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辛海波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究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3月—2019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应用常规导管管理措施,2019年9月—2020年2月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比较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前48例患者和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后48例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后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97.92%)、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93.75%)、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85.42%)质量相比2019年3月—2019年8月实施前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实施前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19.23%下降到6.82%,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导管专项管理组对提高导管护理质量,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导管护理质量管理;导管专项管理组;住院患者


由于治疗或疾病需求,通常会将多种导管置入住院患者的体内,导管护理的质量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有较大的影响[1],所以加强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是减少因导管护理质量较差而产生不良反应或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途径[2]。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并分析2019年3月—2019年8月实施导管专项管理组之前,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导管专项管理组之后48例患者在导管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三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2方法

2019年3月—2019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应用常规导管管理措施,包括给予患者用药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进展及插管情况等。

2019年9月—2020年2月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①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由专业性较强、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导管专项管理组。在成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后,小组成员需要对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之前的导管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时间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处理与预防措施。其次,建立健全的导管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与计划,对导管脱落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完整、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②统一导管护理措施,在开展导管专项管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对落实护理措施后住院患者病情进展、导管使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统一导管护理措施。小组组长应注重指导护理人员导管护理工作,促进有效落实导管护理措施。③加强导管护理培训,根据导管专项护理内容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检查导管专项管理组成员的护理工作,督促护理人员将相关护理内容落实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并及时处理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护理计划,提高导管专项管理组的导管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导管专项组实施前后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计算方法为同一时期内某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次数/统计阶段中该导管总留置时间x100%。导管护理质量采用本院导管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导管脱落情况、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导管护理质量、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采用n(%)表示,x²检验。P<0.05判定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实施前后导管护理质量效果

对比导管护理专项组实施前后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实施后导管护理质量明显提升,P<0.05,详情见表1。

表1实施前后导管护理质量效果对比 n(%)

时间

n

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

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

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

实施前

48

42(87.5%)

38(79.17%)

32(66.67%)

实施后

48

47(97.92%)

45(93.75%)

41(85.42%)

--

3.852

4.359

4.631

P

--

0.049

0.036

0.031

2.2对比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2019年3月—2019年8月应用常规导管管理措施的住院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78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5(19.23%),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导管专项管理组后住院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88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6(6.82%),x²=5.765,P=0.016。对比实施前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较为明显,P<0.05。

3讨论

开展导管专项管理组是提高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后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质量相比2019年3月—2019年8月实施前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实施前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9.23%下降到6.82%,P<0.05。原因分析为:①导管专项管理组通过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对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之前的导管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时间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处理与预防措施。②导管专项管理组通过统一导管护理措施,小组成员对落实护理措施后住院患者病情进展、导管使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有效落实导管护理措施。③导管专项管理组通过加强导管护理培训,根据导管专项护理内容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检查导管专项管理组成员的护理工作,提高导管专项管理组的导管护理质量。

综上,将导管专项管理组应用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对提高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廖真珍, 聂臣聪. 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9, v.40(12):229-231.

[2]薛瑶琴, 罗小菊, 王文慧. PDCA护理管理在内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v.026(010):1437-1438.

[3]许旸晖, 徐秀群, 吴洪磊,等. 管道护理专业组在医院管道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v.034(007):6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