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胡晓慧

胡晓慧(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321300)

【摘要】目的观察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及大便次数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福平灌肠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较佳疗法。

【关键词】利福平灌肠细菌性痢疾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04-02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高发肠道传染病,其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其临床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排泄含有黏液、脓血的稀便为主要特征[1]。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和方法

1.1资料来源全部病例系住院患儿。治疗组78例,8月~2岁30例,大于2岁48例,发热70例,里急后重58例,腹痛60例,黏液稀便68例,脓血便78例,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42例,占54%,其中福氏菌23例,志贺氏菌15例,宋内氏菌4例,药敏试验对利福平高、中度敏感。对照组64例,8月~2岁25例,大于2岁39例,发热58例,里急后重48例,腹痛49例,黏液稀便56例,脓血便64例;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32例占50%,其中福氏菌l6例,志贺氏菌13例,宋内氏菌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头孢曲松钠针:50~80mg/(kg•d),每天1次静脉滴注,辅以退热、止痉、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微循环功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福平每次10mg/k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每日两次灌肠。灌肠时取臀部高位,保留至少30分钟。

2结果

治疗组:3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细菌培养阴性72例,占92.3%;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细菌培养阴性6例,占7.7%。

对照组:3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细菌培养阴性23例,占35.9%,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细菌培养阴性35例,占54.7%;5d后大便次数及常规仍不正常6例,占9.4%。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近年来,细菌性痢疾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尤其对氨苄西林、磺胺药、头孢菌素耐药菌株增多,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达80%~90%[2]。现多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但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与利福平合用可增强疗效。利福平是人工半合成品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的细菌均有作用,临床常用于抗结核治疗。其不仅对结核杆菌有作用,亦可杀灭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因为痢疾杆菌侵袭肠黏膜主要在乙状结肠、直肠,严重的可累及整个结肠、回盲部及回肠末端,灌肠用药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保证疗效。应用利福平灌肠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局部,利用肠黏膜组织具有半透膜的特性及有选择性的吸收和排泄功能,使灌入肠道的药液吸收后达到整体治疗的效果[3]。本治疗组78例患儿经治疗观察,疗效显著,无一例肝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利福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佳,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5-879.

[2]骆成榆,骆萍英,肖祥熊等肠道感染[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43—51.

[3]赵志军,张爱萍,杨喜娜.利福平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册.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