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5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试,把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方法,对比两组麻醉方法后患者生命体征与术后精神情况及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生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麻醉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及B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或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监测的RR、HR和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B组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A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明显上升,B组平稳(P<0.05),两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明显优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对不合作的小儿尤为适合。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复合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在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是功能障碍患者常用的康复训练法,而关于运动疗法许多医学家对于运动康复仍然持反对意见,并提出制动卧床为康复主要原则。经临床试验证明,功能障碍患者长期卧床会延误患者治疗时间,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期,致使患者病情加重或终身致残,而过于强调运动康复训练,没有运动计划,盲目的进行运动康复,也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本文主要就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效推动康复训练发展。

  • 标签: 运动疗法 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法 制动卧床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3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足、踝部骨折、韧带损伤,需外固定或限制活动4~12周以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物应力刺激组)、对照组(无生物应力刺激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患肢跟骨骨密度数据变化,来与自身对比,算出降幅,对比两组病例平均降幅,评价该方法对制动后骨质疏松的防止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后/术后3天、伤后/术后2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伤后/术后3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的骨密度值在伤后/术后3个月效果明显。

  • 标签: 生物应力 踝部损伤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复合麻醉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其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在得出相应结果的同时,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复合麻醉 无痛人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丙泊酚复合短效和超短效镇痛药静脉复合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行人工流产术患者95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芬太尼组进行丙泊酚复合短效镇痛药静脉复合全麻,瑞芬太尼组进行丙泊酚复合超短效镇痛药静脉复合全麻。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瑞芬太尼组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短效和超短效镇痛药静脉复合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均比较好,均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结合超短效镇痛药术后认知功能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短效镇痛药 超短效镇痛药 静脉复合全麻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短时腹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以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患者分别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及咳嗽患者几率低于对照组,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好,安全性更高,麻醉效果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法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各400例,观察组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黏膜染色,并多点取材活检;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仅在肉眼镜下所见情况下进行取材活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胃癌178例,早期胃癌36例,检出率为20.22%,对照组胃癌127例,早期胃癌15例,检出率为11.8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检出率比较高,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胃镜 染色 活检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瑞芬太尼与芬太尼两者都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复合应用具有协同相加作用。芬太尼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而瑞芬太尼是通过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降解,故两药代谢、消除互不影响,不会出现由于两药相互竞争代谢出现消除延迟。由于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术毕体内会有一定的残留,而瑞芬太尼由于其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不变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的特点,不影响术后苏醒,术毕患者清醒快,但立即会感到疼痛。两者合用,一方面会减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各自用量,同时减少芬太尼的体内蓄积,加快苏醒,对肝肾功能较差者尤为有利;另一方面由于芬太尼的少量体内蓄积,术毕患者苏醒时疼痛减轻甚至无痛,可减少因疼痛引起的躁动、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等并发症。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符合应用 全身麻醉 观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效应室靶控输注 丙泊酚 芬太尼 哌库溴铵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宫外孕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宫外孕患者30例,均麻醉期间使用氯胺酮、异丙酚药物,观察麻醉效果。结果30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患者临床手术期间使用氯胺酮、异丙酚药物,安全、可靠,镇痛作用突出,并发症少,值得使用。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宫外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复合手术治疗2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0.82vs0.45)、跛行距离变化[(424±36.28)mvs(125±17.60)m]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87.5%。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患者,经溃疡清创或截肢(趾)术,创面均愈合。结论通过对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仔细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复合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合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