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当一个人受到碰撞,或者被绊倒时,大脑会采用两种策略维持平衡。其中一种策略为预期性肌肉控制,如果发生冲撞、碰撞,身体就会先做好准备。

  • 标签: 跌倒 研究人员 肌肉控制 碰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嵌顿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方法。方法分析125例嵌顿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方法。结果125例病人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儿童108例,成功复位101例,成人17例,成功复位12例。结论掌握好嵌顿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和技巧,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择期手术赢得时间。

  • 标签: 嵌顿斜腹股沟斜疝 手法复位
  • 简介:阿诺德经典赛亚军菲尔·海斯依靠上哑铃动作练就了可以傲视他人的胸肌。"拥有一个高大魁梧的身材,但胸部却平如飞机场,没有人愿意这样。"国际健联职业运动员、健美界最有前途的青年才俊菲尔·海斯说出了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尽管这些类似的话也可以被那些矮小或中等身材的人说)。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的莱若伊·佩里运动俱乐部里,在每组哑铃推举训练之间的休息时间里,他的双脚搭在一个上板的椅背上,做着改良版的窄距俯卧撑,以使血液更多地流向上半身。但爱丽丝·库珀的那句"辍学生"似乎还在这个几乎空荡荡的健身房里回荡。

  • 标签: 职业运动员 运动俱乐部 加利福尼亚州 中等身材 阿诺德 斜板
  • 简介:<正>使用这个自由重量的孤立训练动作来将你的胸部训练推向另一个平面。动作要领将一个下板调节到30—45度角。双手各抓握住一只哑铃并小心地坐到板上,确保你的双脚牢固地靠在滚垫之下。开始时将重量放在你的大腿之上,慢慢向后躺下并将哑铃移动到你胸部上方的一臂远位置,掌心相对。在你的肘关节上保持一个微弯的角度,深吸一口气并以一个较

  • 标签: 动作要领 斜板 拉神 胸大肌 感时 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与小儿腹股沟疝不同,成人腹股沟疝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成疝,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疝,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疝。该疝是最常见的一种疝,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疝的80%,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疝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疝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肌切断治疗下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下肌亢进的外V型斜视12只眼。将下肌于外直肌与下直肌间钩出,用两把纹丝钳分别夹住,中间距离5mm,纹丝钳间剪断下肌,电凝两断端。术后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术前V型外向上方注视比下方注视均大于40棱镜度,双下肌亢进+++和++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下肌功能亢进,但为+。没有病人注视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结论下肌切断治疗下肌亢进的V型斜视有效。

  • 标签: 下斜肌切断 治疗下斜肌亢进 V型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肌后固定术(IOBT)在伴有轻中度下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OBT或者部分切除术的外V征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IOBT组和下肌部分切除术(IOMYE)组,各20例。IOBT组行双眼IOBT+水平斜视矫正术,IOMYE组行双眼IOMYE+水平斜视矫正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HD)、V值、黄斑视乳头夹角(FDA)及下肌功能(IOA)等变化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IOBT组17例(85%)治愈,IOMYE组14例(70%)治愈。IOBT组手术前后FD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P=0.205)。2组间手术前后FDA、IOA、V值变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88,P<0.001;t=-3.701,P=0.001;t=-8.519,P<0.001)。IOBT组术后无一例过矫为A征。IOMYE组6例V征过矫为A征,IOA轻度不足8例。结论:IOBT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伴轻中度下肌亢进的外V征,是传统下肌减弱术的补充。

  • 标签: 下斜肌后固定术 V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功能不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经皮腹壁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出现再发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回顾2016年8月到2019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腔镜中心开展了1 168台腹腔镜单孔法手术。统计术后再发疝的病例,描述其临床特点及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再发疝的患儿共8例,其中6例为复发疝,2例为对侧异时性疝。首次手术年龄为(1.4±0.6)岁,术后再发疝的间隔时间为(5.2±2.6)个月。7例术后再发患儿在再次手术中,接受了腹腔镜探查,1例复发疝和1例对侧异时性疝患儿的内环口形态特殊,临床少见,具有探讨价值。再次手术的术式依据外环口大小来选择。结论术后再发疝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较大,且临床研究对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再发疝的关注度不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推进腹腔镜单孔法在腹股沟疝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儿童 腹腔镜 单孔法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施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移植手术中所发现的支血管情况及支"陷阱"的处理。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0月,共施行ALTF手术治疗患者30例,术前完善CTA检查,初步确定ALTF血管来源情况;术中采用"三纵五横法"进行皮瓣定位及设计,注意支位置及解剖支血管,避免损伤支,探查、分离支血管;根据术中支血管与降支血管的关系,切取1~2处血管蒂;对2处血管蒂者分别进行夹闭试验,确定动脉血供情况;根据血液循环状况对血管蒂静脉超引流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处理,密切观察术后皮瓣血运、皮温、肿胀程度、渗液情况、皮瓣成活状况,定期随访。结果30例ALTF中,术前CTA检查发现13例存在支,术中共有11例存在支血管并进入皮瓣,出现率为36.6%。所有支均完整保留,其中8例切取了2处血管蒂,并采用了静脉超引流技术处理血管蒂,术后皮瓣血运良好、皮温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接近、皮瓣肿胀轻、渗液少,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2(平均16.1)个月,受区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供区关节活动正常,局部感觉无明显缺失。结论本组ALTF支血管约1/3病例出现,应尽可能保留,避免支"陷阱" 、合理处理支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静脉超引流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至2011年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26例成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理想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斜疝 修补术 无张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