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状叶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状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状叶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状叶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状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状叶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状叶肿瘤切除、部分状叶切除及腹腔镜状叶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胰体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切除或内镜超声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胰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初诊时血清CEA及CA19-9水平、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治疗方式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24例;血清CEA水平升高36例,CA19-9水平升高46例;TNM ⅠA期8例、ⅠB期4例、ⅡA期4例、ⅡB期4例、Ⅲ期8例、Ⅳ期36例。采用对症治疗18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18例,综合治疗(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2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清CEA及CA19-9水平、TNM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胰体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HR=2.536)及综合治疗(HR=0.285)是影响胰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综合治疗的TNM Ⅲ+Ⅳ期胰体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95%CI 21.416~28.584),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 7.246~14.754),对症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95%CI 3.819~8.181),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较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M分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胰体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可能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骶藏毛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骶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藏毛窦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26例良性和交界性肿瘤而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开放性保脾的胰体切除术,8例行腹腔镜下保脾的胰体切除术;15例保留脾动静脉,11例切断脾动静脉。术后7例(26.92%)发生胰瘘。无围术期死亡。结果表明,对无法行摘除术的胰体良性和交界性肿瘤患者,行开放或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虽然手术难度大,但仍是最佳选择。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胰体尾切除术 脾脏 胰瘘
  • 简介:【摘 要】探讨 1例骶部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伤口护理专业小组的个体化管理,多学科协助处理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在患者住院期间由营养、心理、医护,对伤口进行动态评估及治疗、有效减压等处理,并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该患者带入的3期压力性损伤痊愈。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个案护理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在胰体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微创胰体切除术的5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48.2±16.9)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胰体切除术组(即机器人组,n=18)和腹腔镜胰体切除术组(即腹腔镜组,n=35),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诊断均为胰体良性及交界性病变。比较两组保脾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等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13例(72.2%)患者保脾成功,腹腔镜组15例(42.9%)患者保脾成功,机器人组保脾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3)。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104.4±69.3)ml、术后排气时间(3.7±1.0)d,少于腹腔镜组(199.4±102.9)ml、(4.8±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发生并发症7例(38.9%),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14例(40.0%),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6,P=0.938)。结论机器人辅助胰体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保脾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伴语言障碍儿童状核头改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4例ASD伴语言障碍儿童资料为病例组,同期30名健康儿童资料为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脑体积差异,两组双侧和右/左(R0)状核头DK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弥散系数、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Da)、径向弥散系数、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径向弥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的比较利用协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状核头DKI参数值与沟通、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白质和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沟通得分、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R0-Da值、左侧状核头Kr值、左侧状核头Mk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R0-Mk值小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儿童左侧状核头Kr与语言理解分数呈负相关(r=-0.514,P=0.004),左侧状核头Mk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均呈负相关(r=-0.701,P<0.001)、(r=-0.614,P<0.001),R0-Mk值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均呈正相关(r=0.481,P=0.007)、(r=0.410,P=0.025),ASD组儿童双侧状核头及R0-DKI参数值与语言评分均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DKI可用于评估ASD儿童状核头异常改变,其偏侧化改变影响语言正常表达。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弥散峰度成像 尾状核头 语言偏侧化 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
  • 简介:摘要胰瘘是胰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增加其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尽管目前术后胰瘘的分级诊断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对B级胰瘘诊断相对宽泛,需要进一步的分层以协助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疗。对于胰体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目前在术中操作、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等方面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胰体切除术后胰瘘的分级和预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瘘 手术后并发症 营养支持 预防和防护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Appleby手术和动脉鞘剥除技术治疗动脉受累胰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58例交界可切除或局部进展期动脉受累胰体癌患者资料。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M(IQR)]62(9)岁(范围:43~79岁)。其中31例行改良Appleby手术(DP-CAR组),27例行动脉鞘剥除的胰体癌根治术(SDT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比例、腹部症状、合并症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DT组术前3个月体重明显减轻的发生率更高[48.1%(13/27)比19.4%(6/31),χ²=5.431,P=0.020];DP-CAR组手术时间更长[310(123)min比254(137)min,Z=2.277,P=0.023]、联合器官切除比例更多[41.9%(13/31)比14.8%(4/27),χ²=5.123,P=0.041]、术后住院时间更长[15(10)d比11(5)d,Z=2.292,P=0.02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71.0%(22/31)比29.6%(8/27),χ²=9.876,P=0.003],主要表现在B、C级胰瘘的发生率更高[61.3%(19/31)比29.6%(8/27),χ²=5.814,P=0.020],其他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CAR组肿瘤最大径更长[4.9(1.5)cm比4.0(1.2)cm,Z=2.343,P=0.019],DP-CAR组与SDT组的R0+R1(<1 mm)切除率[84.0%(21/25)比90.0%(18/20),P=0.678]、淋巴结阳性率[12.0(23.0)%比9.0(18.0)%,Z=1.238,P=0.216]、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1.7个月比11.4个月,Z=0.019,P=0.892)及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6.3个月比13.7个月,Z=0.172,P=0.67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交界可切除或局部进展期动脉受累胰体癌患者行改良Appleby手术或联合动脉鞘剥除胰体癌根治术是可行的。动脉鞘剥除技术较改良Appleby手术可降低手术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两者长期生存未见差异。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交界可切除胰腺癌 胰体尾切除术 Appleby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由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牵涉较多腹腔脏器,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及技术难度,为此临床需要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术入路方式。本文主要探究腹腔镜下侧联合中央入路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治疗右半结肠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癌 右半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 中央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胰体切除术后胰瘘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 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行胰体切除术66例胰瘘带管出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体切除术后胰瘘带管出院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可以降低导管滑脱、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胰体尾切除术 胰瘘带管 延续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保脾胰体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28例腹腔镜胰体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D组12例、对照组16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胰体肿瘤切除手术,3D组保脾胰体切除手术12例,对照组保脾胰体切除手术5例、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切除11例。3D组的保脾手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手术时间[(202±53.8)min比(186.8±48.3)min]、术中出血量[(107.5±141.2)ml比(160.6±184.4)ml]、术后胰漏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2.5)d比(19.1±40.6)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高腹腔镜胰体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保脾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成像,三维 胰腺肿瘤 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拟行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将患者分为血流控制组(n=22)和常规组(n=23)。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伴随症状、高血压、糖尿病、病灶大小、病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控制组整体保脾率高于常规组(90.9%比52.2%,χ2=8.213,P=0.004),Clavien分级≥Ⅱ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2.7%比73.9%,χ2=9.911,P=0.002),术后平均住院日低于常规组[(9.6±4.5)d比(14.3±6.6)d,t=2.447,P=0.008]。结论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提高了腹腔镜下胰体切除术中保脾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 保留脾脏 血流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中静脉侧入路腹背侧联合显露在肝癌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LAHH)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9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44例肝癌行尾侧入路腹背侧联合显露肝中静脉的LAH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1±5)岁,年龄范围56~66岁。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9.3±33.4)min。术中出血量(113.8±31.0) ml,无术中输血。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56.1±7.1)min。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1.4)d。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8例。结论在肝癌LAHH中,经侧入路腹背侧联合显露肝中静脉有利于更好地显露肝中静脉,减少术中意外出血,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检查 半肝切除 肝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中计数脊髓圆锥末端侧椎体骨化中心计数(number of ossification centers,OCN)对闭合性脊柱裂及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17~41孕周正常胎儿961例(正常组)和产后证实的闭合性脊柱裂或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140例(异常组),在胎儿侧脊柱正中矢状切面上计数OCN。随机抽取50例正常胎儿行两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检验。统计并比较两组胎儿N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截断值。结果正常组中OCN随着孕周稍增加。17~20周时,绝大多数胎儿OCN在5~7之间;20周以上的胎儿中,99.9%的胎儿OCN≥6,97.1%的胎儿OCN≥7。异常组中93.0%的胎儿OCN<7,82.8%的胎儿OCN<6。除17~20周的亚组外,其他胎龄亚组正常组与异常组间OC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5为截断值时,OCN预测脊髓拴系综合征及闭合性脊柱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93.0%。结论计数脊髓圆锥末端侧椎体骨化中心个数是筛查脊髓圆锥位置的简便方法。绝大部分20周以上的正常胎儿OCN>6,当检查中发现OCN≤6时,应行进一步脊柱评估和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 脊髓圆锥 闭合性脊柱裂 脊髓拴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0例肝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0%(3/30),平均手术时间151 min(63~34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 ml(5~1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0±2.2)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27)。术后8周行胆道镜检查及取石,胆道镜取石次数(3.0±1.6)次,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7.4%(2/27),4例状叶胆管结石未取净,终末结石清除率85.2%(23/27)。术后随访24~48个月(中位35个月),27例均随访成功,其中1例因重症胆系感染于术后6个月死亡,余26例恢复顺利;23例取净结石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第24、36个月出现结石复发,2年结石复发率为4.3%(1/23)。本研究表明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在合并肝状叶结石的肝胆管结石治疗中,手术创伤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终末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优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野生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标志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Pg入血对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静脉注射Pg大鼠模型: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经静脉注射1.0×103 和1.0×10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的Pg菌液200 μl,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组大鼠均每周注射3次,连续8周。行为学检测:应用莫里斯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标志分子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母细胞和未成熟神经元标志分子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成熟神经元标志分子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阳性细胞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estin、DCX、NeuN的表达水平。结果学习和记忆能力:MWM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第5天到达平台时间高剂量组[22.83(16.00,38.34)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5.59(5.41,6.17)s](t=-11.17,P<0.001),低剂量组[9.85(8.75,21.01)s]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83,P=0.080);MWM空间探索实验中60 s内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高剂量组[1.50(1.00,2.00)次]显著少于假手术组[4.00(2.75,4.00)次](t=9.75,P=0.003),低剂量组[2.50(2.00,3.00)次]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0,P=0.382)。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对于nestin阳性细胞密度,低剂量组[(35.36±4.32)个/mm2]和高剂量组[(26.51±5.89)个/mm2]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59.58±14.15)个/mm2](t=24.21,P=0.018;t=33.07, P=0.005);DCX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低剂量组(0.007±0.002)和高剂量组(0.006±0.002)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011±0.001)(t=0.004,P=0.018;t=0.006,P=0.005);NeuN阳性神经元密度,高剂量组[(0.75±0.08)×103个/mm2]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13±0.14)×103个/mm2](t=0.38,P=0.017),低剂量组[(0.88±0.19)×103个/mm2]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7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高剂量组海马中nestin、DCX、Neu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0.74,P<0.001;t=0.18,P=0.014;t=0.35,P=0.008),低剂量组上述3个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P=0.108;t=0.08,P=0.172;t=0.19,P=0.077)。结论静脉注射Pg后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野生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并显著降低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标志分子nestin、DCX、Neu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和表达水平。

  • 标签: 紫单胞菌,龈 菌血症 大鼠,Sprague-Dawley 海马 认知障碍 神经干细胞 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保脾胰体切除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入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入的被确诊为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的患者,共82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保脾胰体切除术。之后对两组的肿瘤病理形态、临床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中均是内泌肿瘤患者占比、粘液性囊腺瘤患者占比较高。两组内分泌肿瘤患者占比、粘液性囊腺瘤患者占比、浆液性囊腺瘤患者占比、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占比、乳突状黏液肿瘤患者占比、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胰瘘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发热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腹腔脓肿发生率组间对比,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组间对比,观察组更少;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观察组更高;术后肺炎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低,P均<0.05。结论: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主要是内泌肿瘤、粘液性囊腺瘤,使用腹腔镜保脾胰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明确,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康复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施以中间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段为2019.4-2022.07,样本共计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研究组(30例)施以中间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施以中间入路腹腔镜术,比对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相近(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58.31±15.26)ml、手术时长(2.18±0.66)h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施以中间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中间尾侧联合入路 不全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