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 ±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 ±2.29)分]、躯体紧张[(2.81 ± 1.65)分]、总得分[(10.74 ± 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t=9.31,8.67,6.68,9.72,均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 ±3.62)分]、人格解体[(3.24 ±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t=10.48,7.59,均P<0.01],个人成就[(26.20 ±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t=13.64,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 ± 1.74)分]、不快感[(6.38 ±1.57)分]、怠倦感[(8.94 ±2.05)分]、视觉疲劳感[(7.83 ± 1.95)分]、总分[(38.37 ± 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t=3.26,3.90,5.00,12.45,5.61,8.48,均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r=-0.67~0.63,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r=0.26~0.73,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振动作业 职业紧张 职业倦怠 作业疲劳 中介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改良Valsalva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下腔静脉按压同步改良Valsalva动作(compress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CM)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的影响,明确CM对卵圆孔未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偏头痛、头晕、胸痛等症状患者132例,均行安静状态下、传统VM、mVM、CM等辅助动作后,对比分析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结果采用辅助动作后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明显提高(88.6%比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26,P<0.001)。对右向左分流的程度,三种不同辅助动作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81,P<0.001);CM辅助动作最有助于大量右向左分流的检出,与VM、m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结论辅助动作对卵圆孔未闭诊断至关重要,相比于VM、mVM,采用CM后更有助于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卵圆孔未闭 辅助动作 右向左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s和(15.76±11.71)μV·s]及口轮匝肌RMS[分别为(3.33±1.73)μV和(4.58±2.60)μV]、iEMG[分别为(18.90±13.98)μV·s和(27.56±16.94)μV·s]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颊肌、口轮匝肌肌电RMS值及口轮匝肌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面肌训练。

  • 标签: 脑性瘫痪 流涎 虚拟现实技术 动作观察疗法 口面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在住院药房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药剂科住院药房于2021年7月起看似是实施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选择2021年1-6月(实施前)和 2021年7-12月(实施后)的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医护满意度、质量安全管理评分、药品调剂差错率和近似错误发生率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医护满意度、质量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时间-动作法 精益管理 住院药房 质量安全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腰部、上肢、下肢、平衡、步行、记忆、注意力、定向力、空间知觉及执行能力训练等);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RP指导下rTM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则给予ERP指导下rTMS及AOT治疗,AOT治疗每天2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MMSE、MoCA、FMA、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MMSE、MoCA、上肢FMA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MMSE评分[(24.37±1.69)分]、MoCA评分[(23.00±1.80)分]、上肢FMA评分[(45.80±6.76)分]、下肢FMA评分[(26.80±3.56)分]、BBS评分[(36.40±4.28)分]及MBI评分[(74.00±5.13)分]均显著优于rTMS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ERP指导下rTMS联合AOT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事件相关电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动作观察疗法
  • 作者: 吴晓惠 李敏 王威 孙杰培 阳买 杨闵 吴佳 沙湖 李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骨科医院风湿骨关节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眉山 620010,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成都 61004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培训基地,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成都 61007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基线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其达标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符合成都市大病医疗保险资助并完成治疗周期24周的AS患者90例,并以24周时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ASDAS)<1.3为达标标准,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别收集2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基于CRP计算的ASDAS(ASDAS-CRP),并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期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患者达标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①基线期,达标组和未达标组AS患者在FMS测试值[(15.8±2.3)和(12.6±2.5),t=6.17,P<0.001]、深蹲[(2.2±0.6)和(1.7±0.5),t=3.57,P=0.001]、栏架跨[(2.2±0.7)和(1.8±0.6),t=2.11,P=0.038]、直线弓步[(2.3±0.7)和(1.7±0.5),t=4.23,P<0.001]、肩部灵活性[(2.5±0.6)和(2.2±0.8),t=2.21,P=0.037]、主动直腿抬高[(2.1±0.6)和(1.8±0.6),t=2.35,P=0.021]、脊柱稳定俯卧撑[(2.4±0.7)和(1.8±0.6),t=3.76,P<0.001]、体旋稳定性[(2.2±0.7)和(1.6±0.8),t=3.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出组时,2组AS患者在ASDAS评分[(0.96±0.28)和(2.19±0.52),t=14.69,P<0.001],FMS测试值[(17.4±1.9)和(12.7±2.8),t=9.77,P<0.001]、深蹲[(2.6±0.5)和(1.5±0.5),t=9.09,P<0.001]、栏架跨[(2.2±0.6)和(1.8±0.8),t=2.80,P=0.006]、直线弓步[(2.6±0.6)和(1.8±0.9),t=4.85,P<0.001]、肩部灵活性[(2.8±0.4)和(2.5±0.5),t=2.10,P=0.038]、主动直腿抬高[(2.2±0.6)和(1.9±0.8),t=2.46,P=0.016]、脊柱稳定俯卧撑[(2.8±0.4)和(1.6±0.7),t=10.36,P<0.001]、体旋稳定性[(2.3±0.7)和(1.6±0.8),t=4.7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线期预测AS患者是否达标的FMS测试值的截点值为14.25分(灵敏度0.733,特异度0.800);④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线期FMS系列动作测试中,深蹲[OR值(95%CI)=0.155(0.035,0.677),P=0.013]、直线弓步[OR值(95%CI)=0.375(0.148,0.953),P=0.039]、脊柱稳定俯卧撑[OR值(95%CI)=0.136(0.043,0.436),P=0.001]、体旋稳定性[OR值(95%CI)=0.308(0.121,0.780),P=0.013]是患者达标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达标组AS患者基线期和出组时FMS测试均优于未达标组,基线期AS患者FMS总分,深蹲、直线弓步、脊柱稳定俯卧撑、体旋稳定性是其达标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治疗结果 功能性动作筛查 阿达木单抗 疾病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家务劳动 实训操作技能 基础护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营养指导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对精细动作与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均接受保健护理工作,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指导与营养指导,对比分析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生长发育情况,观察组的精细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大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指导 儿童保健 精细动作 社交能力
  • 简介:摘要文中报道1例动作性肌阵挛癫痫-肾衰竭综合征(AMRF)患者的临床、电生理、肾脏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患者为青年男性,16岁以癫痫起病,逐渐出现震颤、共济失调、肌阵挛发作。颅脑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神经易嵌压部位为著。肾脏病理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SCARB2基因存在新的复合杂合突变:c.534_537delinsCT(chr4:7710074)及c.358G>T(chr4:7710217),经过家系验证2处杂合突变分别来自患者父母。AMRF是青少年癫痫中的罕见类型,本病早期表现为肌阵挛或肾功能异常,临床异质性较大,容易误诊漏诊。其最终确诊依赖基因检测。

  • 标签: 肌阵挛癫痫 肾功能衰竭 SCARB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达标后运动功能评估对其复发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符合成都市大病医疗保险资助的AS患者61例,分别收集其基线期与达标时临床资料,AS疾病活动度(ASDAS),经阿达木单抗治疗24周后,凡ASDAS<1.3者视为治疗达标,并采用功能动作筛查(FMS)记录达标后AS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停用阿达木单抗,基线药物继续使用,每月随访1次,直至病情复发或至1年。采用t检验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达标后AS患者运动功能对其复发的影响。结果①达标后AS患者,其达标后FMS值(14.3±2.9),随诊1年的复发率57.4%。②复发组较稳定组年龄偏小[(27±7)岁与(31±6)岁,t=5.96,P=0.02]、达标时ASADAS值偏高[(1.29±0.07)与(0.87±0.16),t=177.31,P<0.01]、达标后FMS值偏低[(12.9±2.7)与(16.2±1.9),t=29.23,P<0.01]、达标时间偏长[(2.9±1.2)个月与(1.7±0.6)个月,t=19.89,P<0.01]。③达标后AS患者FMS测试值的截点值为14.25(灵敏度84.6%,特异度80%),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达标时间是是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RR=2.285,P<0.05),达标后FMS值是保护因素(RR=0.625,P<0.05)。结论治疗6个月达标后的AS患者停用阿达木单抗后维持原药治疗近半数患者病情复发,其达标时间和达标时FMS值是影响其复发的因素之一。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功能运动测试 达标治疗 阿达木单抗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126例,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合计3 h,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该疗法的具体步骤分为15 min观看运动视频和15 min的模仿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FMA)、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的第三部分(UPDRSⅢ)、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总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SDS评分为(40.2±4.5)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Ⅱ评分和S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情绪。

  • 标签: 运动观察疗法 帕金森病患者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模式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8例OPCABG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20),2020年1—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128),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相关指标、护理风险事件、中转体外循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设备仪器管理得分为(27.65±1.73)分、护理人员配合得分为(27.41±1.88)分、物品器械准备得分为(18.37±1.29)分及护理质量总分为(92.08±3.92)分,比对照组的(24.48±1.89)、(25.35±1.64)、(16.45±1.82)、(84.86±4.79)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7.08±6.64) min、手术时间为(174.12±42.55)min、接送时间为(21.68±5.35) min,较对照组的(35.62±7.81)、(192.55±43.06)、(26.44±6.57) 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最低鼻咽温为(34.79±0.84)℃、最低红细胞比容为(33.66±2.74)%,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34%(3/128)、中转体外循环率为1.56%(2/128)、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24/128),低于对照组的8.33%(10/120)、6.67%(8/120)、31.67%(38/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PCABG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手术效率及安全性,有利于降低中转体外循环、护理风险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冠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流程优化 精益管理
  • 简介:摘要脉冲振荡(IOS)检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测量呼吸阻力的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仅需自然平静呼吸,操作简便,适用人群广泛,提供呼吸生理参数丰富。为促进IOS检查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和推广,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并参照国外指南建议,对IOS检查规范的制定背景、适应证和禁忌证、仪器校准、检查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可接受测试和重复性等质量控制要求、各检查指标及图形含义、检查结果解读、预计值及正常值参考范围、报告格式模板以及在评估气道通畅性、气道可逆性及反应性、小气道功能及新兴研究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相关诊断和评估阈值给予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