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位29岁女性护士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期间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扎破手指。因担心职业暴露感染口服洛匹韦/利托韦片(洛匹韦200 mg/利托韦50 mg)2片,2次/d。首次服药4 h后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颜面部肿胀。给予氯苯敏片8 mg口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肌内注射。服药后8.5 h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腹痛、腹泻,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5.2 ℃,心率87次/min,呼吸22次/min,脉搏微弱,四肢发冷,血氧饱和度0.93。诊断为洛匹韦/利托韦致过敏性休克,给予静脉扩容、鼻导管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5 h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08/89 mmHg,次日皮疹消退。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职业暴露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洛匹韦/利托韦(LPV/r)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几项体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LPV/r有抑制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作用,但也有研究并未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活性或活性较弱。2篇文献报道了LPV/r治疗SARS有一定临床疗效,1篇文献报道了LPV/r治疗1例MERS患者取得成功。近来也有少量LPV/r治疗COVID-19的报道,但是均尚缺乏高质量的对照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敏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敏含量均匀度。方法 色谱柱为迪马 Diamonsil-C18( 4.6*250*5u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铵 11.5g,加水适量使溶解,加磷酸 1ml,用水稀释至 1000ml) -乙腈( 75:25);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 262nm;进样量 20ul,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 小儿氨酚黄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敏线性范围为 8-28ug/ml,相关系数为 0.9997。平均回收率为 100.6%, RSD=0.97%。结论 本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定小儿氨酚黄敏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敏含量,重现性好,稳定可靠。

  • 标签: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马来酸氯苯那敏 含量均匀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匹韦/利托韦(LPV/r)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过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就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中提出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5条原则,将与LPV/r的关联性判定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定义为LPV/r相关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1级轻度,2级中度,3级严重,4级危及生命,5级死亡;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LPV/r的疗程为2~12 d,中位疗程6 d;发生LPV/r相关不良反应者18例,发生率为64.3%。18例患者中,LPV/r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者14例(1级13例,2级1例),心动过缓2例(均为2级),急性溶血和肝损伤各1例(均为3级),无4或5级不良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28)。13例发生1级不良反应者未影响治疗,继续用药2~7 d后自行缓解;5例发生2或3级不良反应者均停用LPV/r,其中4例接受了对症治疗,2~10 d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3%。LPV/r主要导致轻度胃肠道反应,也可导致心动过缓、急性溶血和肝损伤,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性教育虽然在校园普遍开展,特别是在政策上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不能深入进行,我国的性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全面的了解练塘镇安中学学生的性教育现状,掌握相关情况,并分析原因,本文对150名学生,以调查问卷为主,结合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解性教育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 初中生 问卷调查 性教育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洛匹韦/利托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AE报告数据中LPV/r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大于1的AE,并对AE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库共收到LPV/r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13 335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55个,涉及AE报告7 718例。涉及AE报告数占比居前2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13.6%(1 051/7 718)]和"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11.7%(899/7 718)],但在"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所涉及的1 051例AE报告中与妊娠期药物暴露有关者为998例,占95.0%;信号数占比居首位的系统器官为"各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疾病"[16.3%(74/455)]。另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AE共144例,在AE报告数中排第7位。结论检测出LPV/r妊娠期用药相关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异常等风险信号,提示应关注孕妇和婴幼儿使用LPV/r的风险。LPV/r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 作者: 郑小卫 陶刚 张轶雯 杨国浓 黄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 310022 ,浙江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22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001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洛匹韦/利托韦(LPV/r)是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剂,又是多种CYP450酶底物,此外还是P-糖蛋白的抑制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与很多抗肿瘤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药品说明书仅列举了少数抗肿瘤药物与LPV/r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信息严重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抗肿瘤药物及常用辅助药物和LPV/r的相互作用及处理建议。

  • 标签: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洛匹韦利托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韦利托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韦利托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韦利托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79)。洛匹韦利托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 P=0.30)。洛匹韦利托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韦利托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有效性研究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阿比多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洛匹韦/利托韦(LPV/r)及阿比多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的17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LPV/r组59例、阿比多尔组36例、LPV/r与阿比多尔合用组25例及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的常规治疗组5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结果LPV/r组、阿比多尔组、合用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10.20±3.49)、(10.11±4.68)、(10.86±4.74)、(8.44±3.51)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56,P=0.058),且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肺部感染影像学改善率也无明显差别(P>0.05)。但4组治疗7d由普通/轻型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χ2=9.311,P=0.017):合用组(24.0%,6/25),阿比多尔组(16.7%,6/36),LPV/r组(5.4%,3/56),常规治疗组(5.2%,3/58)。使用抗病毒药物的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χ2=14.875,P=0.002)。结论未发现LPV/r和阿比多尔能促进COVID-19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或改善症状,联用LPV/r和阿比多尔可能不利于病情改善,尤其需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阿比多尔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痛风采用依托芬酯凝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3 月 ,选取 痛风患者 8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40 例为控制组,双号 40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基于此试验组联合 依托芬酯凝胶治疗 。比较两个组别 VAS 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两个组别治疗后 2d 、 4d 、 6d 时 VAS 评分 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但两个组别治疗前 VAS 评分、不良反应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痛风采用依托芬酯凝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痛风 依托芬那酯凝胶 秋水仙碱 临床效果
  • 作者: 江华 邓洪飞 王宇 刘展 孙明伟 周平 夏琪 Lu Charles Damien 曾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ICU,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基于既往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而探索洛匹韦/利托韦(LPV/r)用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中文医药类报刊、WHO以及美国和中国CDC网站、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检索时间范围为2003年1月到2020年1月24日。研究纳入标准:研究纳入标准:(1)研究为比较洛匹韦/利托韦与安慰剂/标准治疗方案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综合征(MERS)患者;(2)临床结局进行评价临床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3)诊断根据WHO公布的确诊或疑似SARS或MERS病例的诊断标准,但不排除流行初期诊断为感染的病例;(4)对同一研究多次发表的报告,我们从提供最详细信息的报告中提取资料;(5)指南性文件,包括:临床指南、国家级学会/团体的专家共识。排除标准:(1)仅有摘要无全文的文献资料以及数据不完整无法利用的文献;(2)离体细胞试验。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研究设计、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方案、结局(包括死亡、并发症、症状、生活质量、激素的使用、胸部影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潜在相关文章230篇,初筛后获得44篇文章,最终纳入4个研究。结果提示LPV/r的药物方案的早期应用能够降低SARA患者病死率,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对控制患者治疗后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LPV/r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2019-nCoV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LPV/r早期用于2019-nCoV新型肺炎的临床效应。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抗病毒治疗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洛匹韦/利托韦(lopinave/litonawe, LPV/r)为骨干药物,联合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 FTC)/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AF)FTC/TAF的联合抗病毒方案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分为前瞻性干预队列(T1)和历史对照队列(T2)两组。T1组拟纳入确诊NCP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90例,入组患者均为接受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均采用LPV/r+FTC/TAF联合用药。T2组为接受LPV/r抗病毒治疗的历史病例匹配组,共9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发展成为ARDS率及住院时间等主要结局指标。结论本试验是一项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有望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更加高效和快速的抗病毒疗法,本研究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帮助其筛选有效治疗药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FTC /TAF) 生存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简称 PAH )患者行西地非治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64 例 PAH 患者。以治疗方法为标准, A 组行西地非治疗, B 组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A 组的心脏指数(简称 CI )、平均肺动脉压(简称 mPAP )水平优于 B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为 PAH 患者选用西地非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恢复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贝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贝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高血压
  • 简介:摘要TNF抑制剂治疗炎性关节病在我国已有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传统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AS、RA患者,TNF抑制剂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于育龄期患者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妊娠患者、欲生育的男性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国际上报道较少,国内则缺乏相关资料。本文报道2例TNF抑制剂治疗AS的妊娠患者和欲生育的AS男性患者,并探讨TNF抑制剂对生育安全性的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依那西普 育龄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 12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入院日期为 2017年 2月 -2019年 8月,选用数字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观察组(例数: 62)及对照组(例数: 62)两组,对观察组采用贝普利、氨氯地平联合疗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单一贝普利治疗,本次治疗效果判定指标为血压水平(收缩压指标、舒张压指标)、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组间患者血压水平相比对,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显著(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水平结果具有明显优势(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结果具有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应用贝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疗法,能够稳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比观察指标可看出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治疗原发性高血中应用。

  • 标签: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 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9例,对照组单用贝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 75.86%;差异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 127.4±12.1) mmHg、( 81.5±10.7) mmHg;对照组分别为( 142.6±11.8) mmHg、( 89.7±10.4) mmHg;差异显著, 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