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多种层析方法,从东亚钳蝎蝎毒干粉中分离得到一个高纯度的蝎毒多肽,HPLC图谱显示为一单峰。氨基酸组成分析为47aa。

  • 标签: 东亚钳蝎 蝎毒多肽 HPLC
  • 简介: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功能制剂,分为无机、有机和天然抗菌剂3种类型。有机抗菌剂是合成类有机物,该类抗菌剂来源丰富,初始杀菌力强,抑菌杀菌效果明显,但毒性大,抗菌长效性、耐热性较差,易迁移,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等,其研究开发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夏金兰等,2004)。天然抗菌剂有资源丰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需要通过提取、纯化获得,利用成本高,

  • 标签: 无机抗菌剂 抗菌机理 天然抗菌剂 资源丰富 有机抗菌剂 杀菌性能
  • 简介:那西肽是含硫环状多肽类抗生素,不但能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效率,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对环境影响小,对人畜安全,符合当前人们对饲料添加剂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饲用抗生素换代品。笔者对那西肽的理化性质、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3个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含硫多肽 多肽类抗生素 类抗生素西
  • 简介:研究了猪血血红蛋白经酶解制备的多肽-Fe对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分别测定血清中的ALT,AST,肝脏中的GSH-Px,蛋白质,SOD,MDA。结果表明,多肽-Fe可以降低由于肝脏损伤而引起的血清中AST和ALT含量的升高,同时可抑制肝脏中GSH-Px活力降低,很好地抑制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形成及肝损伤后SOD代偿性升高。HE染色结果表明,多肽-F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Cl4造成的肝损伤。

  • 标签: 猪血血红蛋白 多肽-Fe 体内抗氧化
  • 简介:抗菌肽具有理化性质稳定、杀菌谱广、抗肿瘤等特点,在生防、医药及农作物抗病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家蚕中已鉴定了35个抗菌肽基因,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基因家族,即Cecropins、Moricins、Gloverins、Attaclns、Enbocins、Lebocins。本文综述了家蚕中各个抗菌肽家族的抗菌活性、结构与理化性质,以及基因结构等特点。

  • 标签: 家蚕 抗菌肽 基因 抗菌活性 结构 理化性质
  • 简介:对酶法制备的汉麻籽多肽粉进行急性毒性研究,以期为汉麻籽多肽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GB15193.3—2014),采用限量法对每只小鼠按20mL/kg·bw体积于12h内经口灌胃2次上述汉麻籽多肽粉的混悬液,2次总剂量达20000mg/kg·bw。对受试小鼠进行连续14d观察,期间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表现,亦无死亡发生;对小鼠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未见脏器异常改变。结果表明,汉麻籽多肽粉对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

  • 标签: 汉麻籽多肽粉 小鼠 经口急性毒性
  • 简介:8月4日媒体报道.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表示,越南将在2018年开始,所有生鲜类产品和养殖类产品全面停止使用抗菌剂.但不包括饲料类产品。到2020年全面实现畜牧业禁用抗菌剂。同时,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还会针对此举对畜牧业、水产业和食品安全方面修订法案或制定新的法案。

  • 标签: 抗菌剂 越南 农村发展 食品安全 畜牧业 产品
  • 简介:以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公司沙棘维生素P粉提取工艺流程为主线,研究了由中性蛋白酶法、沙棘汁有机酸分步水解大豆蛋白制取沙棘维生素P多肽的工艺路线和方法。实验以水解度和分子量为指标,确定了联合水解的最适工艺。本实验得到的沙棘维生素P多肽产品,可作为营养保健产品直接食用,为沙棘和大豆蛋白的高附加值加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沙棘 大豆蛋白 维生素P 多肽 水解 加工技术
  • 简介: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副教授主持的“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近3年的系统研究,在核桃多肽分离及产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一是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 标签: 产品加工技术 成果鉴定 核桃 分离 多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简介:胶原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胶原多肽的概况、功能特性及研究现状:阐述了胶原多肽住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标签: 胶原多肽 化妆品 应用
  • 简介: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一、明确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是发挥抗菌药疗效的重要保证。滥用抗菌药可产生不良后果,既可产生敏感的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能使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以临床诊断为依据。二、根据药物特点,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抗菌药在机体内要发挥杀灭或抑制的作用,必须在靶组织或器官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因此,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给药途径既应根据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又应根据病情适当选择,严重感染多用注射给药,一般感染和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内服为宜,但严重消化道疾病伴有菌血症时,可选择内服与注射法给药并用,奶牛乳腺炎和子宫内膜炎宜用局部注射法给药。三、慎用抗菌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常用抗菌药对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无效。真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应对症选择用药。2.病情轻、病因不明的感染不宜轻易使用抗菌药物。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尽量减少长时间应用,污染场地应严格消毒,控制耐药菌株传播。使用抗菌药物,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宜用窄谱抗生素决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菌药有效时,决不用多种抗菌药;将...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菌药临床
  • 简介:抗菌肽是指核糖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10^4以下。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它包括cecropins、defensins等。10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出第一种杀菌肽,并将其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此后人们又在细菌、真菌、两栖类、哺乳动物、植物和人类中相继发现并分离得到了抗菌肽。

  • 标签: 抗菌肽 CECROPIN 相对分子质量 多肽类物质 抗菌活性 哺乳动物
  • 简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指同时或在同一时间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抗菌效能增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抗菌效能降低、消失(拮抗作用)或出现不应有的不良作用.本文就抗菌药物为什么要联合应用、怎样评价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及注意事项作一简介,以期对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所了解.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药理基础 拮抗作用
  • 简介:1根据适应症选择药物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临床诊断、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根据症状轻重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现将部分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介绍如下: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原则 致病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临床诊断 临床疗效
  • 简介: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抗菌后效应 临床用药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最低杀菌浓度 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