1/KCC2 mRNA比值下降(P<0.05)。结论下丘脑芳香化酶表达上调参与了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波发生的过程。

  • 标签: 芳香酶 下丘脑 麻醉药,吸入 动物,新生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根据麻醉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苏醒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七氟烷 复合 瑞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电切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 7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病例数的选取时间为 2018年 4月~ 2019年 3月,一组给与麻醉,一组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分别作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 3.1±1.2) min,清醒时间为( 3.9±1.5) min,术后 VAS评分为( 1.1±0.2)分,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电切术中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且起效时间快,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 ; ;子宫肌瘤电切术 ;镇痛效果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hysteromyoma resection. Methods: 78 cases of hysteromy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surg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in our hospital.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selected from April 2018 to March 2019. One group was given sevoflurane anesthesia,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anesthesia. A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1 ± 1.2) min, awake time was (3.9 ± 1.5) min,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was (1.1 ± 0.2) points,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hysteromyoma resection can play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onset time is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s fast, can be widely used.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