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技术,探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FTIR谱图的差异,对胃镜样品行FTIR检测,明确三种病理状态的胃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的变化与其FTIR谱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TIR技术和HE也染色,对45份胃癌和46份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手术样品进行研究,结合常规病理诊断结果,并与胃癌手术样品的FTI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胃镜样品FTIR检测所获取的生物信息与胃手术样品的FTIR检测结果一致。

  • 标签: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胃黏膜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 标签: 胸痹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 经络
  •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红外热成像技术 寒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红外像(infraredthermalimaging,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膝OA诊断的患者45例和正常人29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膝关节及其周围皮肤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例正常人膝关节ITI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为淡红色或浅绿色,两侧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正常膝关节前侧、胫侧、腓侧三侧温度以前侧最小,同胫侧、腓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胫侧与腓侧之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差异。30例(66.67%)膝OA急性发作患者的ITI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及其周围皮温升高,呈红色或深红色图,与对侧皮肤的温差为3.09±0.26℃。15例(33.33%)慢性膝OA患者的ITI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及其周围皮温与对侧相比明显降低,呈蓝色或深蓝色图,温差为-1.23±0.38℃。45例膝OA患者ITI的患侧膝关节三侧温度与正常人的表现一致。结论ITI能敏感地测出膝OA患者膝关节及其周围的温度变化,对膝OA的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红外热像图 膝骨关节炎 神经卡压
  • 简介: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标签: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 红外辐射 医学 红外热像 探测原理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功能性改变,有关亚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一直是难点问题。红外成像技术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医学影像学领域。本文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对亚健康态中的应用机理,为亚健康临床功能性判断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撑。

  • 标签: 红外热技术 亚健康态 应用机理
  • 简介:摘要红外图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变化,形成的人体无创性的影像图。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且在中医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探索、体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本研究主要介绍红外图技术的特点、红外图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在脊髓损伤(痿证)方面中的应用。

  • 标签: 红外热图 脊髓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用红外成像检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64例)、实验组(64例),分别为患者提供彩超检查、红外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符合率,同时分析医用红外成像在患者治疗后的皮肤温度。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有明显优势,检查符合率更高,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温度差异大,治疗后检测温度更低,(P<0.05)结论:医用红外成像检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超检查 医用红外热成像 健康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项目开发了一套红外像辅助诊断系统,通过硬件设备红外摄像头动态的采集人体热信息,并结合云诊系统,准确、高效、低成本的对红外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实现诊断可视化、客观化和数据化。

  • 标签: 红外热像 医生端软件 云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肌筋膜炎红外成像特征及推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背肌筋膜炎患者,以红外线成像技术对其检测,并施以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像图外观,并测定温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背部像图都是高温区作为中心区域温度逐渐下降所形成带状环绕图形。对照组高温区通常为类椭圆形,研究组高温区和压痛点区呈吻合不规则状。对照组高温区很接近脊柱,研究组有一定偏离。两组像图显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低温度未出现差异;推拿后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出现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推拿可以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明显。

  • 标签: 背肌筋膜炎 红外热成像 推拿
  • 简介:摘要医用红外像技术由于其直观、无创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收集了近年来医用红外像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分别从疾病的早期探查、辅助诊断、临床疗效评定及中医针灸学研究等4方面分析医用红外像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近况,为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医用红外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 标签: 红外热像技术,临床医学,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红外成像技术在经络现象、腧穴特异性、腧穴—脏腑效应和针灸临床中的具体应用,理论结合实际,认为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便捷、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在针灸—经络系统理论的研究及指导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切实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针灸 经络
  • 简介:为研究气功锻炼过程中相关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应用远红外热像仪观察练功者练功前、中、后右手各部位体表温度的变化.结果:练功运气过程中右手各手指(包括各指节、指端)、手掌及劳宫穴温度迅速上升(与运气前比较,P《0.05~0.01);收功后温度迅速下降至练功前水平或略低.提示练功时随着气在经络中运行的加快,其中的血也加快了运行,为"气为血之帅"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气功运气 手部 远红外热像图 气血理论
  • 简介:摘要医用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诊治中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整理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妇科、骨科、针灸、内科等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探讨医用红外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所存在的优缺点,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中医诊治 综述
  • 简介:摘要皮瓣外科手术中,皮瓣的穿支血管定位以及血运情况是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IRT)作为一种便携、无创、快速、经济的探测手段逐渐应用于皮瓣外科中,其可以通过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精确地描绘组织表面的温度分布。本文综述IRT在皮瓣外科领域的应用方向,包括穿支血管探测以及血运监测两大方面,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高皮瓣手术的预后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红外热成像技术 皮瓣外科 穿支血管 血运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诊断疾病为目的的医疗方式开始逐渐向以保障健康为核心医疗方式过渡,健康体检作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的主要工具。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涵,阐述了病的原因和病变规律,为疾病早期检测奠定了科学基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远红外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出隐藏在人体内的"伏而未发"的病邪,是一个具备了疾病早期检测功能,使中医发病原因客观化可视化的高效体检技术。

  • 标签: 筛查 红外热成像 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