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霍乱,又名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鸡、鸭、鹅及野禽,病的特征是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常剧烈下痢;慢性病例为:肉髯水肿及关节炎等。

  • 标签: 综合防治 禽霍乱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 简介: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各种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本病一旦发作常呈急性败血性经过,尤其对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伤害更大,常见急性死亡。剖检变化常以肝脏针尖大小坏死点、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脑炎和卵泡出血为特征。

  • 标签: 禽霍乱 病例报告 败血性传染病 出血性败血症 禽巴氏杆菌病 急性死亡
  • 简介:1发病情况2011年2月下旬.我镇一养殖大户饲养的1000只198日龄蛋鸭,发生了以瘫痪、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发病鸭群是春节后育雏的第一批开产蛋鸭.育雏期生长良好.

  • 标签: 产蛋鸭 鸭霍乱 诊治 发病情况 养殖大户 育雏期
  • 简介:鹅、鸭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禽霍乱病,早春,气候变化突然,是巴氏杆菌的繁殖流行季节。如果禽舍内卫生清理不及时,常引起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因此,在配种结束后应积极地做好预防。1巴氏杆菌的形态巴氏杆菌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对水禽致病的主要类型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形态为两端钝圆,中间微鼓;长1~1.5μm,宽0.3~0.6μm,有荚膜,

  • 标签: 禽霍乱 卫生清理 气候变化 肉汤培养基 菌体形态 普通培养基
  • 简介: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 标签: 陆生野生动物 疫病监测 疫源 防控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管理
  • 简介:霍乱对于散养鸡的影响很大,可引起鸡群出现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因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尤其在春秋季节天气转换突然,更容易发作.关于散养鸡霍乱的防治笔者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 标签: 散养鸡 禽霍乱 防治
  • 简介:霍乱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统称为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为出败。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家禽毒力强,有好多分型,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对环境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2~3d死亡。今年4月份我镇一种鸭场,发生了慢性霍乱病,经3个周的调理才控制本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禽霍乱 种鸭场 诊治 慢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菌性传染病
  • 简介:2009年8月18日,养鸡大户李某前来求助,说其鸡场这几天突然大量死鸡,用土霉素按0.02%拌饲喂和用黄连,黄苠、大黄、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煎汤饮用无明显治疗效果,鸡群日死亡量逐渐增大,损失惨重。

  • 标签: 鸡霍乱 诊治 清热解毒 治疗效果 土霉素 板蓝根
  • 简介: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病时间短,患鸡无明显症状,剖检变化为肝脏有坏死灶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经鸡的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近期笔者接触到一例典型病例,现将防治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禽霍乱 土鸡 顽固性 禽出血性败血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诊治
  • 简介:霍乱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烈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因条件剧变而发生.本病易出现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尤其对农村散养鸡危害极大,常给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人现将于2005年5月在兽医门诊中诊治一例因鸡霍乱病引起的鸡大量死亡的病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散养鸡 霍乱病 诊疗报告 败血性传染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经济损失
  • 简介:本文主要从病猪的流行特点、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诊断和治疗对急性猪肺进行介绍,并提出规范引进、清洁消毒、科学免疫、饲料营养、温度控制、隔离治疗病猪等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猪肺疫 流行特点 剖检病变 防控
  • 简介: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感染是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904年Riemer首次报道鹅发生本病,并称之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cemiaanserumexsudative);1932年Hendrickson和Hilbert首次报道位于纽约长岛的北京鸭发生本病,当时认为是一种新病,被称作"新鸭病"(Newduckdisease).

  • 标签: 鸭疫里默氏菌 鸭传染性浆膜炎 生物学特性 基因型 菌种 病原菌
  • 简介:1临床症状鸡新城潜伏期一般在3~5d。临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病例比较少见,多突然发病,发现时已死亡。急性型在该病流行时较为多见,病鸡突然不食或减食。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垂头缩颈、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冠、肉售呈暗红或紫黑色。体温升高可达43℃~44℃。

  • 标签: 鸡新城疫 防治 亚急性 临床症状 临诊症状 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