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当归多糖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是中药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随着近些年对于多糖研究的深入,科研工作者运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并开展相应的生物活性研究。本文对当归多糖结构鉴定等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当归多糖的开发利用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当归多糖 结构表征
  • 简介:摘要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异常的眼球发育与白内障遮盖视轴导致形觉剥夺有关,可靠地评估其术后眼前、后节的生物参数变化,有利于指导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式。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增厚、眼轴长度倾向于正常增长,而角膜内皮细胞、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是否变化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可能与术者、研究对象、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随访时长、研究方法、对照组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38)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眼球发育
  • 简介:摘要:本文对盐酸沙丙蝶呤的UV、IR、NMR(1HNMR、13CNMR、DEPT90/135、1H-1H COSY、HSQC、HMBC)、MS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通过MS谱图确定其精确的分子量,并对1HNMR和13CNMR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证了盐酸沙丙喋呤的结构

  • 标签: 盐酸沙丙喋呤 波谱解析 结构确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异常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经早孕期胎儿NT筛查+结构筛查及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1521例孕妇,经超声筛查确诊胎儿存在结构畸形的孕妇,分析不同系统畸形发生率及常见畸形的平均检出孕周。结果:本组1521例孕妇(包括双胎妊娠22例,三胎妊娠1例,共计1545例胎儿),经本院初筛后发现异常,经转诊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确诊或引产的异常胎儿32例,总体畸形发生率约为2.1%。其中心血管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唇腭裂占据前三位,占畸形总数50%以上。严重畸形检出孕周较早,轻微畸形及后期进展性畸形,孕妇肥胖的检出孕周较晚。结论:胎儿畸形中以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颜面部畸形发生率最高。随着检查技术及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对于严重不宜出生的胎儿畸形,检出孕周有望进一步提前。

  • 标签: 产前超声筛查 胎儿结构畸形 发生率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工艺的SARS-CoV-2疫苗相继被研发,包括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而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是SARS-CoV-2疫苗的研究热点。此文主要介绍SARS-CoV-2刺突蛋白的结构、功能与免疫学特性,以及相关SARS-CoV-2疫苗的研究情况、安全性、适用性等,并讨论潜在问题解决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疫苗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是脊柱疾病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在阅读影像学检查时多聚焦于骨性结构及脊髓等组织,而对诸如椎旁肌、脂肪等软组织的形态及特点判读一直都是"相对盲区"。随着对脊柱非骨性结构影像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和重新解读,学者们逐渐发现这些非骨性结构变化与脊柱疾病亦存在相关性。其中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软组织参数,如椎旁肌横截面积、皮下脂肪厚度、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率等,均已被证实在脊柱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具备临床应用潜力。此外,肌少症、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与脊柱疾病的联系正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疾病发病机制理解的加深,三维步态分析与基于外像摄影的姿势测量等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也已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鉴于此,总结脊柱非骨性结构的基础和临床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上述非骨性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特征在脊柱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诊疗工作中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三角是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股血管穿刺插管、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疝手术的重要部位。随着血管穿刺插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因成功率高、导管偏转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股血管插管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穿刺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因此,了解股三角的解剖学结构及其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 标签: 股三角 解剖学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应用于中药的复方和验方中已数千年。当归多糖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是中药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随着近些年对于多糖研究的深入,科研工作者使用水和碱液提取当归多糖,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树脂对其纯化,并开展相应的生物活性研究。本文对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当归多糖的开发利用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当归多糖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结构性心理干预运用在慢性湿疹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结构性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数据。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减轻抑郁、减轻瘙痒,P<0.05。比较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瘙痒,P>0.05。结论:将结构性心理干预运用在慢性湿疹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慢性湿疹 结构性心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癫痫发作药物普瑞巴林单药治疗对匹罗卡品诱发的大鼠颞叶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雄雌各半)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后,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每组6只,雄雌各半。另取6只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对照组。给大鼠安置颅骨电极,休息1周后开始视频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普瑞巴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普瑞巴林,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记录各组大鼠的脑电图及肌电图。记录时间为10∶00~17∶00 ,连续记录2 d。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次数、脑电图与肌电图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和Games-Howell检验。结果(1)普瑞巴林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0.0(0.0,1.0)次]显著低于模型组[2.5(1.0,4.8)次](Z=-3.0,P<0.05)。(2)脑电图记录7 h内大鼠睡眠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三组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期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持续时间、SWS总时间、REM总时间和总睡眠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1,13.0,7.8,4.4,9.3,均P<0.05)。普瑞巴林组[(66.3±18.0)次]和对照组[87.8±14.1)次]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均低于模型组[(106.7±20.8)次](均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11.2±4.0)min]显著高于模型组[(5.9±1.8)min](P<0.05),模型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则低于对照组[(7.7±1.2)min](P<0.05)。模型组大鼠REM期持续时间[(1.9±0.4)min]少于对照组REM期持续时间[(2.5±0.4)min](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REM期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的7 h内,普瑞巴林组大鼠SWS总时间[(296.5±37.1)min]、总睡眠时间[(338.4±33.3)min]均高于模型组[SWS总时间(258.1±38.4)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P<0.05)。模型组大鼠REM总时间[(30.4±11.1)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REM总时间(50.2±8.5)min,总睡眠时间(339.0±19.6)min](P<0.05)。结论普瑞巴林单独使用可减少癫痫发作,同时改变癫痫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在减少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延长SWS期持续时间,增加睡眠持续性,增加SWS和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颞叶癫痫 普瑞巴林 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脑电图 肌电图
  • 作者: 朱思齐 魏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
  • 简介:摘要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自然界中常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导致慢性中毒。氟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因此肠道更容易受到氟化物的损害。过量氟不仅会破坏肠道结构,干扰肠道内菌群和微环境,还会通过氧化应激诱导肠道毒性。本文就氟对肠道结构和防御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氟致肠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 标签: 肠道结构 防御功能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视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结构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和调整,具有结构可塑性。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变化是视皮层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变化的基础。这些结构改变主要包括突触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树突棘的消失或增加、树突棘的更替及大小的变化、突触后致密物以及神经元周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等。结构的变化与神经元内外分子及非神经元成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Ly-6/神经毒素样蛋白1、勿动蛋白、小胶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对视皮层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丰富环境等外界干预因素对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均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影响视功能的发育或其损伤后恢复。相比于功能学研究,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研究依赖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高级成像技术,结果更为直观和有说服力。对视皮层结构可塑性的不断探索会增进我们对弱视等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的理解,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创新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视皮层结构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皮层 神经元可塑性 突触 树突棘 关键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病例18例,回顾性分析发病的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男性11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57∶1.00,发病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49岁,股骨为好发部位。其中9例恶性成分为骨肉瘤,3例为高级别肉瘤,6例为低级别肉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多骨型纤维结构不良、复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病例相比,年龄是肉瘤变独立的危险因素,Wals值为13.61(P<0.05),比值比为12.82,95%置信区间为3.31~49.70。结论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发病年龄超过40岁,肉瘤变的风险增加约12倍。

  • 标签: 骨肿瘤 危险因素 纤维结构不良
  • 简介:摘要骨微结构的破坏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病理性改变之一。骨微结构损伤会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重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调节骨重建,从而改善骨微结构。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促骨形成药两大类。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等]一方面抑制骨吸收,防止骨小梁体积、数目及连接性的进一步损失;另一方面抑制骨重建,给骨重建单元提供更多时间来提高骨矿化程度。促骨形成药物(包括特立帕肽和阿巴洛肽)通过刺激骨重建及一定程度的骨塑建促使骨代谢正平衡(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小梁数目,改善骨小梁结构。除以上两类药物之外,硬骨抑素抗体(如Romosozumab)可以中和硬骨抑素,具有双向作用,既可刺激骨形成,又可抑制骨吸收,对松质骨及皮质骨微结构的改善均有一定效果。既往有众多研究证实了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在改善骨微结构、提升骨质量方面的疗效,但RANKL抑制剂促进骨塑建的具体作用机制、双膦酸盐对皮质骨孔隙度的影响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G)患儿胃组织及胃液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6,NLRP6)的表达,并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NLRP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CNG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病理学诊断、内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Hp感染情况分为4组:轻度CNG组Hp阴性;中重度CNG组Hp阴性;轻度CNG组Hp阳性;中重度CNG组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组胃组织及胃液中NLRP6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胃组织中NLRP6的表达,并分析在儿童CNG中表达的意义。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中重度CNG组中Hp阳性率62.96%(34/54)高于轻度CNG组37.04%(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P<0.001)。在同等Hp条件下,轻度CNG组中NLRP6表达[Hp阴性轻度CNG:胃组织(653.73±37.71) ng/L、胃液(471.75±38.47) ng/L;Hp阳性轻度CNG:胃组织(616.69±43.33) ng/L、胃液(445.29±36.39) ng/L]高于中重度CNG组[Hp阴性中重度CNG:胃组织(623.82±52.99) ng/L、胃液(446.48±47.49) ng/L;Hp阳性中重度CNG:胃组织(580.43±62.75) ng/L、胃液(406.88±51.8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阴性轻度与中重度CNG比较:胃组织P=0.035,胃液P=0.046;Hp阳性轻度与中重度CNG比较:胃组织P=0.010,胃液P=0.002);同等程度胃黏膜损伤中,Hp阴性组NLRP6表达[Hp阴性轻度CNG:胃组织(653.73±37.71) ng/L,胃液(471.75±38.47) ng/L;Hp阴性中重度CNG:胃组织(623.82±52.99) ng/L,胃液(446.48±47.49) ng/L高于阳性组(Hp阳性轻度CNG:胃组织(616.69±43.33) ng/L,胃液(445.29±36.39) ng/L;Hp阳性中重度CNG:胃组织(580.43±62.75) ng/L,胃液(406.88±51.8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CNGHp阴性与阳性比较:胃组织P=0.005,胃液P=0.023;中重度CNG阴性与阳性相比:胃组织P=0.004,胃液P=0.003)。结论在同等Hp条件下,胃黏膜损伤程度越重,NLRP6越低;在同等黏膜损伤程度的情况下,Hp阴性组的NLRP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阳性组。提示NLRP6在慢性胃炎中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且Hp能够抑制NLRP6的表达。

  • 标签: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儿童 幽门螺杆菌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pyrin结构域蛋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