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max高嵌体用于后牙大面积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156例,根据根管治疗后修复方式分为全冠修复组(74例)和E-max高嵌体修复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修复满意度。结果修复后,两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和修复后,全冠修复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与E-max高嵌体修复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max高嵌体修复组修复优良率(96.34%,79/82)高于全冠修复组(89.19%,55/7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max高嵌体修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4%,2/82)低于全冠修复组(14.86%,1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05)。E-max高嵌体修复组修复满意度(97.56%,80/82)高于全冠修复组(89.19%,6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修复和E-max高嵌体修复对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修复疗效相当,但E-max高嵌体修复后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易被患者选择和接受。

  • 标签: 根管治疗术 E-max高嵌体 全冠修复 后牙大面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椅旁CAD/CAM IPS e.max CAD高嵌体修复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病例,并观察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随机选择120例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用椅旁 CAD/CAM 进行蓝瓷高嵌体直接修复。制作完成后用BISCO光固化全瓷粘结套装粘结高嵌体。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SPHS)对蓝瓷高嵌体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120颗患牙中,高嵌体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回访前3,6个月所有病例均较成功,在修复体密合性好,边缘未着色,未见修复体有折裂、脱落及未发生继发龋。12个月回访时其中1例发生修复体脱落,1例嵌体邻面出现牙龈乳头炎,均未发生嵌体本身折裂。根据病例短期随访,目前本研究结果,CAD/CAM蓝瓷高嵌体能够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及邻接关系。能够达到临床所需的抗压强度。

  • 标签: CAD/CAM IPS e.max CAD 高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