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刘昭平 

泸州建平中医医院 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对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以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和单独采用电针治疗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使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针;穴位注射;椎动脉型颈椎病

引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几率不断增加,成为了当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这一疾病逐渐的年轻化,成为了影响当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大影响因素。本文就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为本次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1.2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穴位注射治疗的方式,电针注射方式如下:首先需要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进行治疗,即在桌前端坐,然后医务人员可以将患者的前臂放置在桌上,保持双手相叠手心向下的状态,同时引导患者将手臂作为枕头,将额头放在手臂上,将颈部暴露出来[1]。在准备工作完毕后,医护人员即可开始电针治疗步骤,找到患者的风池和C3~C7夹脊穴,并对所采取的穴位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采取合适长度的针对患者进行针刺,针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针尖的朝向,朝向的方向为颈椎棘突之间,并将平补平泻法应用在进针后,在进针的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以肩背和手臂感受到针刺感为宜[2]。然后采取8606Ⅲ型电针机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对患者进行电疗,电疗的时间为30min,每天治疗一次,每十天为一个疗程。

穴位注射的步骤如下:首先采取5ml注射器和5号针头,并使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2ml抽取到患者的注射器中,二者可以交替使用,然后让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即俯卧位,并找到患者的风池穴,找到穴位后对患者的风池穴位进行消毒,消毒后即可开始针刺,在针刺的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即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的感觉后即可注入药液,每次药液的注射剂量为1ml[3]。每天治疗一次,每十次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头晕和呕吐的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过检查后其血管弹性等方面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同时血管弹性等方面有所改善视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t和X2进行。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n,%

组别

例数

年龄跨度(岁)

平均年龄(岁)

性别(例)

平均病程(天)

观察组

50

29~61

52.16±4.26

24(48.00)

26(52.00)

64.58±1.58

对照组

50

28~62

53.25±5.01

23(46.00)

27(54.00)

65.22±1.27

X2(t)值

0.2635

0.4597

0.8687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1(62.00)

17(34.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24(48.00)

18(36.00)

8(16.00)

42(84.00)

X2

18.5268

P值

<0.05

3 讨论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工作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加,这也导致当前颈椎疾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和影响。针对于颈性眩晕的发生机制,并未有文献进行明确的表示,但是相关学者认为,其眩晕发病机制和压迫以及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刺激有着直接的关联,患者的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功能进行改善,同时还可以将患者的脊神经应激反应降低,更好的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并改善患者的组织缺氧状态,对患者的神经压迫缓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改善效果。而在治疗期间配合穴位注射可以有效的起到疏通血脉和活血化瘀的效果,相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更加有效

[4]。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加优质(P<0.05)。

综上所述,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颖. 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吴旭明. 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熊小路. 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4]王明明. 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