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最为多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可分为两大类,即传染性肺结核和阴活动性肺结核,各自诊断标准如下。一、传染性(阳)肺结核1.肺结核病人至少2次初始痰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阳性;或2.肺结核病人1次痰涂片检查阳性,并经负责治疗医师确认有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肺部异常阴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活动性肺结核 菌阴肺结核 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 显微镜检查
  • 简介:长沙高新开发区吉本妆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日本JBC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植物性高纯度乳酸,其活数可高达1×10^12个·g^-1,具有耐强酸(pH3.7)、在固体状态60℃2年内存活率高达95%的特性。为尽快应用于临床,现寻求国内有乳酸制剂“国药准字号”批件的企业合作,合作形式为:联合生产或直接收购。

  • 标签: 乳酸菌活 制剂项目 寻求乳酸菌
  • 简介:1.2.2 B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的功能真菌信息素受体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很相似,1.2担子交配型基因的功能1.2.1A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的功能A位点的大多数交配型基因都成对存在,A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编码两类含相似同源结构域的蛋白质

  • 标签: 交配型 型基因 基因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株念珠。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乳酸饮料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乳酸在鲜奶或再生奶中经发酵培养生产的乳制品,其与传统的酸凝乳不同点是蛋白质含量比一般发酵乳低,大约1%左右,并含有耐消化液的乳酸,呈液体状态。我国乳酸饮料,自1984年开始投入生产以后,发展迅速。但对其卫生管理还不够完善,特别对该产品中乳酸数的测定还未制定出统一的检验方法。为此我们就不

  • 标签: 乳酸菌饮料 发酵乳 检验方法 凝乳 菌落形态 乳酸球菌
  • 简介:目的探讨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群变化及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方法阴道pH测定采用精密pH试纸,阴道分泌物的群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采用混合培养法。结果念珠性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而酵母的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在体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有抑制作用。结论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会导致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具有生物抑制作用,是阴道群的优势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阴道菌群 乳酸杆菌 抑制作用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群和膜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群和膜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和梭,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群和膜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梭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群较腔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头皮糠疹、头痒和脂溢性皮炎等均为糠秕孢子所致。本文对从姜黄中提取的挥发油、联苯苄唑及两种药的混合物制成香波型洗剂,采用平板划线打孔法与平板基打孔法做了体外抗糠秕孢子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的抗糠秕孢子作用强(MIC为0.156%),作用优于联苯苄唑(MIC为0.313%),两者联合效果更佳(MIC为0.078%)。本实验研究将为临床防治糠秕孢子病提供一个新的用药途径。

  • 标签: 姜黄挥发油 联苯苄唑 糠秕孢子菌 香波型洗剂
  • 简介:目前,市场上“甜甜的、酸酸的”酸奶不下十几种,全国年消费量高达百亿瓶。然而假如发问:“乳酸奶和乳酸奶区别何在?”对此问题,绝大多数人是回答不清的。还得让我细细道来才见分晓。

  • 标签: 乳酸奶 乳酸菌奶 营养成分 吸收能力
  • 简介:腹泻患者病原调查来安县卫生防疫站(239200)孙家立吴纯信对131份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主要是了解来安县腹泻患者中沙门氏、痢疾杆菌、病原性大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和空肠弯曲菌的分布情况,以了解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

  • 标签: 腹泻 病原菌 医学 调查统计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与白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研究患者的感染途径以及患病机制。结论治疗原则是积极去除假丝酵母阴道炎的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放线病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病。为防止放线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与细菌斗争、保护自身健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探索抗菌素的科学合理利用、防止细菌感染的科学有效的保健途径.方法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人类与细菌斗争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双方的优劣;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人类与细菌双方的战争由来已久.在抗菌素未投入使用前,人类处于被动地位;之后人类逐渐掌握了主动;现在的情况正在发生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的变化,如果不能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形势将会逆转,甚至会重返抗菌素未投入使用前的被动地位.结论人类在与细菌的战争中必须摒弃错误的思维模式,一味地采取杀灭、彻底消毒、动辄使用抗菌素、大剂量使用抗菌素的所谓主动进攻是不科学的,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自然的途径减少或避免感染、在牲畜喂养和植物保护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滥用抗菌素和农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足量、全程使用抗菌素,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人类保健不应依赖药物特别是抗菌素,应侧重于提高自身抵抗力即扶正,而不是非理性地驱邪.人类应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抗菌素 抗药性 保健之道 人类 保健 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