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早文化已具备学术界公认的五大文明要素:青铜业、城市、国家、文字和礼仪中心,但至今未见有世界古代文明社会中常见的马车,引人注意。古代马车,不仅制造工艺复杂,是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各行手工业发达,精密协作的产品,是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而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财富与权势的集中,战争机器的强化,驾凌于氏族部落之上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威严。

  • 标签: 盾饰 广汉三星堆 轮形 蜀文化 圆盾 祭祀坑
  • 简介:近日,读到宋治民先生亲笔签赠的新著《文化》(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定价28元),感觉对文化更有了一种新的、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由于笔者从事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有十余年,愿将几点读书感言记录如下,供各位先生、专家指正。

  • 标签: 蜀文化 文物出版社 考古发掘
  • 简介:文化考古与夏商时代的王国段渝夏、商时代的早期王国,是一个业已突破原始部落制国家狭小界限的领土国家。这个国家,以神权政治为特征,有广阔的社会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进步的知识文化和辉煌的古代文明.与任何一种国家形式的阶级实质相同,早期王国也是建立...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先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夏商时代 《蜀王本纪》 广汉三星堆
  • 简介: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汉代郡、广汉郡直到犍为郡这块地方,被中原人称为蜀国。“”的得名,《说文》说是“葵中蚕也”。这种虫子其实并不是蚕,应写作“蝎”,是一种天蛾科的昆虫。由于它一旦受到攻击,便会蜷曲起来,露出身上特殊的斑纹,很像一对毒蛇的眼睛,使各种动物望而却步。它外形似蚕,却又令人生畏,所以常被哲学家用来说理。

  • 标签: “古蜀” 中国 四川 蚕丛氏 鱼凫氏 柏灌氏
  • 简介: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注释卷45绞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5月版第2766页)云:

  • 标签: 《剑南诗稿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仲联
  • 简介:关于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 标签: 蜀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 成都平原 渊源 岷江上游
  • 简介:陶釜,最大的形态特征就是圜底,用做炊器的陶釜为夹砂陶质,出土时器物的外壁常常附着有烟炱痕。作为日用炊器,陶釜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盆地文化遗存和关中地区秦文化遗存的常见器物之一。本文所论釜是指出土于四川盆地西部传统意义上文化分布集中地区的陶釜,而秦釜则是指发现于关中平原传统意义上秦文化分布地区的陶釜。

  • 标签: 器物 秦文化 出土 蜀文化 遗存 关中平原
  • 简介:一、探讨缘起蜀国开明氏青铜器上,有一常见的组合式文字,称为“心手文”。手文意义明确,不外乎崇奉与保卫之意;心文究竟代表什么?则众说纷纭。笔者前曾作过初探,以为是开明氏所奉先祖或先妣之意。近则进一步探索,推知乃表示古先王鱼凫氏。笔者早先略有论证,

  • 标签: 鱼凫时代 蜀国 考古工作 蜀史 三星堆文化 氐族
  • 简介:关于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的关系问题,我在电视里先后听到俞伟超和林向两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其大意是:两者应属于同一文化,即文化,但有先后之别,是后者紧承于前者且有所变化。我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次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谈点初步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的方家学者。

  • 标签: 蜀文化 三星堆文化 金沙文化 出土文物 羊子山土台 文物古迹
  • 简介:关于族的“”的解释,《说文》谓:“,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头,中像其身蜗蜗。”《尔雅·释文》引作“桑中虫也,是葵应为桑之讹。”以上引文是说“”是桑林中生活的蚕。后世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族”是古代养蚕的民族。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

  • 标签: 族名 释文 学者 民族 古代 生活
  • 简介:唐明皇幸闻铃处辨析王代升唐明皇幸闻铃处在四川粹潼县北40里,川陕公路上的上亭铺。上亭铺古为驿站。《重修梓渲县志》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入安史之乱,“唐明皇幸,至此闻铃,似言三郎郎当者,故名郎当驿”①。今存石碑一通,通高2.6米,宽0.86米,...

  • 标签: 唐明皇 褒斜道 斜谷 北栈道 杨贵妃 《四库全书》
  • 简介:汉代镜是当时全国范围内非常有名的地域性铜镜。其中,东汉时期的纪年镜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对东汉纪年镜进行分类与分期的基础之上,初步考察了它们的产地铭文、生产与管理、流通与传播等l睛况,并得出了一些新认识,以阐明东汉纪年镜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东汉 纪年 蜀镜 广汉郡
  • 简介:钱范是古人制作钱币时所使用的“模具”,是研究古钱币型制、真伪及制作工艺的有力佐证之一。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五铢钱为汉武帝刘彻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元狩五年,罢半两,行五铢钱。”五铢钱诞生前夕,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间私铸盛行。

  • 标签: 五铢钱 钱范 制作工艺 古钱币 各级政府 通货膨胀
  • 简介:五代时期的前后铸币刘敏五代时期,地处西南之域的古四川,曾先后建立了前政权和后政权。关于前后两的铸币问题,因受史料和传世品的局限,研究成果甚微,且历史遗下的争论性问题亦多。据我所知,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不多。本文拟就考古发掘和窖藏出土实物与文...

  • 标签: 五代时期 前后蜀 《十国春秋》 元宝 铁钱 五代十国时期
  • 简介:对“”字以及赵孟称谓之认识张崇宁太原南郊区全胜村251号大墓的发掘在全国是一件颇具影响的发现(见《文物》1989年9期,许多学者同仁对此十分重视。一九九0年十一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古文字研讨会上,我有幸看到一篇论文,题目为《赵简子戈考释》(以下简称“...

  • 标签: 赵孟 侯马盟书 赵简子 黄池之会 既生霸 “盟”
  • 简介:1998年11月,笔者在礼县盐官镇发现一批土锈斑蚀的铁器数件。经人辨认。有小锄、镰刀、铁铧等生产工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件有铭文钺形铁铲。此铲打磨精细,高12.5厘米,宽12厘米。刃呈钺形,上部两侧有短肩,銎部呈“凹”字形,中部长方口。两侧表面铸阳文篆书“郡”二字。

  • 标签: 铁器 礼县 生产工具 铭文
  • 简介:彭州西北部高山和丘陵区,分布着明代藩王宗室墓,为砖石墓葬;其规模大、堆土高、内涵丰富。这些墓在彭州诸多墓葬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有典籍记载和实物佐证。已知的有二郡王、二郡主、二县主墓等,为研究明代藩王宗室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标签: 宗室 墓葬 藩王 明代 述略 西北
  • 简介: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承唐启宋的历史时期。当此之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而四川地区则在王建、王衍父子,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统治下,保持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四川地区的文化事业由此在唐朝奠定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西与江南遂成为当时全国的两大文化中心,不仅保存了唐代的文化传统,而且对于北宋初年的文化重建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北宋文治时代的迅速到来,也与西与江南两地文化人的参与有极大关系。

  • 标签: 蜀文化 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时期 四川地区 中原地区 文化事业
  • 简介:<正>一、发现与分布大巴山脉位于秦岭和汉水流域以南,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山势由西向东绵延于川陕、川鄂边境,中包南山、孤云、两角、米仓、大小巴等山,横跨南江、通江、万源、城口、广元、宁强、南郑、汉中、西乡、镇巴、镇坪诸县,全长约500公里。山北连汉水上游的陕南汉中、安康地区;山南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川北达县、广元地区(市)和万县地区一隅。这一区域内高山横亘,峡谷幽深,江河网布,条状山脉和丘陵谷坝杂然相间,海拔高度大

  • 标签: 遗址 大巴山 川北 陶器 史前文化 堆山
  • 简介:公元907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先后更替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在长江流域则有前后、南唐、吴越等国,史称“五代十国”。这些新建立的割据政权,出于自身的需要,纷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等画史的记载,当时的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今西安、洛阳、开封、成都、南京等城市及其邻近地区。其中,尤以较少受战争破坏的成都最为繁荣兴盛,成为五代时期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五代西绘画在宗教壁画创作,人物变形和花鸟写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上承唐韵,下开宋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理政治、画院管理、寺庙壁画,书画收藏等方面对五代西绘画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五代 割据政权 益州 南唐 洛阳 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