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1年度长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苏浙皖沪省一市76家医院,根据医院等级、工作岗位选择医务人员,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种意愿的关联因素。结果共1 332名医务人员接受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3.2,工作年限为(15.07±9.75)年,2019年接种过流感疫苗614名,接种率为46.09%,63.21%(842/1 332)的医务人员愿意接种流感疫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一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二级医院(OR=0.573)和级医院(OR=0.357);2019年度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OR=0.226)和接种史不详(OR=0.228)的医务人员;防保科、保健科、感染科的医务人员的接种意愿比预检处、内外科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科室高(OR=1.670)。结论长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较高,但接种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流感免疫水平。

  • 标签: 流感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时修复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受损患者进行韧带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修复治疗 手术指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1-25
  • 出处:《药物与人》 2022年第8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
  • 简介:摘要:牙龈乳头对于一个美丽的微笑是非常重要的。牙龈黑是指牙齿颈部与邻面接触处没有被牙龈组织填充的牙槽间隙。黑的处理需要高质量的诊断,必须考虑多学科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的临床结果。许多方法都来自于复杂的牙周再生和种植治疗。这篇综述涵盖了黑多因素的病因以及黑的预防处理方法。

  • 标签: 牙龈,黑三角,牙周,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河地区儿童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542例CG患儿、92例PU患儿作为试验组,2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将在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个因素危险度,并按危险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名。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G组男283例,女259例,年龄(8.506±3.482)岁;PU组男42例,女50例,年龄(8.728±3.803)岁;对照组男147例,女113例,年龄(8.004±3.458)岁。32项单因素中,CG、PU分别筛选可疑单因素26项和25项。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CG有13项致病危险因素,按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精神压力大”“饮食后剧烈活动”“父母焦虑”“单亲家庭”“爱吃零食”“爱吃肉”“暴饮暴食”“学习困难”“居住在农村”“狼吞虎咽”“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强毒力型)”“吃外卖/小饭桌”(均OR>1,P<0.05);另有5项保护性因素,依次是“爱吃水果”“有独立卧室”“有单独餐具”“爱吃蔬菜”“4~6个月添加辅食”(均OR<1,P<0.05)。儿童PU有8项危险因素,按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Hp感染(强毒力型)”“有家族史”“吃夜宵”“爱吃零食”“居住在农村”“吃外卖/小饭桌”“爱吃肉”“Hp感染(弱毒力型)”(均OR>1,P<0.05),另外2项“有单独餐具”“爱吃水果”为保护性因素(均OR<1,P<0.05)。结论儿童CG、PU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黄河地区,精神心理因素、饮食相关因素是CG主要致病危险因素,而Hp感染、家族史、饮食相关因素是PU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儿童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股是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股血管穿刺插管、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疝手术的重要部位。随着血管穿刺插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因成功率高、导管偏转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股血管插管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穿刺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因此,了解股的解剖学结构及其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 标签: 股三角 解剖学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成人正畸前牙区出现“黑”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牡丹江附属红旗医院正畸科门诊收治的成人正畸治疗患者80例,依据样本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搜集病例,将正畸治疗前,无明显牙龈增生或退缩,前牙列完整,前牙区牙周状况良好,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未出现“黑”纳入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无明显牙龈增生或退缩,前牙列完整,前牙区牙周状况良好,治疗后出现“黑”纳入观察组,各40例。比较分析前牙区出现“黑”的相关因素等情况。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正畸治疗后牙齿起始错位的情况,牙冠解剖形态,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均是前牙区出现“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正畸治疗患者,发现前牙区出现“黑”是多因素的,与牙齿起始错位的情况,牙冠解剖形态,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等因素有关。通过探究正畸期出现“黑”的相关因素,降低正畸期出现“黑”的几率,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黑三角” 成人 正畸治疗 前牙区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胸皮瓣修复儿童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于2007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9例面颈部病损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56例,女33例;年龄分布为5~6岁4例,7~14岁40例,15~18岁45例。所有患儿中,热力烧伤80例,化学烧伤1例,植皮术后效果不佳2例,创面感染2例,血管瘤治疗(放疗+手术)后的瘢痕2例,面部巨痣1例,皮脂腺痣1例。患儿病程为0. 5~17. 0年。所有患儿均采用扩张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的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埋置113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一期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共20个扩张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共10例(包括4例双侧埋置扩张器患儿),14个扩张器,仅1例埋置双侧扩张器后发生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将扩张器取出终止手术治疗,余9例的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满足进行二期手术的条件。其余的并发症包括:4例扩张器外露、1例血肿、1例切口裂开。除1例终止手术治疗的患儿外,余88例患儿共111个经扩张器扩张后的胸皮瓣均顺利进行二期手术,转移的皮瓣颜色、质地与相邻部位正常皮肤匹配良好,无挛缩及色素沉着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扩张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是治疗儿童面颈部病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瘢痕 扩张术 胸三角皮瓣 儿童
  • 简介:摘要韧带是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在踝关节活动过程中起对抗后足过度外翻、距骨外旋的作用,从而维持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韧带损伤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若诊治不当会影响距骨在踝穴内的运动轨迹,最终导致踝关节内侧慢性不稳或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运动功能。韧带损伤的诊断需依据患者受伤时的特点、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MRI及超声检查最为常用。根据损伤不同类型,韧带损伤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足踝外科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急性韧带损伤的治疗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方面目前存在争议;对于慢性韧带损伤的治疗,在直接修复或韧带重建方面还未达成共识。此外,韧带重建时选择自体肌腱还是异体肌腱或带线锚钉进行重建也存在争议。韧带损伤的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早期恢复运动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韧带损伤后的康复没有相关指南及共识。为了充分认识韧带损伤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制订合理的治疗及康复方案,笔者就韧带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及诊断、治疗及术后功能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韧带损伤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踝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修复外科手术 三角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腕关节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的MRI影像组学模型,评价其对TFCC损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行腕关节磁共振检查的100例患者病例(损伤及非损伤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3.0 T磁共振扫描,选取T2WI冠状位序列,手动勾画图像中的TFCC区域,提取影像特征,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将所筛选出的相关性最强的影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建模方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T2WI冠状位序列中提取到88个初始特征,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LASSO算法筛选出12个相关性特征,基于上述相关特征在SVM分类器中构建的模型AUC值为0.88,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10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提供一个识别腕关节TFCC损伤的无创性工具,提高TFCC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枕下对颈源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月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及郴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60例,根据入选病例的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每组最终入选病例30例)。针刀治疗组选取双侧头上斜肌止点、头后大直肌起止点、寰椎横突点进行针刀松解,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三十天后观察疗效。药物对照组选用阿普唑仑,常规剂量口服,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时间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刀 颈源性失眠 枕下三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整形中应用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鼻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对所有患者予以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支撑支架展开鼻整形术,之后对患者的鼻整形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84例患者术后比较满足外形效果,且经过对患者6~12个月随访,其鼻尖外形保持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对鼻整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支撑支架进行手术,能够使患者鼻整形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自体肋软骨 鼻尖三角支撑支架 鼻整形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因腕关节疾患行腕关节镜手术的48例患者,其中TFCC损伤34例,腕关节其他疾患TFCC正常14例,进行TFCC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关节镜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TFCC超声成像和关节镜下表现,进行统计研究,得出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及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的敏感度为0.9375、特异度为0.875、阳性预测值为0.9375、阴性预测值为0.875、阳性似然比为7.5、阴性似然比为0.071,诊断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的敏感度为0.9629、特异度为0.9048、阳性预测值为0.9285、阴性预测值为0.95、阳性似然比为10.11、阴性似然比为0.041,诊断TFCC尺侧止点损伤的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1、阳性预测值为1、阴性预测值为0.9655、阳性似然比为+∞、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对诊断TFCC损伤,特别是临床常见的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和尺侧止点损伤具有肯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方法及诊断标准。

  • 标签: 超声检查 诊断 高分辨率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技术治疗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TFC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7~45岁[(33.5±3.6)岁]。均为单侧损伤。体检示下尺桡关节不稳定,MRI及关节镜下证实为TFCC深层韧带损伤。患者均接受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TFCC深层止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患侧腕关节屈伸、尺桡偏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5.2)个月]。手术时间为(61.3±8.9)min;术中出血量为(2.4±1.2)ml。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或尺神经激惹症状。4例患者术后短期内腕尺侧有弹响,均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腕关节尺桡偏活动度由术前(52.5±5.9)°降至(42.6±5.9)°,前臂旋转活动度由术前(94.9±8.4)°降至(84.6±5.9)°(P均<0.01),但屈伸活动度术前[(93.1±17.4)°]与术后3个月[(89.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提高至(101.3±13.6)°,尺桡偏活动度提高至(52.4±6.6)°,前臂旋转活动度提高至(116.4±16.4)°(P均<0.01)。术后3个月PRWE评分由术前(10.6±3.2)分提高至(17.1±3.8)分(P<0.01),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78.1±12.7)分降至(70.3±6.7)分(P<0.01),VAS由术前(6.2±1.5)分降至(4.4±1.7)分(P>0.05),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由术前(74.4±15.2)%降至(55.7±8.7)%(P<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PRWE评分降至(2.0±0.9)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94.8±3.3)分,VAS降至(2.1±1.1)分,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提高至(93.2±8.7)%(P均<0.01)。结论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技术可有效治疗TFCC深层韧带损伤,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腕尺侧疼痛减轻,握力增强。

  • 标签: 腕损伤 关节镜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裸关节骨折伴韧带损伤引进下胫腓与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成效。方法:时间定位在2021年下半年,入选对象是患有急性踝关节骨折伴韧带损伤的140例患者,基于入选顺序划分两组,即接受传统韧带修复的普通组与接受下胫腓和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的综合组,比较疾病治疗的综合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是(77.63±8.61)min、手术之后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是(11.20±7.49)月,优于普通组患者,普通组两项指数分别是(85.13±4.27)min、(13.40±1.48)月,p

  • 标签: 下胫腓 螺钉内固定 急性裸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韧带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韧带损伤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韧带修复治疗,观察组38例,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TFO、TFCS、MCS、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急性踝关节骨折伴韧带损伤患者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德堡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3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42~74岁。51例患者中,24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清扫第12、13、17组淋巴结)联合介入动脉灌注化疗(TAI),设为标准组;27例行海德堡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清扫第7、8、9、12、13、16、17组淋巴结)联合TAI,设为海德堡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7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标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分别为(501±61)min、(563±278)mL、4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56±46)min、(489±234)mL、6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χ²=0.25,P>0.05)。(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51例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50例次)。50例次总并发症中,Clavien-Dindo 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并发症分别为18、29、2、1例次。标准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胃排空障碍,胰瘘(无、A级、B级),胆瘘,出血,腹泻分别为15例,4例,13、7、4例,4例,2例,2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5例,6例,14、10、3例,4例,1例,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总例数、胃排空障碍、胰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16,0.02,Z=-0.04,P>0.05);两组患者胆瘘、出血、腹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Clavien‐Dindo Ⅰ级、Ⅱ级、Ⅲ级并发症分别为10、11、2例和8、18、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P>0.05)。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为(23±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6~54)个月。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1.5%;术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和22.2%。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2.63~17.37个月)和21.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5.91~19.6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0,P<0.05)。标准组患者1年和3年肿瘤复发例数分别为9例和20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例和15例;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行海德堡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海德堡三角 预后 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固定治疗纵向移位的骶骨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1月采用后环骶骨截骨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为(30.67±10.06)岁(范围14~45岁)。骨盆骨折AO/OTA分型C1.3型8例,C3.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18.92)个月(范围3~60个月)。一侧骨盆纵向移位(3.8±0.57)cm(范围2.5~4.1 cm)。9例均采用后环骶骨截骨、前环耻骨上下支截骨或不截骨及腰椎-骨盆撑开固定矫正一侧骨盆纵向移位。测量骨盆纵向移位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疗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00±9.95)个月(范围6~36个月)。1例术后一侧骨盆残留移位1.5 cm(术前较健侧相差3.2 cm)外,8例残留移位0.1~0.7 cm。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由术前44.0(33.5,76)分升至91.0(80.5,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1),步态明显改善;VAS由术前(6.00±1.41)分降至(1.22±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P<0.001)。无一例发生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医源性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固定治疗骶骨骨折造成的骨盆畸形愈合和骨不连,能矫正骨盆纵向移位、矫正肢体不等长、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Atzei 2型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们对21例Atzei 2型TFCC损伤患者行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术。术后随访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DASH上肢功能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握力、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分级,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35个月,平均15.3个月,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DRUJ稳定性显著改善。VAS术前为(5.7±1.2)分,末次随访为(0.9±0.8)分。DASH术前为(47.8±7.2)分,末次随访为(11.9±4.1)分。术前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59.0±12.6)分,评价为可9例,差12例;末次随访为(87.7±6.1)分,评价为优8例、良11例、可2例。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为(91.7±15.6)°,末次随访为(123.8±8.5)°;旋转活动度术前为(128.7±12.3)°,末次随访为(153.2±7.5)°;握力术前为(19.3±3.2)kg,末次随访为(22.5±2.6)kg。所有随访指标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Atzei 2型TFCC损伤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腕部功能,恢复DRUJ稳定,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治疗结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68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胆囊入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例)与观察组(经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3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囊炎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