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战国中后期王道与霸道代表了当时既有的两种政治理念,而帝道理念的兴起,则是和黄老道家试图超越王霸之辨的考虑有关。他们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兼采王霸之道的相关主张,尝试建构一种新理念以顺应日趋统一的社会形势。关于帝道的合理性,黄老道家主要是从天道自然的层面进行论说,不同于儒家将王道的基础诉诸仁心,也不同于法家霸道基于功利实用的考虑。在治国方略上,王道观念重贤能轻法制,霸道学说崇法制抑贤能,而帝道理念则是主张贤能与法制二者并重、两相结合,希望通过法制立国与贤能治国这两个维度,共同保障帝道无为的实现。这种兼采王霸之所长的思路在后世政治中有一定的体现,“霸王道杂之”的治理模式与这一理念不乏暗合之处。

  • 标签: 帝道 黄老道家 王霸之辨 合理性 治国方略
  • 简介: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特征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重点。“实践”作为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的突出特征,不仅源于“实践”是青年毛泽东在湖湘经世致用文化熏陶下形成且不断被强化的思想和行为特质,同时还因为“实践”是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的动力旨归和检验救国真理的标准。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思想探索 实践
  • 简介:西方大学的校门和中国大学的校门在建造理念上差异较多,西方大学认为大学是开放的,自由的,校门仅仅是一个出入口,这导致很多国外大学采用了“无门式”校门.美国加州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已经充分融入到社会中去了,现代大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有着多结构的目标,有更多的权利中心,是自由、开放、没有围墙的特殊群体.没有围墙,也就意味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门.

  • 标签: 西方校门 设计造型特征 “无门式”校门
  • 简介:初步研究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格特征,采用维语版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巴州地区的4677名维吾尔族穆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南疆四地州男性维吾尔族穆斯林的16PF测试结果与全国男性成人常模相比,除了在自律性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女性成人常模相比,南疆地区女性维吾尔族穆斯林除了在世故性和敏感性两个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是高乐群性、高稳定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和低聪慧性、低有恒性、低怀疑性、低实验性和低独立性。另外,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了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地上的差异性。

  • 标签: 新疆南疆 维吾尔族穆斯林 人格特征
  • 简介:陈扬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全局工作,必须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毛泽东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性是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首要特征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毛泽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植物染色因其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属性而在服装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染作为一种典型的植物染色技艺,随着人们在物质生活观念上对绿色环保的不断重视,我国服装设计上注重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民族性的创新设计愈来愈受到追捧。在茶染历史文献梳理中纵览其历史嬗变的轨迹,与现代茶染技艺进行对比分析,明确茶染工艺的流程和不同类型茶叶染色的区分,审视茶染技艺在服装设计应用上的美学特征。倡导茶染这种自然健康的工艺技术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将为解决服装染色工艺过于依赖化学合成造成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 标签: 茶染 工艺 艺术 审美
  • 简介: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的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的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年龄认同 心理健康
  • 简介: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以佛教雕塑为主。这一时期,佛教雕塑由外来印度样式逐步演变成本民族样式。雕塑线条受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影响,线条主要以直线造型为主,由秦汉雕塑的拙朴渐渐走向精致,线条形态十分丰富,装饰性很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佛像 雕塑 线条 装饰
  • 简介:目的:对膜拜成员进行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心身健康关系的研究,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正常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以及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相关分析显示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健康水平有显著正或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膜拜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我和谐项目中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以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④自我和谐及人际信任均对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膜拜成员低自我和谐和低人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健康水平。

  • 标签: 膜拜成员 自我和谐人际信任健康水平
  • 简介:在多业态消费时代,影院已不再是简单的观看电影的地方,而是已经转变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际、约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传统影院必须有新的改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这一发展.现代影院空间提升了大众文化的消费品位,尤其是空间功能的多元化及自身性质的模糊化,使其成为商业购物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观影是影院空间众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体现,面对现代影院空间的业态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到合理适用、高效便捷、舒适优雅、健康科学,是每位设计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十分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室内设计 影院空间 设计特征 多业态消费 时代背景
  • 简介:基于需要—满足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员工的大五人格特质、工作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以1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员工的大五人格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开放性对工作疏离感有积极影响,尽责性对工作疏离感则有消极影响;工作特征越积极,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越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神经质与工作特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工作疏离感的干预应兼顾员工人格特质和工作特征,进行权变管理。

  • 标签: 工作疏离感 大五人格 工作特征.
  • 简介:选取3-5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与正常儿童各18名,采集其观看目标刺激沿不同垂直幅度、水平速度正弦曲线运动视频的眼动数据,考察振幅、速度等目标运动特征对被试平滑追踪眼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平滑追踪目标刺激的视觉位置误差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其追踪目标的眼动轨迹不如正常组儿童平滑均匀,平滑追踪眼动存在明显不足。(2)正常儿童追踪目标刺激大振幅运行的位置误差显著大于小振幅运行条件,但ASD儿童却与之相反。(3)与正常儿童一样,目标刺激运行速度越快,ASD儿童平滑追踪的位置误差越大。总之,ASD儿童存在平滑追踪能力的不足;相比追踪大振幅运动的目标,ASD儿童追踪小振幅运动目标的能力更差。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平滑追踪眼动 位置误差.
  • 简介:当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麻编工艺具有的经济、环保等特点,使其成为室内设计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麻编在室内设计中既可以用来装饰,又可以用来分隔空间。麻编材质具有天然、粗犷的质感,应用于室内空间中,可以丰富空间的材质层次,也可以活跃室内的空间氛围。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中的构成等原理的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装饰效果。

  • 标签: 麻编工艺 审美特征 室内设计
  • 简介:本文在文化混搭与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调查问卷,以期揭示汉语二语(CSL)学习者在华适应压力的群体特征、心理成因与缓解途径。研究1报告了一起心理危机个案并通过访谈分析其文化休克的表现;研究2随机调查了52名在广州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结果显示,CSL学习者的文化适应遵循U形变化规律,思乡情感和与中国文化的焦虑型依恋关系是适应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3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抽样了110名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留学生并分析其文化适应的影响和缓解途径,结果表明思乡情感造成了CSL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焦虑,进而形成文化适应压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者的文化探索行为、文化承诺、学习满意度带来影响,然而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与中国文化的交际经验来缓解。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文化混搭 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
  • 简介:以参与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 标签: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 简介: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旨在批判、改造和重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另辟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其中,最具影响的莫过于赖希的微观革命论和性革命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革命论和爱的说教以及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他们着力于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出发去重塑人和社会,同时也并不否认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心理特征,把心理层面的变革看作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内容,却无视经济政治条件和环境对一般(而非个别)心理问题的决定作用,从而颠倒了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最终陷入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幻象。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人的自由和解放 抽象的人 解放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