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 标签: 联轴器 找正方法
  • 简介:摘要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 标签: 联轴器 找正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在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文献报道,可供选择的动物种类及造模方式众多。本文对哺乳动物和人类椎间盘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在椎间盘退变模型进行了综述,为椎间盘在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动物 综述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前提条件,邪气距之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我院临床医生提出以扶正和祛邪为两大基本法则,总结出协定处方“扶正方”,通过补气、健脾、养阴、益肾,配合各种西医疗法,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扶正方,肿瘤,扶正,祛邪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感染体内扩散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睾丸内复苏梅毒螺旋标准株(Nichols),并连续分离传代,收集第2代梅毒螺旋菌株悬液接种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感染21 d后麻醉处死新西兰兔,收集血液,无菌分离感染部位组织以及肝脏、脾脏、睾丸和淋巴结。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梅毒螺旋扩散情况。结果新西兰兔梅毒螺旋感染后第21天所有接种部位均出现皮肤损伤(硬结和溃疡),病理检查显示感染部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存在大量梅毒螺旋。结论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接种梅毒螺旋后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结扩散到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成功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感染体内扩散模型

  • 标签: 苍白密螺旋体 疾病模型,动物 病理过程
  • 简介:介绍了一种可使起搏频率按人体幼量变化调节的起搏器模型。它使用压电晶体将人体动转换为电压,用此信号控制起搏频率的变化。经平板车运动试验和二阶梯运动试验证明,该起搏模型能较可靠地实现动量─—起搏频率调节功能。

  • 标签: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 体动传感器 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体外脱钙模拟椎骨质疏松,测量猪3联椎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特性,探讨一种短期制造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模型的方法。方法取49个新鲜猪胸腰椎3联体,随机分成7组,记为A.B.c.D.E.F.G每组7个标本,然后把B.c.D.E.F.G标本侵入0.4916mmol/L的EDTA.Na,脱钙液体中,分别在0、5、7、9、11、13、15天分别行A.B.C.D.E.F.G骨密度、生物力学、Mcro-ct检查及每组取一个标本大体剖开。结果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大体观察可见各组标本骨小梁逐渐变细、间隙增宽,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逐渐减低的趋势,并且各组脱钙前后骨密度变化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0)。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椎压缩强度逐渐降低,脱钙前后相比压缩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Micro-CT检测脱钙13天椎及棘突骨矿物质密度、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欧拉数、骨小梁连结密度均有明显的变化(P≤0.02)。结论采用0.4916mmol/LEDTA-Na2脱钙11~13天可模拟中、重度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是一种快速、可行、重复性高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EDTA—Na2 原位脱钙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物力学
  • 简介:脊柱推拿是治疗脊柱伤病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其核心学说椎“亚脱位”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建立合理、有效、稳定、易重复的“亚脱位”动物模型是对其实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为此,对目前国内外“亚脱位”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并浅谈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亚脱位 动物模型 评价
  • 简介:摘要在-离生物感受细胞模型采用在暴露评估、离结局分析以及系统环境关键组分筛选的方法,评估环境污染物通过影响机体内环境稳态而导致的健康效应和毒作用机制。该模型整合了人群现场的真实暴露与实验室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结合了体外和体内模型的优势,弥补了单一的毒理学评价模型的不足,从宏观人群研究和微观机制探索之间的介尺度层面,为环境污染物毒性测试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毒理学 在体-离体生物感受细胞模型 介尺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椎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光学成像和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在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用针刺和5mol/LKCl在诱导窗口诱导脑CSD,用0.9%NaCl作对照,电生理和光学成像的方法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在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CSD波.在产生CSD波的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的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本方法制作的CSD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用光学的方法直观观测CSD的产生发展,并结合电生理观测,适于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皮层扩散抑制 动物模型 电生理 在体研究 光学成像
  • 简介:摘要一口整齐、洁白牙齿不仅仅看起来美观,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还有利于个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然而,调查显示,我国每100人中约有50人左右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牙齿畸形,而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重视自己的牙齿问题,选择去医院矫正牙齿。本文论述牙齿畸形的危害以及牙齿危害对生理、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对读者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牙齿畸形 危害 矫正方式
  • 简介:该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通过制作一个最终的工作模型.来同时修复治疗位于同一牙弓的种植和天然牙的方法。牙预备后,先取一次印模用于制作电成型基底冠。在下一次复诊时试戴基底冠,采用单相印模同时翻取种植印模帽和基底冠,用于灌制最终的工作模型。这个程序将治疗过程分成不同的步骤.从而形成一个更快捷、更少挑战性的工作流程。

  • 标签: 工作模型 病例报告 种植体 天然牙 牙预备体 复制
  • 简介:摘要目的拟开发一种基于MRI深度学习的自动精准检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OVCF的500例患者资料。男396例,女204例;年龄(74.5±6.0)岁;骨密度T值为-2.9±0.8;骨折节段:L1 128例,L2 113例,L3 109例,L4 115例,L5 108例。选择多模态分层融合网络进行训练、测试及验证,应用grad-cam可视化方法,构建基于脊柱MRI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随机抽取30例诊断为OVCF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深度学习的精准辅助诊断模型与高年资脊柱外科医师对OVCF的诊断价值。结果建立的基于MRI图像深度学习的精准辅助诊断模型对OVCF的诊断准确度为96.7%,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76.9%,均高于2名高年资脊柱科医师(70.0%、72.7%、28.6%、82.1%、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的基于MRI图像的深度学习的OVCF精准辅助诊断模型,其诊断效能高于脊柱外科医师。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近年来,尽管加强了术中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但感染率在初次关节置换中仍有0.5%~1.2%,而翻修中约为3%~5%[1]。对于多数假感染的患者而言,都要接受再次手术,忍受灌洗、清创、移除假甚至截肢的巨大痛苦;对医院而言,

  • 标签: 动物模型 关节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临床后果 内植物
  • 简介:乳头错觉在婴儿极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婴儿有强烈的觅食欲望,但当触及母亲乳头时即哭闹拒吮,或张大嘴但不含接乳头.这种情况如不及时纠正,常常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总结了乳头错觉产生的原因,并探求了一些纠正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乳头错觉 婴儿 原因 哭闹 母乳喂养 观察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