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需要透过“中国形象”外在的现象去探寻“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形象”是黑格尔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这个地处遥远的东方帝国进行了现象层面的解读,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梦”的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从根本上看,这一带有傲慢与偏见的“虚幻的乌托邦”的指认充满了想象与象征的意味,是一种帝国主义或种族主义文化逻辑的表达.但是传统旧梦的破碎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孕育与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反思资源.

  • 标签: “中国梦”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想象逻辑
  • 简介: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于理解其所有哲学著作具有重大意义,而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满足。自我意识在自身获得极大满足,而这种满足本质上是虚假的,我们谓之为“意淫”。

  • 标签: 意识 自我意识 意淫
  • 简介: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的现象叙述始终是以其思辨逻辑作为根据的。这个逻辑就是从抽象同一到差别再到真的同一的内在的必然进程。欲望的自我意识恰恰处于这个进程的第一阶段。基于其必然性,黑格尔以同一性为整个自我意识奠基,自我意识其后的进展都是同一性自身演证的结果。于是,抽象同一性即自我=自我的表达式终将演化为自我=非我的表达式,它们构成了欲望的自我意识的根据。

  • 标签: 自我=自我 自我=非我 欲望的自我意识
  • 简介:著者恩布里在该书《后记》中写道:“一般情况下,本书致力于以这样一种方式介绍现象:与事物本身的研究相比,文本的考证是次要的;与思辨相比,反思性地观察更重要;与辩论相比,给出分析更重要。最后一点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一个分析的结果并不是一组主张或者一堆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支持或者反对它们的论断,就像在辩论中那样;而是互相衔接的、通过范例联系在一起、以便日后可以对被讨论的事物进行更深入观察的一组区分。因此,如果学习本书的学生在现象方面能够做到这些,才是我所希望的。”

  • 标签: 现象学 性分 《后记》 事物 辩论 主张
  • 简介:作为西方哲学开端的米利都学派,其思想在素朴之中蕴含着深刻。从现象的角度看,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在探讨"本原"问题时,已经在进行存在论思考了,他们对"本原"的不同理解,体现出了他们对存在及其与人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从素朴的存在论到存在论自身之批判、再到基础存在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与过程,从而将西方哲学的开端把握为存在论自身的批判、变迁、发展与完善。

  • 标签: 视域 时间 灵魂 存在论
  • 简介:梅洛-庞蒂的现象是以知觉为起点的。在这一基础之上,梅洛-庞蒂强调身体的作用和价值。梅洛-庞蒂早期研究借助于知觉.从而将身体从意识哲学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并且为了避免胡塞尔的“唯我论”困境.他还提出了“身体间性”、“世界之肉”等概念。而在其后的研究中,梅洛-庞蒂发现自己并不能够真正避免自我中心主义.所以他就开始关注语言问题-他希望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和他人。只是这些并不能解决自我与他人、存在及其理解的困难。所以他最终只能强调共存与共生。总之,梅洛-庞蒂的哲学强调一种“交织”、“互逆性”的“配置”和知觉的基础地位.它是一种“含混的哲学”。

  • 标签: 知觉 身体 语言 他人 含混 互逆性
  • 简介: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的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和实用主义的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历程,我将两者的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的生产。

  • 标签: 技术科学 现象学 “说话” 事物 实用主义 成像技术
  • 简介: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

  • 标签: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性结构 先验存在论
  • 简介:梅洛-庞蒂基于知觉,发现了身体和空间的意义。对于意识哲学来说,身体永远都是次要的和卑贱的,但梅洛-庞蒂不仅解放了“身体”,而且还将它置放在更为显著的位置上。传统空间也在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窠臼下,难有新的作为和新的理解、体验。借助于身体,梅洛-庞蒂进一步发现和证明了深度空间的价值和意义。借助于这样两个中介和迂回策略,梅洛-庞蒂将他的美学还原到一个与自我、世界、他人相互交织而广阔的境域之中。可以说,梅洛-庞蒂的美学是以空间和身体作为起点的。

  • 标签: 梅洛-庞蒂 空间 身体 交织 镜像 互逆性
  • 简介:从置身角度来说,现象从一开始就把握了个体的置身性,发展为置身性交往。唯物史观与现象在此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一,历史的前提,现象"活的当下"正代表了唯物史观所体现的有生命的历史场域的当下;其二,历史的主体,现象的"交往-主体间性"可谓启发于唯物史观的社会关系主体;其三,历史的目的,现象的"生活世界"无疑是受到唯物史观的自由社会的影响;其四,历史的实践,两者都以活生生的具有置身性特征的场域作为实践的前提条件。不同之处是,现象在先验意识主导下无法把握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化的置身性实践,导致客观化努力的失败。在历史的运动方式上,唯物史观注重于经由反思与批判的那个不断生成的高度社会化的历史运动,但现象历史却只能停留于个体与个体主体之间的内主观意识的运动,"共当下化"是意识性的而非现实性的。在现象中,历史只能"袭来";在唯物史观中,历史才能"到达"。

  • 标签: 场域 置身性 实践 现象学 唯物史观
  • 简介:<正>众所周知,萨特学说是论述人的存在的。其基本精神强调的是,人的存在是唯一真实的本体,通过阐释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从人的存在中把握人自身存在的境况及意义。自由问题是他学说的归宿和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作为其哲学的主要使命。

  • 标签: 现象学本体 哲学本体论 人自身 传统哲学 使命 主题
  • 简介:现象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的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的现象运动展开了现象的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的洞察中,解释的思想和现象的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的居所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的分析与澄职其实蕴涵着现象精神另一种形式的维模。

  • 标签: 现象学 解释学 语言 理解 存在
  • 简介: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的操作,哲学的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的合法性。胡塞尔现象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前提的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的诉求,但知识论立场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意义上的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的哲学需要前提的明证性,而明证性的前提只能确立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的第一本文不是抽象的存在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身。

  • 标签: 前提 明证性 哲学 合法性
  • 简介:自"新生代"绘画发轫,刘小东闯入当代美术史,一直在寻求适应时代的革新性转变。2005年刘小东重回三峡现场写生,找到了一条囿于传统却又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创作之路,"行动绘画"所彰显的特质改变了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借助身体现象的解读,刘小东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身体的参与性,写生的快感,使得习作和成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作品的概念已经被延续的历史过程更新了,刘小东的转变为当代美术史书写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种新型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为当代艺术创作重回写生,重新认识写生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主义层面的范例,值得当代艺术史乃至批评界深入思考。

  • 标签: 刘小东 行动绘画 身体现象学 写生
  • 简介:现象批评理论为视域,深入对比研究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说,可发现两者在意象实质、言-象-意转化机制、审美意蕴方面的本质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既深入解析现代主义诗歌巨擘艾氏意象观的精髓,又可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诗学意象说的现代特质,以实现双方的互补互照,在古为今用、中西融合中丰富当代诗歌“意象”内涵及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

  • 标签: 审美意象 意向性 直观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
  • 简介:现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象先验的还原方法通过引哲学视野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重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以现象的本质直观方法形成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对象、事实、自身的理解。不断地根据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现象的意向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做出意向性理解,生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发挥出其变革世界的历史性作用。

  • 标签: 现象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论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鲜明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严重性。剖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及危害并切实加以治理,在当前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

  • 标签: 精神 解读 “七一”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 党员干部队伍 脱离群众
  • 简介:海德格尔恢复希腊的生存论是通过"在的语法学考察"和"现象直观"两个环节实现的.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为恢复希腊的生存论思想,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外在之路"--"在"的语法学考察.但它的意义却在于:通过这一考察,初步探询了希腊的生存论态度,并提示出恢复生存论的"内在之路"--现象直观.通过这两个环节,海德格尔完成了相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生存论转向".

  • 标签: 形而上学 生存论
  • 简介:本文从城市化、网络传播及文化断裂等角度,分析了“抱抱团”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抱抱团”现象所折射出的当代青少年的媚洋心态、社会逆反心态及追新求奇心态,最后就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提出了几点认识。

  • 标签: 青年 抱抱团 解读
  • 简介:“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陧’。”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大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工匠的“慢功细活”打造了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

  • 标签: 工匠 精神 《环球时报》 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 威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