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分析在老年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在医院 老年科实习的 50名护生为观察对象,按照带教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25,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法)与案例组( n=25,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案例分析)。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以及对自我评价的分数。结果 案例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案例组的临床护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老年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分析,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利于提升实习护生临床工作能力。

  • 标签: 临床护理 护理带教 案例分析法 老年科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根因分析(RCA)调查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方法 2020年6月10日—30日某院骨科发生的3例手术部位感染,采用根因分析调查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医院感染管理部联合骨科及手术室针对根本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继续追踪1个月查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根因分析找到引起此次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有:病人自身问题,如年龄过大,伴基础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术中操作不够轻柔;引流管安置位置及拔管时间无统一标准、以及手术室未严格执行进修人员的出入管理等。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后,该科7月未再发生感染病例。结论 根因分析应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结果是有效的。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根因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不良事件,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后,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由 0.30%降至 0.15%,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根本原因分析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 (ECLIA) 与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的效果。 方法:选取 320例高危 HIV血液样本,均经 CLIA、 ELISA检测,将 HIV确认中心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320 例高危 HIV 血液样本中 HIV 抗体阳性 9 例,阳性率为 2.81 %;在 9 例 HIV 抗体阳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阳性 8 例, ELISA 检测阳性 7 例;在 311 例 HIV 抗体阴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阴性 298 例, ELISA 检测阴性 296 例; CLIA 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 结论:在 HIV 抗体检测中 CLIA 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艾滋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根因分析对导管滑脱护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善策略。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9年失智症护理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Biosis Preview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词为"dementia"、"Alzheimers disease",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类别选项限定为护理。结果共检索到2 883条文献记录,提取含关键词信息的文献共计2 560条。统计得出高频(≥85次)关键词38个,占总频次累计百分比为35.39%。共词聚类分析得到5个研究热点:失智症照护模式和管理、失智症疾病管理、失智症风险管理、失智症症状管理、失智症末期照护。结论近10年来失智症相关护理研究集中探索了护理实践在失智症照护、干预、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为拓展失智症领域的护理实践和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失智症 护理研究 共词 聚类分析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比较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的结果。方法:以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本地区抽查的 1258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检测,完成检测后对血液样本实施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研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差异( 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免疫均可有效检测艾滋病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免疫 ;艾滋病抗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in HIV antibody detection. Methods: 1258 HIV high-risk groups in our region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After the detection, the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 > 0.05). Conclusion: both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can detect HIV antibody eff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优化的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护理带教优化后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带教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基于SWOT分析优化传统护理带教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带教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SWOT分析法 心内科 护理带教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应用态势分析的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 201 8 年 12 月至 201 9 年 11 月 间收治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84 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 双盲将其 分为 参照组 和 研究组 , 参照组 42 例、研究组 4 2 例 。 其中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态势分析护理 。 对比二组 患者 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 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 患者 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 差异显著 ( P<0.05 ) , 具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应用态势分析 能够有效缩短诊救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态势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中利用根因分析的效果。方法 用2018年5月-2019年10月于院内治疗的88例置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掷硬币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3例和4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根因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明显略少;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略高,参照组不及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导管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血站进行检验的患者 100人。对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为实验组,对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检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 FT4(游离甲状腺素)、 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SH(甲状腺刺激激素)、 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总甲状腺素)检出率,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FT4的检出率为 100%、 FT3的检出率为 100%、 TSH的检出率为 98%、 TT3的检出率为 98%,TT4;对照组 FT4的检出率为 92%、 FT3的检出率为 92%、 TSH的检出率为 90%、 TT3的检出率为 90%。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体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甲状腺疾病有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疾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我院收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检测,对比观察FT3、FT4、Tg、TSH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T4、FT3、Tg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目前我院出现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根因分析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在 2015.1月 ~2020.1月期间我院发生的 37例儿科不良事件,将 37例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以及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对 37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分析,可知输液渗漏、给药错误、跌倒坠床是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事件,其发生率分别为 29.72%、 24.32%、 18.91%;对出现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可知,三岁以下患儿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 54.05%,其次是 3~6岁的发生率较高,为 27.02%。结论 :使用根因分析发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完善全名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完善儿科的临床护理管理。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8年我国亚健康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亚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2001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亚健康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Excel、IBM SPSS 22.0、中医药数据关联分析平台软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到相关文献408篇,截取高频关键词38个。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近18年国内亚健康形成了3个研究热点:亚健康量表的研制、亚健康现患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亚健康疾病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结论现阶段亚健康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形成了3个较为稳定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今后的研究中,亚健康量表研制方面应将调查人群的广泛适用以及调查内容的多维全面纳入考虑,加强对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纵向比较以及同一人群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深入挖掘、试验更多有效的亚健康干预措施。

  • 标签: 聚类分析 亚健康 共词分析 热点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与安宁疗护相关文献,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766篇,截取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安宁疗护的7个热点:绝症晚期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和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获得的社会支持;安宁疗护模式的升级;预先指示和预立医疗计划的推广实施;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知信行的调查和相关培训;安宁疗护转诊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安宁疗护中的疼痛管理。结论近年来安宁疗护受到持续关注,但我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了解到国际上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以供国内安宁疗护研究者参考。

  • 标签: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舒缓医疗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在老年人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 3年来老年人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优质项目,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骨图分析对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药物管理方法对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观察两组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与老年人用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应用效果与老年人用药后的生活质量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鱼骨图分析的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提升老年人用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被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鱼骨图分析法 老年人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医改背景下山东省乡村医生脆弱性水平现状。方法于2015年10—11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乡村医生的脆弱性状态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乡村医生基本情况、环境源扰动、工作源扰动、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内在应对力6个分问卷。采用均数和标准差对乡村医生的扰动力及应对力水平进行描述。采用象限分析对乡村医生所处脆弱性状态进行分析;采用集对分析计算乡村医生的脆弱性指数,采用样本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脆弱性指数得分对乡村医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乡村医生受到的总体扰动力为(3.39±0.46)分,执业风险对其贡献度最大,为19.95%。乡村医生对扰动的应对力得分为(3.33±0.40)分,经济支持对其贡献度最小(4.09%)。经集对分析,乡村医生脆弱性总体得分为(0.49±0.06)分,处于中等水平。聚类分析显示,27.2%(277/1 018)的乡村医生的脆弱性水平属于"较高"状态,30.3%(309/1 018)处于"中等"状态。象限分析显示,35.5%(361/1 018)的乡村医生处于危机型脆弱性状态。结论当前乡村医生脆弱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乡村医生面临的环境源扰动力相对较高,获得的情感性支持较多,而工具性支持力相对不足。

  • 标签: 卫生人力 乡村医生 脆弱性 集对分析 山东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壁厚分析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临床诊断为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的29例患者资料。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1.8岁(5~54岁)。骨延迟愈合25例,骨不连4例(肥大型2例,萎缩型2例)。复查患者CT资料,采用Mimics 2.0软件,利用四维壁厚分析对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患者在骨愈合不同阶段的CT数据进行三维模拟仿真计算,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骨折段的骨愈合程度,结合时间的变化规律,辅助诊断股骨骨愈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临床诊断进行二次修正,并观察最终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4年(平均14.9个月)随访。29例患者临床诊断:骨愈合13例(44.8%),骨延迟愈合12例(41.4%),骨不连4例(13.8%)。经四维壁厚分析修正诊断:骨愈合9例(31.0%),骨延迟愈合18例(62.1%),骨不连2例(6.9%)。两种方法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9,P=0.031)。结论四维壁厚分析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是可行的,可以定量分析骨愈合的程度,为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骨折愈合 骨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 四维壁厚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ariPOCⒸ多重分析与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ence assay,DFA)检测肺炎患儿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估mariPOCⒸ的检测性能。方法采集肺炎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ariPOCⒸ多重分析和DFA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为参比方法对两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0名肺炎住院患儿,mariPOCⒸ多重分析和DFA总阳性率分别为40.25%、38.25%。mariPOCⒸ多重分析与DFA的阳性一致率为92.16%,阴性一致率为91.90%,总一致率为92.00%。其中有32例不一致结果,用实时荧光PCR进行确认,20个结果与mariPOCⒸ一致,12个与DFA一致。mariPOC®多重分析与real-time PCR相比较,敏感度为93.06%,特异度为100.00%,总符合率达97.00%。结论mariPOCⒸ与DFA镜检法相比,在肺炎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检测性能良好,与real-time PCR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良好,mariPOCⒸ多重分析具有敏感性高、检测快速、智能等明显优势,可有效应用于临床检验。

  • 标签: 快速抗原检测 呼吸道病毒 mariPOCⒸ多重分析法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关键基因。方法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中,获取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数据GSE54514,采用R语言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包构建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并对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622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该模块中的基因与髓系细胞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相关;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通过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在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筛选得到15个枢纽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脓毒症预后高度相关的15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与调节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基因 计算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