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患儿的灌肠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的实施,结果使232例患儿临床治愈。结论及时给予正确护理,减少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预防此病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急性细菌性痢疾 小儿
  • 简介:摘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气候、环境、卫生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期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不同,还可分为不同种的细菌性痢疾,在治疗细菌性痢疾病时,对于不同种类型的痢疾性细菌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菌痢 腹痛 腹泻 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志贺菌的流行原因、转变过程及抗药过程,以便临床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本中心在2008年5月~2010年10月期间,通过对腹泻粪便分离进行志贺菌株的检测,根据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的处理原则和诊断标准,为患者进行菌株耐药性和血清型分型的分析。结果检测出志贺菌134株,其中,74株为D群宋内志贺菌,占55.2%;有56株B群福氏,占41.8%2株;A群痢疾志贺菌,占1.5%;2株C群鲍氏志贺菌,占1.5%患者经过药敏试验结果福氏志贺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心素、头孢噻肟、头孢唑啉等药物产生敏感;宋内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产生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苄西林、萘啶酸等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志贺菌的发源地不同,其耐药性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地方性差异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合理用药。防止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几率。目前笔者所在地志贺菌群分布大多以福氏志贺菌居多,但近些年宋内志贺菌的数量有所增加。志贺菌耐药菌株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标签: 血清分型 药敏试验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细菌性痢疾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①监测生命体征;②准确记录出入量;③记录每日大便次数、大便量及性状;④伴随症状有无改善;⑤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⑥肛门周围皮肤有无破损;⑦治疗效果。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toxictype)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和昏迷。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好发于夏秋季。目的讨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护理心得。方法配合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手足温度、尿量、呼吸等,详细记录、专人护理。

  • 标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及大便次数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福平灌肠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较佳疗法。

  • 标签: 利福平 灌肠 细菌性痢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黄连素灌肠在临床上治疗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将58例2岁至13岁患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儿童,随机分成治疗组(黄连素灌肠组)和对照组(未予灌肠治疗组),两组同时给予相同的抗生素抗炎支持对症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便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灌肠对于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

  • 标签: 黄连素 灌肠 细菌性痢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解热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头孢哌酮,10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同时给予硫酸依替米星,300mg+0.9%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40.0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4%,对照组为82.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天数、大便培养转阴天数等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痢疾 急性细菌性 依替米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郑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疫情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累计报告菌痢23674例,年均发病率42.43/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64.85/10万,2011年降至最低20.99/10万;5~10月份发病占全年发病的78.51%(18586/23674),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01,散居儿童、学生、农民三个职业占发病总数的60.64%(14351/23674),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36.13%(8553/23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郑州市2004~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防治不容忽视,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郑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银花等几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选取金银花、五倍子、黄连、连翘、蒲公英和穿心莲6种中草药,分别提取有效成分,然后在体外测定它们对痢疾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的抑制效果各不相同,其中黄连和连翘的抑制效果最佳。结论各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的抑制效果存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金银花 中草药 痢疾杆菌 体外抑菌效果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2年3月萨迦县中学一起痢疾暴发的流行病学及原因,提出科学防控手段。方法采取病例对流行病学侦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调查。结果疫情发生的28个班级,从3月8日至3月16日,共确诊病例79例,罹患率为4.06%,实验室检验发现病人的粪便培养结果福氏志架氏Ⅱ型。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福氏志贺菌Ⅱ型引起的以经水传播为主的菌痢暴发,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及县级医疗单位病源学检测工作。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暴发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疫情暴发的现状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控制疫情扩散及蔓延。方法对所有的发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根据传染病诊断标准GB16002-1995,GB/T4789.5-2003,对疑似菌痢部分病例采集大便及肛拭标本做志贺氏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调查348人,(教师32人,学生316人),病例均为学生,共发病65例,罹患率为20.57﹪。检出福氏志贺氏菌IV型。结论对全校校舍的室内﹑周围环境进行喷杀和灭蝇工作。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不喝生水和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在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大家一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 标签: 学校 痢疾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