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3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以及昏迷程度较于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和GCS评分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2.63<14.71%)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的康复护理,其对于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ICU转出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2015年在我院行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62例重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作以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71.0%(44/62)患者在5~21d拔管,25.8%(16/62)患者在12~36d拔管,2例因脑疝在置管48h内死亡。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娴熟的护理技术与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不仅能提高置管成功率而且还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对损伤康复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到 2016年 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损伤患者 10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50例,给予理疗康复治疗,研究组 50例,给予理疗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比治疗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在损伤康复治疗上,进行心理干预疗效显著,更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颈髓损伤 康复 物理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在伤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摘要此研究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引发因素和症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利用现代综合呼吸训练法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进行床旁他徒手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呼吸状况得以改善,同时可以对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显著提升。

  • 标签: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训练 护理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骨折脱位型损伤通过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之间我院收取的35例无骨折脱位型损伤病患,以上所有病患均经过X线或CT等检查,结果显示为病患未发生骨折,但是通过MRI检查显示所有病患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分析以上所有患者通过MRI检查的表现。结果所有35例病患中,经过MRI诊断后结果显示(1)脊髓信号存在改变情况如下3例脊髓未变化;17例髓内存在水肿;8例髓内出血;2例脊髓软化和囊性;(2)脊髓变化形态11例损伤肿胀;17例脊髓损伤存在压迫且发生变化;6例损伤脊髓发生萎缩。结论MRI是临床上诊断无骨折脱位型损伤最可靠、准确性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无骨折 脱位型 颈髓损伤 MRI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行周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38例安全渡过急性期,有3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避免人为造成继发感染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至今在我科进行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4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5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3例抢救成功,其中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经积极治疗呈植物生存状态;43例痊愈出院。生存的43例患者无导管堵塞、气道狭窄、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仅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感染征象,加强口腔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合理湿化气道,给予充分吸痰,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并截瘫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统计60例损伤患者并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损伤并截瘫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以肺部感染及低钠血症最为常见,治愈复发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入院时做好高危因素的评估,早期积极采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髓损伤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显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 全程优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收治的 7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 X组( n=35)和 Y组( n=35)。 X、 Y两组均采用气道间断滴药, Y组进行常规氧气雾化吸入, X组进行高频雾化吸入。 对比两组的吸痰次数、痰液成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Y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X组无显著差异( P>0.05);与 Y组的吸痰次数、痰液成分比较, X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频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降低痰液粘稠度,湿化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雾化吸入 效果
  • 简介: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气道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气道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气道护理。优质气道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气道切开 机械通气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泡沫敷料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换药中,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至2017年6月气管切开患者共66例归于研究目标,按照入院日期为单号归入对照组,按照入院日期为双号归入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切口发红例数和切口感染例数,记录2组患者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及每次更换耗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发红例数和切口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呈现P<0.05的数据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及每次更换耗时对比对照组患者,呈现P<0.05的数据差异性。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换药中采取泡沫敷料具备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泡沫敷料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环境干预、加强手卫生、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37.7%,对照组为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气管切开术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方法收取我院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1月30日,并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持续氧气喷雾装置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加热气道湿化。结果(数据要改)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12.41±1.99)KPa、血氧饱和度(95.75±4.01)%、呼吸频率(20.23±3.15)次/min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加热气道湿化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症,还能改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加热气道湿化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