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萃取-气色谱法测定尿中正丁醇的含量。方法于2019年10月,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萃取萃取尿中正丁醇,优化盐析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尿中正丁醇在0.04~3.00 mg/L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mg/L,回收率为77.4%~102.8%,批内精密度为3.67%~8.11%,批间精密度为4.94%~6.90%。结论正丁醇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富集效率高,灵敏度高,适用于职业接触人群尿样中正丁醇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正丁醇 尿 色谱法,气相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中1-甲氧基-2-丙醇(1-methoxy-2-propanol,1M2P)的萃取-气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涂层萃取头对尿样进行萃取;单因素轮换法对萃取温度、盐析量、萃取时间进行优化;以DB-5(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尿中1M2P浓度在0.50~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14 mg/L,定量下限为0.45 mg/L,回收率为85.8%~104.7%,日内精密度为3.25%~6.65%,日间精密度为0.81%~3.9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职业暴露1M2P人群尿中1M2P的测定。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固相微萃取 1-甲氧基-2-丙醇 丙二醇甲醚 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野菊花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法提取、富集野菊花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7.17%。野菊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2%)、α-香叶烯(15.78%)、β-金合欢烯(10.44%)、樟脑(10.05%)、α-衣兰烯(4.81%)、α-水芹烯(4.43%)、α-蒎烯(4.28%)、莰烯(3.61%)、乙酸龙脑酯(2.56%)、侧柏烯(1.59%)、雪松烯(1.47%)等。结论萃取技术可用于野菊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并提高其灵敏度与准确性。

  • 标签: 野菊花 挥发油含量测定(中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环保,快捷的生活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方法:以50微升三氯甲烷为萃取剂,0.9ml丙酮为分散剂萃取5ml水样中16种有机磷农药,经过气色谱FPD检测器检测。结果:16种有机磷农药在5-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回收率在95-106%,定量限为0.09-1.2μg/L,RSD为2.5-4.5%。结论:本方法快速环保,能准确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

  • 标签: 分散液液微萃取 有机磷农药 生活饮用水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在分析方法学中,样品制备对于从复杂的基质中分离、浓缩需要的痕量组分是非常重要的。样品制备是劳动力最密集而且最容易出错的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分析物测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使用萃取技术和微型设备可以有效地完成之前需要多种分析仪器才可以做到的复杂样品的制备。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作为其中一类,既简单又有效,具有小型化,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特点。此外,萃取可减少分析时间,降低溶剂消耗和处置成本。本文综述了新型萃取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包括纤维萃取,管内萃取和相关的新萃取技术。这些方法在制药和生物医学分析中至关重要。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离子液体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锰含量。方法以乙醇为分散剂,8-羟基喹啉为螯合剂,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 [PF6] )为萃取剂,萃取尿锰。采用单因素轮换试验确定萃取条件后,评价离子液体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锰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性能指标。结果该方法测定尿锰线性范围为0.0~1.6 μg/L,相关系数为0.992,检出限为0.03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90%~96.50%,相对标准偏差为0.36%~1.84%。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可用于职业接触人群及普通人群尿锰的测定。

  • 标签: 离子液体 尿 光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超声辅助离子液体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的含量。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以甲醇为分散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盐为螯合剂,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 [PF6])为萃取剂,萃取尿中镍;加入pH 9缓冲溶液,超声10 min后,离心弃上清,加无水甲醇溶解沉淀,在涡旋混合仪上充分混匀,取15 μl混合液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尿镍浓度为2.0~10.0 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43 μg/L。加标回收率为95.6%~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2.53%~4.82%。结论超声辅助离子液体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镍的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可用于镍职业接触人群和非职业接触人群的尿镍测定。

  • 标签: 尿 离子液体 超声辅助 石墨炉原子吸收
  • 简介:【摘要】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栀子在保肝利胆、降血糖、促进胰腺分泌、胃功能保护、降压、调脂、神经保护、抗炎、抗氧化、抗疲劳、抗血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活性。本文针对以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栀子的合理开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 关键词】 栀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视下剪除联合电凝破坏泌汗腺治疗腋臭的有效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50侧腋臭患者,均采用直视下剪除联合电凝破坏泌汗腺的方法治疗,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4~38岁,平均23岁。术前根据Young-Jin Park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3级21例,2级4例。肿胀麻醉后,直视下剪除皮下的泌大汗腺、脂肪及毛囊,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基底用高频电刀电凝模式,逐个破坏不易剪除的泌大汗腺组织及毛囊。术后参照Young-Jin Park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术后2例单侧皮瓣缝合创口部分坏死,1例单侧术后血肿,分别给予积极换药、二次清创缝合及血肿清除处理。随访6个月至1年,24例患者症状均达治愈标准,其中1级21例,0级3例,治疗效果稳定。1例术前3级患者术后评估为2级,未达治愈标准,于术后半年给予二次手术,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直视下剪除联合电凝破坏泌汗腺治疗腋臭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顶泌汗腺组织,有效地清除泌汗腺及毛囊,降低腋臭的复发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腋臭治疗技术。

  • 标签: 微创 顶泌汗腺 腋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栀子提取物GJ-4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开发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每组10只。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分别灌胃2.5、5.0 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连续灌胃7 d。记录小鼠死亡率、体重和一般状况。计算小鼠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ALT、ALP、BUN、SCr水平。长期毒性实验中,将75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每组15只。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分别灌胃100、250、500、1 000 m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1次/d,连续给药30 d。记录小鼠的死亡率、体重、精神状态。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ALT、ALP、BUN水平。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观察7 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小鼠血清BUN[(10.17±0.82)mmol/L比(11.25±0.47)mmol/L]水平降低(P<0.05),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ALP[(116.0±10.75)U/L比(148.0±25.73)U/L]水平降低(P<0.05)。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给药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栀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LP、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0 mg/kg组肝脏指数[(4.90±0.56)比(4.38±0.49)]升高(P<0.01),胸腺指数[(0.09±0.02)比(0.14±0.04)]降低(P<0.05)。结论栀子提取物GJ-4在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栀子 提取物 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反应 药物评价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碘化栓塞与改良球注射法栓塞治疗胃肠道源性肝脏转移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胃肠道源性肝脏转移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碘化组和球组。碘化组45例,常规先灌注化疗药物,再用碘化与表阿霉素乳化剂栓塞;球组55例,先灌注同样化疗药,后行表阿霉素与栓塞球交替灌注化疗栓塞。观察术后不良反应,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局部有效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致死及致残性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8.7±3.4)个月。碘化组术后1、3、6、12、24个月的局部有效率为71.1%(32/45)、68.9%(31/45)、51.1%(23/45)、28.9%(13/45)、6.7%(3/45),球组为90.9%(50/55)、89.1%(49/55)、72.7%(40/55)、49.1%(27/55),23.6%(13/55),球组优于碘化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碘化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球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38,P=0.004)。球组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肝脓肿,经引流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胃肠道源性肝转移瘤患者,采用改良球栓塞法对肿瘤的局部有效率高于碘化栓塞,且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是治疗胃肠道源性肝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肿瘤转移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微球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丁二酸实为一种四碳平台化合物,采用发酵法对丁二酸进行生产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越发受到重视。为了提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的总体提取收率,本文采用三辛胺/正辛醇体系络合萃取发酵液当中的丁二酸铵,现就此作一剖析。

  • 标签: 丁二酸铵 络合萃取 发酵液
  • 简介:摘要: 现如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是新兴的、特殊的化工分离工艺。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自身具备的优势,其在天然药物的提取方面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其种类不断的增加以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已成为天然药物研究领域中不容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了简述,对其在不同天然药物中的提取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超理解流体萃取技术 天然药物 提取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蜂蜇草萃取物对胡蜂蜂毒致人红细胞溶血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取法对干蜂蜇草进行萃取,真空干燥获得蜂蜇草萃取物,配制成1 g/L备用;从胡蜂工蜂尾部收集蜂毒原液备用。获取A、B、O、AB型健康献血者悬浮红细胞液制成洗涤红细胞,调节红细胞计数(4.0~80.0)×109/L(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红细胞数量1~20个/小格),按处理因素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红细胞液200 μL +生理盐水20 μL)、蜂蜇草萃取物组(FZC组,红细胞液200 μL+蜂蜇草萃取物10 μL +生理盐水10 μL)、蜂毒组(FD组,红细胞液200 μL+蜂毒10 μL+生理盐水10 μL)、蜂蜇草萃取物+蜂毒组(FCD组,红细胞液200 μL +蜂蜇草萃取物10 μL +蜂毒10 μL),每组10份。将各组溶液置于玻璃试管中,放入37 ℃温箱,10 min后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血细胞计数板并进行红细胞计数,比较不同血型相同处理因素之间以及相同血型不同处理因素组之间红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在相同处理因素下,各血型间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组中A、B、O、AB型红细胞计数(×109/L)分别为5.567±1.368、5.146±1.690、4.577±0.774、5.197±1.587(F=0.852,P=0.475),FZC组分别为5.751±1.489、5.268±1.418、4.727±1.174、5.298±1.229(F=0.987,P=0.410),FD组分别为0.546±0.450、0.804±0.428、0.679±0.283、0.846±0.453(F=1.089,P=0.366),FCD组分别为5.532±1.330、5.051±1.596、4.589±0.879、5.140±1.492(F=0.820,P=0.492)。相同血型不同处理因素组间比较红细胞计数:在FZC组与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蜂蜇草萃取物对红细胞溶血无影响;而在FD组则明显低于NS组(均P<0.05),说明蜂毒对红细胞有明显的溶血作用;但在FCD组与NS组间比较红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蜂蜇草萃取物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而不影响红细胞计数;而FCD组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FD组(均P<0.05),进一步说明蜂蜇草萃取物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结论胡蜂蜂毒具有明显的溶血作用,而蜂蜇草萃取物能有效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蜂毒的溶血作用与人ABO血型无关。

  • 标签: 咬伤 蜇伤 蜂蜇草 蜂毒 血型 溶血
  • 简介:摘要:当归是彝族地区的常用药物,常和其他药物组成配方治疗某些常见疾病。为了治疗缓解脱发,本综述对当归、侧柏叶等彝药组方的发防脱作用进行分析,既能解决民生问题,也为后续彝族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彝药 固发防脱 当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对胎儿回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产后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空肠或回肠闭锁且不合并其他胃肠疾病的胎儿共13例。所有病例均为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肠管扩张或腹腔积液后继而接受MRI检查。孕妇年龄22~38岁,MRI检查时孕周26~37周,均为单胎妊娠。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上显示小肠扩张(单个或多个肠襻)8例,其中1例合并腹部囊性包块;无肠管扩张5例,MRI上可见大量腹腔积液和肠管聚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回肠闭锁9例,其中5例合并肠穿孔;空肠闭锁4例,其中1例合并肠穿孔并假囊肿形成。未合并肠穿孔的7例胎儿,产前MRI诊断闭锁位置正确5例;合并肠穿孔的6例胎儿,产前MRI诊断为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但无法判断闭锁位置。结论胎儿回肠闭锁的产前MRI有其特征性表现,根据肠管内胎粪及羊水的分布可推断闭锁部位。对于产科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肠道异常的胎儿,产前MRI在进一步评估病情方面具有补充作用。

  • 标签: 肠闭锁 胎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呈现发病率高、上升快的趋势。SAP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卒中后的死亡率,SAP的有效预防成为新的关注点。目前SA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抑制、误吸、吞咽障碍、糖尿病、心房颤动及是否机械通气等都是SAP的危险因素。免疫抑制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现代研究证实,卒中后急性期内,机体确实发生一系列的免疫抑制状态改变,患者易感性增加。中医学认为脑卒中的发生以"正虚"为因,卒中后仍是"气虚"不能"卫外",邪袭肺腑,发为SAP。玉屏风散作为扶正表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恢复免疫器官功能的作用。从多角度探讨应用玉屏风散预防SAP的合理性。

  • 标签: 卒中 肺炎 抑制因子,免疫 扶正解表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城市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于2016年2月-2020年3月选择的150名巢老人,将上述老人作为研究组,并从该市中选取150名非巢老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两组老人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以及恐惧5个维度与对照组老人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与非巢老人相比差异较大,相关社区应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制定改善其心理情绪的方法。

  • 标签: 城市 空巢老人 心理健康状况 SCL-90量表
  • 简介:【摘要】文章综述了当前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选取医院数据和国内外资料,通过了解老年人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提出加强“人性化”护理,加强护士对人文关怀护理和援助的理解护理,建立完善基层老年服务队,加强财政投入,强调赡养义务的方式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将人文关应用于巢老人患者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人心关怀的温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巢心理,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感,幸福感,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空巢老人 老年护理 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