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县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萨迦县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明玛旦增

明玛旦增(西藏日喀则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57000)

【摘要】目的调查2012年3月萨迦县中学一起痢疾暴发的流行病学及原因,提出科学防控手段。方法采取病例对流行病学侦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调查。结果疫情发生的28个班级,从3月8日至3月16日,共确诊病例79例,罹患率为4.06%,实验室检验发现病人的粪便培养结果:福氏志架氏Ⅱ型。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福氏志贺菌Ⅱ型引起的以经水传播为主的菌痢暴发,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及县级医疗单位病源学检测工作。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36-02

萨迦县位于日喀则地区西部,距日喀则市150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左右,萨迦县中学位于县城南部,目前全校共28个班级,1945名学生,202名教职工(其中炊事24名)。2012年3月8日至3月16日,该学校发生一起菌痢暴发疫情,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发热。经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符合本次确定的腹泻患者病例定义(腹泻次数≥4次/24h)的所有病例。

2、调查方法

由地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和萨迦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细菌性痢疾疫情个案调查表》,同时选择健康人为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3、实验室检测

采集学校饮用水样(自来水、井水、校外河水)学校食堂食物留样标本及病人粪便标本,按常规实验方法分离培养病原菌,进行志架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检验。

二、结果

1、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中学共有28个班级,1945名学生,是寄宿制学校,患者集中在男生区(井水)和校外(河水)使用喝生水学生为主,该校未落实学校晨检测度,大多数患者学生学校对患者学生未及时采取任何隔离措施,餐具共用除了清洗外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患者排泄物也不作任何消毒处理。

2、疫情流行特征

自2012年3月8日至2012年3月16日,累计发病共计79例,其中男生41例,女生38例,年龄均在13-16岁之间。发病年级分布:28个班级,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表

萨迦县中学2012年3月8日—3月16日细菌性痢疾发病人数分布

学校疫情调查:经过发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发病前,学校食堂共同用餐史,有的在外就餐史以及饮用生水史,没有明显的学校聚集性。

3、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其中60%以上的患者病程3-4天,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水样便,稀便为主,少数为粘液便,脓血便,腹痛性质以阵痛为主。

4、病原检测

此次共采集粪便先后6例病人的粪便培养结果;福氏志贺菌Ⅱ型,学校饮用(自来水、井水)检测结果为阴性,学校食堂食物留样3份,未检出致病菌,对男生区(井水)水样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其微生物指标项目中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校外(河水)水样经检验检测结果: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均检出志贺氏菌属中福志贺氏群6,已检出致病菌。

5、处理措施

在开展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疫情发生后及时对现症病例采取了隔离治疗,对症状稍重的病例进行住院治疗。

(2)加强学校的晨检测度,腹泻病人的主动查治工作,对新发病人进行服药消菌治疗。

(3)向学生宣传肠道传染病知识,要求学生禁使用喝生水。

(4)指导学生卫生管理,做好学校食堂餐饮具、教室、寝室、厕所的消毒其周围环境清理,消杀灭等工作。采取上述措施后,3月17日起该校无新发病例发生。

三、讨论

根据本次疫情病例临床症状普遍较轻,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患者标本中检出福氏志贺菌Ⅱ型,学校饮用水(自来水、井水)检测结果为阴性,学校食堂食物留样3份未检出致病菌。对男生区(井水)水样,经检验检测结果:其微生物指标项目中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校外(河水)水样经检验检测结果: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均检出志贺氏菌属中福志贺氏群6,已检出致病菌。此次疫情的传播因素主要考虑3个方面:(1)男生区(井水)(2)校外河水(3)人人接触传播。从发病情况来看学生使用喝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为肠道传染病以经水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综合上述调查结果,认为本次疫情是一起福氏志贺菌Ⅱ型引起的以经水传播为主的细菌性痢疾暴发。

菌痢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我国每年有不少小型菌痢暴发的案例。菌痢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经济水平,居住环境和生活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传染源管理不严,安全卫生水供应不足,学生防病意识及卫生知识缺乏,常是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提示;一是学校应加强水、粪便、垃圾的管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把“病从口入”关的原则。二是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防控工作,以防止各种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和流行。三是县级医疗单位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工作,在以后的腹泻诊治中应尽量及时多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以取得病原学上的支持,有利于诊断,治疗及早预防控制疾病暴发或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