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在免疫力健全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孢瓶霉、麦氏喙枝孢、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疾病。

  • 标签: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建立分离纯化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胰岛方法,并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结合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NOD小鼠胰岛。应用体外糖刺激实验检测分离纯化胰岛功能,以及通过监测移植小鼠血糖、体重变化及糖耐量实验移植胰岛体内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并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被膜下移植胰岛存活情况。结果胰岛产率为(116±12)个胰岛/胰腺,纯度〉90%。体外糖刺激实验结果显示,NOD小鼠胰岛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低于KM小鼠胰岛。胰岛移植实验显示,移植胰岛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糖耐量,但改善作用一般仅能维持2周左右。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肾被膜可见胰岛素阳性胰岛细胞团,并且在残存移植胰岛细胞团周围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通过改良小鼠胰岛分离方法可由NOD小鼠分离得到大量较高纯度胰岛,可用于今后探索如何阻断自身免疫损伤保护移植胰岛研究。

  • 标签: 非肥胖性糖尿病 胰岛 分离纯化 移植 小鼠
  • 简介:【目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对生态环境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黄顶菊3种不同本地植物种植生长丛生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造成影响,可以从土壤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解释黄顶菊入侵机制。【方法】通过同质园小区试验模拟黄顶菊入侵生态进程,以黄顶菊3种本地植物狗尾草、藜、黄香草木樨为研究对象,采用AM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黄顶菊3种本地植物不同种植方式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结果】(1)黄顶菊根际土壤聚集AM真菌种类与其伴生本地植物种类有关:黄顶菊狗尾草混种处理中优势种为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而黄顶菊分别藜、草木樨混种处理中优势种均为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缩球囊霉;(2)黄顶菊分别狗尾草黄香草木樨混种处理中AM真菌种类既高于本地单种处理,也高于黄顶菊单种处理,说明随着黄顶菊入侵地上植物多样性改变,AM真菌种类也发生改变;(3)3种本地植物单种相比,黄顶菊各混种处理黄顶菊单种处理中黄顶菊根际土壤根内球囊霉重要值均增加,表明黄顶菊入侵有利于根内球囊霉生长发育。【结论】黄顶菊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AM真菌改变既本地植物种类有关,也入侵程度有关。

  • 标签: 黄顶菊 丛枝菌根真菌 竞争 多样性
  •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污染大鼠血激素水平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组(分为35、65、85dB三个组),每组10只动物。每天刺激1次,每次刺激30min,连续刺激20d。第21天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A),睾酮(T),多巴胺(DA),Hsp-70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实验组(35、65、85dB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减轻了23.45%,30.13%,35.64%,TDA水平分别降低了9.12%、20.06%、37.99%15.49%、18.31%、24.88%;血NAHsp-70水平分别升高了35.08%、171.52%、197.86%39.34%、195.09%、285.25%,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噪声污染能显著影响大鼠血激素水平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

  • 标签: 噪声污染 激素 热休克蛋白-70 WISTAR大鼠
  • 简介:系统回顾了微孢子虫起源进化研究进展及其系统分类现状。近30年来,一些依据SSUrDNA序列、翻译延伸因子1α序列、直系同源蛋白基因树及真菌蛋白质组生命树研究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原生生物。但同时大量单基因或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又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真菌。最近一系列独立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加上在罗兹菌门中发现了介于真菌微孢子虫中间类型近微孢虫菌属(Paramicrosporidium)、线孢虫菌属(Mitosporidium)噬核菌属(Nucleophaga),进一步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罗兹菌门噬核菌属谱系。

  • 标签: 微孢子虫门 进化起源 系统分类 罗兹菌门 滑鞭虫门
  • 简介: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学资料,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Inocybe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丝盖伞Inocybeneobrunnescens、淀粉味丝盖伞I.quietiodor、蜡盖丝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之相近物种之间系统学关系。基于nLSU序列重建了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欧洲北美的近缘种之间区别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 标签: 丝盖伞科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新记录种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运用最广泛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分布点较少物种。【方法】以茶翅蝽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特征参数、调控倍频以及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分别构建茶翅蝽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入入侵地来验证比较模型,通过检测模型预测物种环境因子响应曲线、潜在分布在生态空间中生态位映射以及潜在分布空间差异性,探讨3种参数设置MaxEnt模型模拟物种分布生态位影响。【结果】在茶翅蝽案例分析中,特征参数设置MaxEnt模型所模拟潜在分布生态位影响最大,调控倍频影响次之,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影响最小。与其他特征相比,基于特征HT模型其响应曲线较为曲折;随着调控倍频增加,响应曲线变得圆滑。【结论】在构建MaxEnt模型时,需要从生态空间中考虑物种生态需求,分析模型参数预测物种分布生态位可能造成影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MaxEnt模型 特征参数 调控倍频 背景拟不存在点数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狼疮)TC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抗dsDNA抗体之间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狼疮TC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然后分别收集dsDNA阳性组阴性组小鼠粪便,利用IlluminaHiSeq2500高通量测序,进行粪便样本16S测序,比较两组之间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抗dsDNA抗体水平之间关系。结果通过ELISA检测抗体结果小鼠粪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dsDNA阳性组TC小鼠物种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dsDNA阴性组;同时,两组TC小鼠肠道微生物分别在门水平Chloroflexi(绿弯菌门);纲水平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Ktedonobacteria(纤线杆菌纲);目水平Burkholderiales(伯克氏菌目)、Desulfovibrionales(脱硫弧菌目)Ktedonobacterales(纤线杆菌目);科水平Alcaligenaceae(产碱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脱硫弧菌科);属水平Parasutterella(副萨特氏菌属)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狼疮TC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抗dsDNA抗体高度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肠道微生物菌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关系提供依据。【关键词】┣┣(中)关键词┫┫

  • 标签: 肠道微生物菌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
  • 简介: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防御武器,还在促凝、抗凝、镇痛、戒毒、抗肿瘤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多样性、蛇毒合成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目的观察体重增减影响血糖水平变化规律特点。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热量饲料(脂肪热量占60%)喂养8周呈肥胖模型,随机分入体重干预组(interventiongroup,IT)肥胖组(obesitygroup,OB),肥胖组维持高热量饲料至终点。正常对照组(controlgroup,CON)喂食普通饲料。限制热量摄入使IT组体重先减至CON组水平(P>0.05),后恢复高热量饲料再次诱导体重反弹至OB组水平(P>0.05)时终止。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反映葡萄糖代谢水平,胰岛素耐受试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HE染色观察胰岛形态学改变。结果IT组体重反弹时体重增速是干预前2.27倍,空腹血糖则高达5.13倍。OB组相比,实验终点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内脏脂肪增加(P<0.05),胰岛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体重波动导致内脏脂肪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受损。

  • 标签: 肥胖 减重 血糖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品质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病原真菌细菌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P.cutis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

  • 标签: 无绿藻 分类 药物敏感性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简介:【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细菌性病害,培育抗性品种是治理该病害重要途径。因此,明确云南水稻材料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可以为该病害防治监测、水稻栽培合理布局良好抗性资源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云南稻区30个品种7个不同致病型白叶枯病菌抗性。【结果】在供试30个云南水稻品种中,2个品种(玉粳16JS42糯稻)7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均表现为抗性;15个品种7个致病型菌株均表现感病;HEN11、SCYC-6、YN7、YN11、FUJ、YN241PX0997个致病型菌株表现抗性水稻品种分别占26.67%、16.67%、23.33%、13.33%、6.67%、10.00%20.00%。此外,区试材料抗性比例高于主栽品种,地方稻未发现抗性品种。【结论】现在生产上大部分水稻品种优势致病型病原菌入侵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针对云南地区优势致病小种FUJ筛选得到2个抗性品种:玉粳16JS42糯稻。

  • 标签: 水稻种质 云南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评价
  • 简介:为了建立冬虫夏草中虫草酸含量检测方法,比较冬虫夏草繁育品野生冬虫夏草中虫草酸含量,文中采用超声水提法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虫草酸含量影响,筛选出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5min时可高效提取冬虫夏草样品中虫草酸。检测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专属性、重复性、准确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21批冬虫夏草繁育品样本中虫草酸含量为9.04%-14.14%;21批野生冬虫夏草虫草酸含量为6.16%-13.94%。通过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冬虫夏草繁育品野生冬虫夏草虫草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一致性。

  • 标签: 冬虫夏草繁育品 野生冬虫夏草 虫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基因导入玉米叶片物理性状影响,为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为转基因玉米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种植大北农转基因(转CryAbepsps基因)大北农(对照)、IE09S034转基因(转CryIE基因)IE09S034(对照)、808-双抗-12-5转基因(转CryAb/cry2AjGloevo-epsps基因)808瑞丰-1(对照)3玉米品种,室内测定了不同时期(苗期、穂期花粒期)各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及Si、K、Ca、S、PCl含量。【结果】转基因玉米叶片中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维管束埋深较对应常规亲本品种大,而叶片茸毛密度则较对应常规亲本品种小。其中,穗期大北农、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7.95%、48.30%39.31%;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维管束埋深分别较对照高13.70%9.21%,花粒期分别高10.81%14.47%;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8.11%13.13%,花粒期分别高16.62%14.61%;大北农、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花粒期叶片茸毛密度分别较对照低17.70%、17.43%17.78%。3个品种转基因玉米叶表面元素含量均大于相应对照。其中,常规亲本相比,穗期大北农转基因品种叶片中CaS含量分别高64.71%61.18%,IE09S034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Cl含量分别高110.26%、16.67%、44.44%、46.32%20.00%,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含量分别高34.78%、50.52%、115.47%20.41%。【结论】外源基因导入会诱导玉米叶片相关物理性状改变。

  • 标签: 转基因玉米 叶片 物理性状 元素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例心理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患者社会功能之间差异。结果:292例患者,在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桥、船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栅栏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动物致病机制,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度组(5mg/kg)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可行性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气道滴注时间延长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 标签: PM2.5 大气污染 气管滴注 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5月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主要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保护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内生真菌玉米幼苗生长影响筛选具有提高玉米抗旱潜能优良菌种,在温室盆栽条件,将分离自新疆荒漠盐生植物根系5种内生真菌Curvulariainaequalis、Fusarium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PleosporalesAS29261Ulocladiumsp.AS91282分别接种到玉米幼苗根系,进行干旱胁迫培养6周,测定苗期玉米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C.inaequalis、F.avenaceum、PleosporalesAS29261Ulocladiumsp.AS91282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下生物量(P〈0.05),而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其影响不显著;接种F.avenaceumUlocladiumsp.AS91282可极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1);接种C.inaequalis、PleosporalesAS29261Ulocladiumsp.AS91282根系POD活性影响不显著,而F.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显著降低了根系POD活性;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降低根系MDA含量(P〈0.01)。然而,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5种内生真菌玉米幼苗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来看,干旱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Ulocladiumsp.AS91282促进玉米幼苗抗干旱能力优于其他4种菌。

  • 标签: 内生真菌 盐生植物 抗旱性 生物量 POD MDA
  • 简介:目的: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其粪便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样品,为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系统进化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本研究试图建立高效、简便粪便样品保存方法。方法:在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粪便样品保存方法基础上,分别使用干燥法、冷冻法干燥.冷冻法保存川金丝猴粪便样品,比较了不同保存方法DNA提取效果,以及mtDNA控制区片段PCR扩增成功率微卫星基因PCR扩增效率。结果:干燥法、冷冻法干燥一冷冻法三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粪便1周时间后,提取粪便DNA样本扩增mtDNA片段成功率均为92%,微卫星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9%、78%、80%;保存2个月后,mtDNA片段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0%、76%80%,微卫星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65%、61%、67%;保存6个月后,mtDNA片段扩增成功率分别为56%、52%64%,微卫星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40%、34%、46%。因此,随着保存时间增长,三种方法保存效率都将明显降低,但干燥.冷冻法得到DNA样本扩增成功率相对较高。结论:粪便样品能够为川金丝猴遗传多样性评价相关研究提供有效信息,干燥一冷冻法保存能够更为有效保证DNA提取基因扩增效率。

  • 标签: 非损伤性技术 粪便样本 保存方法 线粒体DNA 微卫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