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诊断,发现有结节患者69例,占86.3%。其中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34例结节性甲状肿瘤患者,7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良好患者69例;恶性患者11例,其中1例粘液表皮样癌,3例泡型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69例良性患者中,真阳性患者63例,假阴性患者6例,敏感性91.3%;11例恶性患者中,真阳性10例,假阴性1例,敏感性90.9%。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敏感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3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4例,显进22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症状消失时间20天~90天。结论精神分裂症性症状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或锂盐治疗,抑郁症状用抗抑郁剂治疗。在发作期如果症状发生了改变,治疗方向也应及时变化。

  • 标签: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田瑶族盐敏感性的血压差异及其对肾脏的损害。方法收集1030名符合条件的瑶族居民,以相应的1280名汉族居民为对照,统一进行低盐饮食(摄盐量3g/dx7d)继而高盐饮食(摄盐18g/dx7d)干预,定时监测血压,收集两个阶段的尿液及血液标本,检测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微白蛋白(Alb)、尿肌酐(Cr)及尿Alb/Cr等指标。结果瑶族盐敏感(SS)者检出率为16.5%,明显低于汉族(P<0.05)。SS者从低盐到高盐饮食变化后,收缩压或舒张压均明显上升,盐敏感指标△H-LMABP和△H-BMABP分别为6.9±4.3mmHg及6.3±4.4mmHg,均高于盐不敏感(SR)组的0.4±4.2mmHg及1.0±3.7mmHg(P<0.01)。高盐饮食后,SS者的尿β2-MG和尿Alb/Cr也明显高于SR者(P<0.05),但其上升幅度小于汉族SS者(P<0.05)。结论蓝田瑶族的盐敏感性及高盐对肾脏损害程度具有自身的特点,可能与其特殊的饮食习惯及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

  • 标签: 盐敏感 血压 膳食盐 干预试验 少数民族
  • 简介:目的本Meta分析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ILs)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发病风险的具体关联。方法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11月1日,计算机检索CISCOM、CINAHL、webofScience、Google学术、EBSCO、CochraneLibrary、CBM和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最终纳入了7项病例对照研究,共包括1135例IgAN患者和1603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IL-1和IL-1RN基因多态性与IgAN风险的增加有关(IL-1:OR=1.33,950ACI=1.15~1.55,P〈0.001;IL-1RN:OR=1.32,95%CI=1.16~1.51,P〈0.001)。然而,在IL-6、IL-10和IL-22R基因多态性中并没有发现此关联性(均P〉0.05)。进一步根据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无论是亚洲人群还是欧美人群,IL-1和IL-1RN基因多态性与IgAN风险的增加均存在明显相关性(亚洲人群:OR=1.58,95%CI=1.17~2.13,P=0.003;欧美人群:OR=1.53,95%CI=1.22~1.92,P<0.001)。结论ILl和IL-1R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gAN易感性增加有关,它可能是IgAN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过程中心脏组织病理改变、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炎症通路及凋亡激活。方法60只5周龄Balb/c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心肌炎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MEM,心肌炎组小鼠腹腔注射104TCID50CVB3病毒(柯萨奇3型病毒)后,选取4d、7d、10d、14d、40d五个时间点,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测后处死动物,留取心脏,行HE染色和CD68免疫组化。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TNF-alpha、IL-17A、IL-13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观察磷酸化IκBα、IκBα、P65、BCL-2、β-actin。结果病毒组小鼠体重下降显著,心肌炎组累积生存率60%,心脏超声结果示FS、EF值在第4天开始下降,于7、10、14天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导管示心肌炎组各时间点dp/dtmax及-dp/dtmin均降低。HE染色可见心肌炎组各时间点均有心肌肿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以第10、14天为甚。免疫组化示CD68阳性巨噬细胞于心肌炎组第7、10、14大量聚集于心肌间质。WesternBlotting示第7、10、14天磷酸化IκBα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结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心脏炎症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NF-κB通路及凋亡激活,大量炎症因子释放致使心功能受损。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因子 炎症 NF-ΚB
  • 简介:目的观察γ线放射后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与高表达FLCN的肾癌细胞凋亡及自噬水平上的差别,并进一步确定γ线放射在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中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使用UOK257/UOK257-2及ACHN-sc/ACHN5968两组细胞,通过Westernblot、GFP-LC3及MDC荧光方法观察细胞内自噬现象,通过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通过克隆存活实验测定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并利用3-MA或Beclin1siRNA抑制自噬后,再次观察细胞内自噬、凋亡以及细胞对γ线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相对于ACHN-sc/UOK257-2细胞,UOK257/ACHN5968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且γ线放射可以在UOK257/ACHN5968细胞中诱导更明显的自噬反应。应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可以增强γ线放射对UOK257和ACHN5968细胞的杀伤作用。Westernblot结果表明,γ线放射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并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从而在UOK257/ACHN5968细胞中激活自噬反应。结论FLCN可以降低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无FLCN表达的UOK257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与单独的γ线放射相比,联合应用自噬诱导剂和γ线放射对FLCN缺失或下调的肾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效果,而这可能为BHD伴发的肾癌或其它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自噬 凋亡 γ线放射 FOLLICULIN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有阴道试产条件的44例初产妇,以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分为观察组(不敏感者)和对照组(敏感者),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敏感性 预测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念珠菌 尿路感染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信阳地区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药物敏感性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用溴氰菊酯(0.05%)、DDT(4%)、马拉硫磷(5%)3种药纸对中华按蚊雌性成蚊进行测试。结果信阳9县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马拉硫磷的死亡率(或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22.22%~100%、11.11%~100%、25.33%~100%;不同县区中华按蚊对同一杀虫剂的抗性级别均有从敏感群体(S)到抗性群体(R)的分布;9县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的首只击倒时间范围为1.0~23.78min、0.5~53.67min,60min击倒率范围为3.92%~75%、3.96%~95.05%,KT50范围为42.02~1459.54min、35.23~1459.54min。结论信阳地区9县区中华按蚊对3种杀虫剂敏感性不全相同,存在地域差异。

  • 标签: 中华按蚊 抗药性 溴氰菊酯 DDT 马拉硫磷 杀虫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医师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6周后对其实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患者实施用药,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方便实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裂情感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异质性和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至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4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114例)和对照组71例(维族35例,汉族36例),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运用稳态模式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HOMAIS)。结果(1)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维族(204.02±180.43)vs(409.14±181.06),汉族(258.09±105.66)vs(479.09±200.97),P<0.05];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增多[维族(54.0%vs25.7%),汉族(66.7%vs22.7%),P<0.05]。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族(52.0%vs0.0%),汉族(64.0%vs0.0%),P<0.01]。冠心病组1h胰岛素水平下降和2h血糖水平升高(P<0.05)。其余各项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无论在对照组或冠心病组内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存在体质量[(78.06±12.69)vs(72.32±12.03)kg]和体质量指数[BMI(27.29±3.53)vs(25.61±3.42)kg/m2]的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中维、汉两个民族各种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个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危险性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看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住院患者中维、汉民族冠心病存在较低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较高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维族冠心病患者肥胖显著。该地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是维、汉民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冠状动脉疾病 胰岛素敏感性 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冠心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相关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心理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证实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疾病。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为基础的全基因组相关分析的应用,已发现并定位一系列冠心病相关基因或变异。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信息进行整合已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国内外冠心病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分析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遗传机制提供线索。

  • 标签: 冠心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全基因组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3.5%对70.5%,P<0.05);GD组IFN-γ+874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对51%,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GD的易感因素。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绵阳市:北川县地震后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为防治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按照《全国重要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试行)方案》,采用致倦库蚊幼虫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北川县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Lc50值分别是0.5307、0.0456和0.0221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9、12、17。结论:北川县致倦库蚊对主要化学杀虫剂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调查的结果可为指导北川县病媒蚊虫及其传染病防治以及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致倦库蚊 浸渍法 抗药性 地震灾区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用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TEC)对该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22.6%、71.7%、5.7%、0%;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11.8%、58.9%、27.4%、2.0%,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表达水平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TEC)的化疗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BRCA1可能作为一项预测紫杉醇类疗效、筛选乳腺癌化疗药物、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新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BRCA1基因 多西紫杉醇 化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5月,收集关于EPHX1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括58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和8710例对照人群。纳入的结果在GGvs.AA、GAvs.AA、GG/GAvs.AA和GGvs.GA/AA基因型的比较模型中均无异质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EPHX1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Gvs.AA:OR=1.063,95%CI:0.888~1.273;GAvs.AA:OR=0.935,95%CI:0.867~1.009;GG/GAvs.AA:OR=0.948,95%CI:0.882~1.020;GGvs.GA/AA:OR=1.091,95%CI:0.913~1.304]。结论EPHX1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基因多态性 胃肠道肿瘤 META分析 Microsomal EPOXIDE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能否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0、10、20、40、60、100ng/mL)和二甲双胍(10mM)联合用药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检测二甲双胍对TRAIL诱导563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二甲双胍和/或TRAIL干预5637细胞24小时后对caspase-8、caspase-3、PARP、DR4、DR5和c-FLIPL表达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可增强TRAIL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并未上调DR4和DR5表达,但显著下调c-FLIPL表达。结论二甲双胍显著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下调c-FLIPL表达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凋亡 二甲双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IgA肾病(IgA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的90例维吾尔族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性与IgAN发病的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性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的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的SNP位点rs5882115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的SNP位点rs963903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