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 标签: 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对策;方法:针对32名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进行研究。对所有病人采取气管切开术,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实施气管切开治疗和护理,成功治愈30名病人,死亡2名,治疗成功率为93.8%。结论: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并予以有效的护理,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运用效果理想,且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体位管理对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颅脑外伤、段脊髓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体位管理,并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实验组咳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 MIP、MEP 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而对照组的MIP、MEP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实验组患者的FEV1、PEF、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 ,且实验组的FEV1、PEF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体位管理对脑损伤(脑出血、颅脑外伤、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体位管理 气管切开术后 呼吸功能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体位管理对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颅脑外伤、段脊髓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体位管理,并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实验组咳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 MIP、MEP 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而对照组的MIP、MEP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实验组患者的FEV1、PEF、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 ,且实验组的FEV1、PEF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体位管理对脑损伤(脑出血、颅脑外伤、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体位管理 气管切开术后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以及法医临床鉴定。方法:选取了2015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法医鉴定中心受理的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案件24例。对纳入对象的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开展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4例无骨折脱位型损伤被检者中,伤病关系分析有10例为同等作用,5例为主要作用,5例为次要作用,4例未进行伤病关系分析。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被检者均需要进行伤病关系的分析,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可以给出合理有效的伤病参与度结果。为之后工伤等评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成年人 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21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排痰量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坠积性肺炎 排痰量
  • 简介:摘要:作为有创治疗,气管切开术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 ICU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急,免疫力较低,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以此保证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工作质量,优化救治效果。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损伤的案例,但该类案件中常发现被鉴定人存在颈椎退变病史,针对此类案例,如何得出准确、公正的鉴定意见往往成为一大难题,案件办理过程中也往往会收到各方的不同意见,故笔者通过以下案例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鉴定方法。

  • 标签: 法医临床 颈髓损伤 伤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96例因交通事故造成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方法:收集96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被鉴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程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分析。结果:96例伤者中,有82例伤者进行了道路交通事件评残鉴定,10例伤者进行了工伤评残鉴定,4例伤者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结论:通过对本次的96例由于交事故事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伤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医学的诊断以及法医学的鉴定来判断,只是法医学的伤残评定没有直接的条款,需要比照相关的条列来判定伤残的等级。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 交通事故 颈髓损伤 伤残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科学评估加速康复护理实施的质量提供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法、质性访谈法及文本内容分析法,初步形成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3— 6月选取在北京、山东、黑龙江及内蒙古19家三级医院从事损伤围手术期管理的25名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通过对25名专家的函询,最终构建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25/25),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8,2轮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4、0.26,最终构建的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8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可用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质量的评价。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颈髓损伤 加速康复外科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对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卒中气管切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系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后,在气道统计指标恢复情况等方面,其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 护理效果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脱机后序贯通气的价值及其护理措施。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科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脱机后序贯通气用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对照组行常规氧疗。对比PaO2等指标。结果:关于PaCO2和PaO2与脉氧饱和度,脱机4h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42.65±3.14)mmHg、(90.62±3.28)mmHg、(98.21±0.96)%,和对照组(48.64±4.26)mmHg、(82.05±4.67)mmHg、(94.35±1.48)%相比更好(P<0.05);脱机24h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40.31±4.29)mmHg、(93.48±4.17)mmHg、(98.67±0.74)%,和对照组数据(45.14±3.67)mmHg、(86.34±5.12)mmHg、(95.46±0.89)%相比更好(P<0.05)。关于再次上机率,试验组数据3.4%,和对照组数据17.2%相比更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脱机后序贯通气用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法,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再次上机率也更低。

  • 标签: 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 护理 颅脑损伤 序贯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05——2022.02呼吸内科或ICU收治老年呼吸衰竭病人共计68名,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各34名)予以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案。常规组对象行经鼻气管插管,实验组对象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痰痂堵塞率、撤机时间。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痰痂堵塞率、撤机时间更低,P<0.05。结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可通过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改善呼吸功能,而气管切开更能提高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排出,提高撤机成功性。

  • 标签: 老年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经鼻气管插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环节优化吸痰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2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优先吸痰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优化吸痰方式 血气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吞咽功能训练,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护理 吞咽功能训练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损伤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例损伤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伤病关系及参与度。结果:案列1中,被鉴定人认为外伤与自身退变共同作用致目前不良后果,所起作用基本相当,建议外伤为同等作用;案例2中,本次外伤系轻微作用,疾病占主要作用。结论:在损伤涉及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被鉴定人受伤过程及受伤机制,根据被鉴定人伤临床表现特点及与其伤前比较有无加重、影像学资料及电生理检查,明确脊髓损伤及自身颈椎疾病(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病及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等情形)的严重程度,综合评定伤病关系及参与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气道湿化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接诊气管切开病人7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是8.33%,和对照组30.56%相比更低(P<0.05)。关于气道湿化适中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4.44%,和对照组的58.55%相比更高(P<0.05)。 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的数据是(98.14±1.25)分,和对照组(92.58±2.6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用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更好。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并发症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对急性损伤(CSCI)患者术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手术后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的急性CSCI患者23例(试验组),另外选择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与试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例(健康对照组)。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DTI扫描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指数量表(MBI)评定。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后行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比较2组受试者损伤区、损伤区远端DTI参数,试验组患者手术前后DTI参数、上肢运动ASIA评分和MBI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试验组患者术前DTI参数与术前上肢运动ASIA评分、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试验组患者术前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前损伤区、损伤区远端FA值较低,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损伤区远端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前损伤区FA值较低,ADC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2个区域FA值、上肢运动ASIA评分及MBI评分较高,ADC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I患者术前损伤区及损伤区远端FA值与术前上肢运动ASIA评分、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损伤区FA值预测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783~1.000,P<0.001);术前损伤区远端FA值预测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AUC为0.842(95%CI:0.682~1.000,P<0.001)。结论DTI参数FA值和ADC值是检测CSCI的敏感指标;术前损伤区FA值和损伤区远端FA值均可用于预测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但前者的效能优于后者。

  • 标签: 颈髓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