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非细胞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 为配合研究,选取100例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细胞肺癌的患者参与研究。为体现研究价值,遵从患者自愿将其分组,分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5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患者情绪评分两组对比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参照组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凝血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研究组49(98.00%)比参照组40(80.00%)高(P<0.05)。结论 针对非细胞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静脉血栓护理期间,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服务及效果获得临床认可,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3月—2019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应用常规导管管理措施,2019年9月—2020年2月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比较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前48例患者和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后48例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后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97.92%)、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93.75%)、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85.42%)质量相比2019年3月—2019年8月实施前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实施前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19.23%下降到6.82%,P

  • 标签: 导管护理质量管理 导管专项管理组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导管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中心静脉置管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各种近期或远期不良结局。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新生儿CLABSI发生率未呈线性增长。脐静脉导管(UVC)留置超过1~2周时,新生儿CLABSI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在UVC留置7~10 d内换置PICC,可能会降低CLABSI发生密度,但尚未得到循证支持。本文对新生儿CLABSI与导管留置时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合理地计划留置时间,更有效地预防CLABSI。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留置时间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非细胞肺癌晚期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细胞肺癌晚期化疗PICC置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一般干预组和精细化护理组各100例。一般干预组进行一般护理,精细化护理组进行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SF-36),统计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精细化护理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精细化护理组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Piper疲乏自我评估修订量表(PFS-R)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非细胞肺癌晚期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健康,提高患者面对病痛的心态,使其有信心面对疾病,减轻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 抑郁评分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液导管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0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80例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经过有效治疗均康复,导管顺畅。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液导管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CRRT患者深静导管的护理相关理念的总结和诉述,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做到更好,使得感染率下降,并发症缩小。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临床事项合成来对深静脉置管时刻封管液的运用、穿刺的地方换药、封管的对策、并发症的抗御实行阐述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条件。结论: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建设方面有关学问的研究加强,在临床任命中,严格依照规程实行各项操作,仔细实践无菌技术,让导管有关性感染的产生率减低,并发症缩小,让CRRT治疗效果增强。

  • 标签: 护理 深静导管 CRR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经开放手术拔除因纤维蛋白鞘导致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嵌顿并原位更换导管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使用左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7~8年后出现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差,经导管末端泵入尿激酶溶栓、常规拔管及导管内球囊扩张均拔管失败,后行"左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拔除术+开胸探查+上腔静脉探查+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置入术",术中发现2例患者导管周围均存在纤维蛋白鞘,术后X线检查提示导管位置可,术后患者血液透析顺利。

  • 标签: 肾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外科手术 导管嵌顿 纤维蛋白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到我院肾内科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且发生血栓形成共30人确定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对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治疗措施,在此情况下给予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病人应用护理的作用和效果。结果:在本次入选的30名病人中,有6出现了堵管现象,通过溶栓等治疗方法后达到了正常透析的条件,并有1名病人采用的溶栓措施无效,及进实施了更换血液透析通路的治疗措施。结论:血栓形成将会对于透析治疗的疗效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病人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病人的不良状况,提高病人生活品质,有着借鉴应用价值。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血栓形成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为标准修订、规范静脉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医院采用"静脉导管维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放问卷759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740家医院中,分别有737家(99.6%)、621家(83.9%)、634家(85.7%)、373家(50.4%)、245家(33.1%)医院开展了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PORT)、中长导管(MC)维护技术,三级医院开展PICC、CVC、PORT、MC维护技术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3家医院(93.9%,583/621)PICC在治疗间歇期常规1周维护1次,351家医院(94.1%,351/373)PORT治疗间歇期常规4周维护1次,476家医院(64.6%,476/737)静脉留置针72~96 h更换1次;492家医院(79.2%,492/621)PICC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MC多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留置,有105家医院(42.9%,105/245)。多数医院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维护时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75%乙醇溶液和碘伏,但仍有18.4%~52.6%的医院使用未被推荐的安尔碘或仅75%乙醇溶液。患者发生静脉炎时,525家医院(70.9%,525/740)使用水胶体敷料;患者发生渗出或外渗时,分别有414家(55.9%,414/740)和332家(44.9%,332/740)医院使用水胶体敷料和纱布敷料。结论我国静脉导管维护技术开展广泛,基本符合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专用护理包有待在临床推广应用;皮肤消毒剂的选择不够规范,中长导管维护和并发症的处理相关标准、规范亟待制订。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静脉治疗 导管维护 输液港 中长导管
  • 简介:摘要:对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护理工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强化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各种不良情况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应用已有的科学依据,对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现状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类型及优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确保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为护理团队提供参考,并促进静脉治疗质量和护理学科体系发展。

  • 标签: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护理 并发症 疼痛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人流手术中应用口罩+鼻导管吸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门诊人流手术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1/1纳入两组,对照组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组口罩+鼻导管吸氧;对比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肺部感染及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氧3min、麻醉诱导2min及手术结束时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罩 鼻导管 吸氧 门诊人流手术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及临床病理表现及DCISM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及DCIS患者626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X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DCISM与DCIS患者X线表现进行分类诊断。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ISM与DCIS患者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的差异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DCIS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26例患者中,DCISM患者171例,DCIS患者45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粉刺性坏死、淋巴结阳性、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是DCISM的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7cm(OR 2.229,95% CI 1.505~3.301,P<0.001)、高核级别(OR 1.711,95%CI 1.018~2.875,P=0.043)、淋巴结阳性(OR 4.140,95% CI 1.342~12.773,P=0.013)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乳腺X线摄影中,DCIS与DCISM患者的病变类型、有无钙化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42、9.65、9.10,P<0.05),17.6%(80/455)的DCIS患者表现为隐匿性病变,49.1%(84/171)的DCISM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团簇状钙化多见于DCIS(41.5%,120/289),而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普遍(35.9%,47/131)。结论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及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常见。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淋巴结阳性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