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模式在降低牙科手机油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共计80例手机灭菌包,以随机数分组结合抛硬币法将所有灭菌包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40,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灭菌包在实施干预后的油包率和功能耗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油包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油包率为15.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机功能耗损率为0.00%,对照组为1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管理模式作用于牙科手机油包的管理过程中,可显著降低其油包率,在确保器械润滑的同时可减轻对器械功能的损害,为提高器械的使用寿命提供前提,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PDCA 牙科手机 油包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增强检查中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值对其碘对比剂注射温度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2-202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分别为37℃和39℃,将碘对比剂抽入高压针筒后,排出25~30ml碘对比剂注入收集瓶内,使用电子温度计分别测量碘对比剂抽药后的温度值和注药时的温度值,同时记录碘对比剂从开始抽取至开始注射所需准备时长。结果 两组患者的温度下降值及扫描时长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抽药及注药时的温度则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在CT增强检查中,将电热恒温箱设定值调整至39℃时,可使碘对比剂的注射温度更接近最佳温度,减少注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为提高CT增强图像质量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检查 电热恒温箱 碘对比剂 注射温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标温度管理(TTM)是具有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治疗措施,其包括治疗性低温、正常体温控制和发热治疗。本共识介绍了TTM分类、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推动TTM的同质化管理。

  • 标签: 神经重症 目标温度管理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表温度差异对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4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在左右手温差10 ±2°C的情况下进行双手末梢血糖检测。参照组患者在左右手温度相同下的情况下进行双手末梢血糖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左右手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右手的末梢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温度差异对末梢血糖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表温度较低时尽量不进行末梢血糖检测,以防检测结果误差而影响临床诊断。

  • 标签: 体表温度 末梢血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的灌肠温度、速度干预分为4组,12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测评疗效相关性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对温度和速度等的主观感受。结果组1、组3药液保留时间长于组2,组2长于组4;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呈现负相关。组3、组4的温度感觉较好(P<0.05);组2、组4的速度感觉较好(P<0.05)。组3、组4腹痛得分较高,组2、组4即刻便意得分较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以温度37.0~38.9℃、速度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灌肠药物温度 结肠炎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 要】妇幼健康是一项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协同推进的公共卫生服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也对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就靖江市妇幼保健院在新时期开展党建引领妇幼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展开论述,做到“三全三有”: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有温度、有色彩、有人文。

  • 标签: 党建 妇幼健康服务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院血制剂运输、储存、发放和输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血制剂温度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6~11月血制剂温度管理数据,分析血制剂温度管理不准确的原因,于2020年12月~2021年5月实施PDCA循环法改进,比较改进前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改进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由干预前的86.0%提高至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血制剂温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法 血制剂 温度管理
  • 简介:摘要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所致的感染率及耐药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更成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较为丰富,且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已较为明确。本文对环境温度、平均湿度及人口密度三个重要因素与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及公共卫生制定控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环境温度 平均湿度 人口密度 季节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温度干预 复苏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术中温度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肾输尿管结石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我院88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分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肾输尿管结石期间,采用术中温度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肾输尿管结石 术中温度管理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在观察对象空腹状态下采集2组标本,经离心处理后立即测定凝血四项作为即时值,并分别放在低温和室温下保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段的的凝血四项,记录检验结果并分析。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相比,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2h、4h的PT、APTT、TT、FIB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的8h的APTT以及TT检验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放置温度 放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灌肠液温度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40±1)℃灌肠液温度灌肠;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温度为(38±1)℃灌肠液灌肠。观察记录两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和灌肠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灌肠液在肠道中保留时间为(2.13±0.54)h明显比对照组的(1.01±0.31)h长(P<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改变灌肠液温度为(38±1)℃可以延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治疗的总体有效率。

  • 标签: 改变灌肠液温度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温度冲洗液用于前列腺增生术患者膀胱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使用室温下膀胱冲洗液进行冲洗,观察组使用34~37℃冲洗液进行冲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①膀胱痉挛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组的膀胱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冲洗时间短于对照组,冲洗液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用34~37℃冲洗液冲洗膀胱可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风险,减少膀胱出血量,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冲洗量,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术后护理 冲洗液温度 膀胱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